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于1月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提问:冬季天气寒冷,室内通风不良,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在生活中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的场景有哪些?中毒后会有哪些表现,该如何救助?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所长孙新:
在我们国家,一氧化碳中毒是造成急性化学中毒最主要的原因。据统计,每年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两千到三千例,绝大多数是非职业性的、在生活中发生的。特别是在冬季,由于冬季取暖,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常常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最主要的季节。
生活中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有三个场景:一是在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炭火炉取暖,以及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取暖的场景下,室内通风不良,容易产生大量一氧化碳,造成中毒;二是有些司机,特别是出租车司机,长时间在怠速空转的车里休息,发动机没有关,汽油燃烧不充分,一氧化碳废气会通过汽车空调的入风口进入车内引起中毒;三是部分农村地区燃煤取暖,烟囱堵塞、烟囱倒风或者烟囱连接不紧密,也容易造成室内一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发生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后,人会出现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四肢无力等症状。发生中度中毒后,除了以上症状外,一般患者会出现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多汗、心率加快、躁动不安、昏迷,严重者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甚至死亡。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如何施救和自救:一氧化碳比空气比重稍微轻一点,所以救助人员进入一氧化碳中毒现场,匍匐行动比站立要更安全。进入一氧化碳中毒的现场,要严禁明火,室内一旦一氧化碳浓度比较高,开闭电灯造成的火花即可引起爆炸。另外,施救者或者自救者进入一氧化碳现场以后,应该迅速打开门窗通风,切断一氧化碳的来源,例如关闭煤气管道。对中毒患者,要把他移离中毒环境,转移到通风良好的环境。注意患者的保暖,解开衣物,特别是领带、衣领,保持其呼吸畅通。一旦中毒患者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应该立即实施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立即呼叫“120”,送医院抢救治疗。
提问:冬季寒冷的天气对于长时间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是个不小的挑战,可以采取哪些防护措施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所长孙新: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区,例如西北、东北,室外最低气温达到零下十几至零下二十几摄氏度。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仍有一些劳动者从事巡检、设备维修、环卫等工作。实际上,低温对露天作业的劳动者健康会产生较大影响,尽管人体有较强的体温调节功能,能够适应比较大范围的气温变化,但一旦劳动者在处于低温的室外时间过长,容易造成健康损害,甚至造成冻伤。
常见的冷暴露类型包括冷空气暴露(即室外低温)、冷水浸润(有些劳动者是在涉水环境里工作)和冷物体接触(尤其是低温金属设备表面接触造成冷伤)。
劳动者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护?对用人单位的几点建议:
场所管理
从事室外低温作业的场所要设置采暖休息室,里面要配备采暖设备。劳动者一旦出现症状,比如严重的寒战、轻微冻伤、过度疲劳、嗜睡、易怒等,要回到采暖休息室休息。另外,进到采暖休息室以后要把工作服,特别是在室外工作时间过长的或者涉水的工作服脱去,解开贴身衣物,让汗液蒸发。必要的情况下,要更换干的工作服,避免劳动者穿着湿衣服回到工作场所。
工具装备设计
部分冷伤是裸露的皮肤和寒冷设备接触造成的,因为很多设备是金属的,工具的金属手柄或者表面应该覆盖一些隔离材料,避免直接接触造成冷伤。另外,一些机械的控制按钮应该设计成便于劳动者操作的形式,不用脱手套就可以进行操作。
对于劳动者本身的几点建议:一是要加强个体防护。在从事室外低温作业时,要根据气温条件或者劳动强度,配备、穿着适合的工作服,加强个体防护。二是了解低温相关的防护知识。包括冷伤会导致的一些症状,例如血压急慢性增高、心绞痛或手指/脚趾发冷变白、有麻木感等。劳动者对冷伤的症状和一些应知应会的知识应该了解。
养成正确的习惯
包括遵守良好的工作规范、饮食习惯等。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编辑:许欢欢
初审:赵建霞
终审:郑生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