川大考古博士孙唯祎:考古不仅仅是把文物挖出来

创业   2024-08-30 19:35   四川  


“刚刚上大学的时候,周围很多人会质疑:你为什么选这个专业?他们存在非常多的误解,觉得考古好像就是挖宝、盗墓,也不理解你要做什么,以后可以找到怎样的工作。”


8月29日,来自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孙唯祎对天府文创云讲述了她从2017年开始运营的公众号“一花祎世界”,做考古文化传播的初心。


就在两天前,在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主论坛上,她以《传统与未来 以网为媒传承中华文明薪火》为题,分享了自己与考古、与考古文化传播的奇遇。


“考古与网络,一个回望历史、深沉而厚重,一个面向未来、活泼而轻快,当两者在新时代相遇,中华文明的薪火更加熠熠生辉……”


她如此形容考古和网络文化的融合,历史在网络时代,变得更加引人入胜、欣欣向荣。


1.

想做“传播”的人


“大一的时候历史专业,到大二时专业分流,就选择了博物馆学。我觉得相比单纯地做研究,更多了一步就是做阐释、做传播。不仅面对的是业内的小众,它更是面对大众,去把‘这部分小众的人在做什么,包括研究成果传播给大众’。”


孙唯祎说,她渐渐地发现自己更想做这样一个“传播”的人,所以就选择了具有传播属性的博物馆学和考古学的方向。


而具体到考古与网络的联结,她认为,通过网络平台,我们能够打破文物的时空界限,把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相关文物图片,甚至文物的3D模型都汇聚在一起。大家可以不用到那么远的地方,就可以沉浸式感受文物的魅力。


孙唯祎认为,网络不仅是新潮传播方式,更能赋予文化内涵新的时代价值。自己也会帮博物馆写推文,这两年大部分的推文都是帮川大博物馆写的。


孙唯祎 图∣四川大学


最近孙唯祎还在做一个绘本,以中国古代出土文物诠释当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让大家感知当今价值观的深厚历史底蕴,实现古今关联、古代文物的现代新生。


“我们可能下周就会先做一个尝试,名字叫作绘迹博物馆,用漫画的形式带大家深入地看每一座博物馆。第一所计划是川大博物馆,第二所目前打算是成都博物馆。”


不仅如此,孙唯祎还自学绘画,尝试进行文创产品设计。


她希望通过文创产品具象生动地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信息,并强调文物内涵、文创产品与生活场景的结合。


孙唯祎自学绘画 图∣四川大学


在多次尝试中,孙唯祎的绘画与设计能力都有了一定提升。于是在本科毕业的时候,她设计了一套“八仙游川”的毕业礼盒,送给自己,也送给川大。


礼盒取自四川大学博物馆的藏品——八仙图,孙唯祎绘制了八仙主题插画与川大三个校区的不同风景。期待毕业后自己与同学们奔向远方,都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孙唯祎设计的文创贴纸 图∣四川大学


在讲述文物故事的路上,孙唯祎还尝试过很多。


采访专家,多次商榷科普主题,修改十余次文稿,录制数次视频,只为一段完美的文物科普视频。


孙唯祎拍摄文物讲解视频 图∣四川大学


六年时间,运营个人微信公众号,科普文化遗产知识,撰写80余篇科普文章。


孙唯祎想让更多专业的同学、从业者,走进博物馆、走近文物,感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2.

考古不仅仅是把文物挖出来


2021年,孙唯祎作为四川大学三星堆考古队的一员,参与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这是一段奇妙的经历。


“去三星堆工地以前,我都会觉得考古工地应该是非常的荒芜,然后条件也不好,甚至我还买了个全套冲锋衣、登山靴,做好了十足的准备。但是去了才发现,在那个方舱里大家都穿着防护服,非常地整洁……”


孙唯祎告诉天府文创云,她也是后来才了解到,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让它出土的第一时间就得到很好的保护,防止因为氧化后褪色等一系列问题。


穿防护服也不是为了防病毒,而是为了防止我们的皮肤碎屑或毛发进入到土壤当中,影响监测结果。


孙唯祎 图∣四川大学


“这就可以看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是运用了很多科技手段的。三星堆的每一粒土,都要全部保存,然后做筛选、研究。”


孙唯祎认为,考古学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把文物挖出来,而是最大限度地区获取古人能够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除了在博物馆中展出的精致震撼的珍贵文物,考古发掘的过程及填土、陶器残片等‘不起眼’的器物背后也藏着古人留给我们的线索。”


孙唯祎在发掘现场 图∣四川大学


“考古工作方舱、多功能考古操作系统、严谨规范的工作流程……考古学的发展使我们有机会记录下有关发掘过程和文物的所有细节,弥补考古前辈们发掘时留下的遗憾,有助于破解祭祀坑之谜。”


在参与三星堆祭祀坑发掘期间,孙唯祎完成了1000多件文物及标本的采样工作,为它们记录了准确的“身份信息”。


“一件文物的背后往往蕴含很多信息。比如一件青铜器的研究包括铜料的来源、铸造工艺、纹饰风格及器物反映的文化交流现象等等。”


通过调研和了解公众的需求和偏好,孙唯祎和组员们一起梳理一件件文物背后的碎片化信息,将其编织为具有吸引力、故事性的介绍,并用模型、影片等直观的展示手段具象化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梦回千年,了解古蜀人的衣食住行,感知先民们的精神世界,感悟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END·

【天府文创云·征稿启事


文字 淡忠奎

编辑 刘艳美 唐元

封面图 | 受访者提供

综合四川大学


往期推荐

 

如何让网红变长红?敦煌的三句心得
3秒镜头花一年多时间,《长安三万里》背后的“追光故事”
董宇辉:你选择什么,终将看见什么




联系我们

天府文创云
成都市文创综合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