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海南重点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之一。
10月14日,海南波莲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育种实验室内,数十名科技人员正专注于水稻遗传智能化育制种技术(GAT)的实验操作,智能筛选设备高速运转,对种子进行精准筛选作业。
近年来,海口充分利用政策、气候、资源等优势,推进产学研创新主体加速集聚,提升育种创新能力,精心打造“农业芯片”,加速实施“向种图强”发展战略。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科技小院到现代化产业园,正涌动着一股澎湃的农业向“芯”力。
发挥企业作用 引进培育种业龙头企业
企业是现代种业的创新主体,是种业市场的供应者、品种更新的推动者、产业融合的引领者,推动着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运用我们自主研发的GAT技术,可以在种子种下之前就淘汰一些‘选手’,大大减少后期田间鉴定和筛选范围,育种效率较传统方式有了很大提高,周期缩短,生产成本降低。”海南波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翔告诉记者,该公司围绕GAT技术体系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63项,其中已授权68项。应用该技术开发的11个智能不育系已通过海南省鉴定,具备产业化条件,4个智能不育系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取得了进入市场的牌照。
在海南波莲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育种实验室,科研人员观测植物组织培养生长情况。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康登淋 摄
目前,波莲科技已在美兰区三江镇建成30亩生物育种设施农业基地和252亩生物育种科研示范展示基地,形成了完整的水稻GAT流水线式商业化育种体系。“我们将立足海口,凭借新技术、新品种、新基地、新装备,汇聚形成种业的新质生产力,提供优质生物技术服务,深度挖掘并释放水稻种质资源的巨大潜力,进而布局水稻市场。”该公司董事长黄培劲的话语中充满信心与期待。
作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的文昌鸡,其美味离不开精心选育和标准化饲养。海口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海南(潭牛)文昌鸡股份有限公司,自2002年建立保种场以来,已选育20个世代文昌鸡,2023年产值突破10亿元。先后获评国家级文昌鸡保种场、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和国家级肉鸡良种扩繁基地,去年获批农业农村部文昌鸡育种与养殖重点实验室。
10月12日,在该公司国家级文昌鸡保种场生产区内,记者看到一枚枚鸡蛋上均标有独特的编号,便于工作人员精准追踪系谱等相关数据,从而精细化开展保种、育种工作。“我们紧密对标国际育种前沿技术,全力研发适用于文昌鸡纯系选育的基因组选择技术方案,以物联网、机器人仿生学、大数据等关键前沿技术开展育种、孵化作业,持续提升文昌鸡的核心竞争力。”海南(潭牛)文昌鸡股份有限公司种禽事业部总监王秀萍向记者娓娓道来。
突出科研赋能 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10月12日,记者走进琼山区甲子镇益新村委会的大塘园景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龙虾育种育苗实验室时,170多个蓝色的养殖箱映入眼帘,箱内养殖着成年小龙虾,有的已经抱卵。
“这是我们专门为小龙虾配种精心打造的‘婚房’,通过精准调控温度、环境、营养、雌雄配比等要素,进行种苗繁育技术研究,建立适宜本地区的种苗生产技术体系,以满足海南冬季小龙虾养殖业对虾苗的旺盛需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冬梅介绍,目前其团队已掌握了小龙虾在海南的繁育生物学习性,在调控小龙虾性腺发育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团队负责的海南省重点研发项目“海南省小龙虾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与示范”正稳步有序推进。
“去年,我们利用益新村委会150亩撂荒农田进行稻虾综合种养,不仅实现了水稻增产增收,还成功填补了冬季无鲜活小龙虾销售的市场空白,估计每亩净利润能达到8000元。”海口大塘园景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汉勇表示,合作社将继续扩大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品种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有好的品种,才能做优做强农业产业。
近日,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副所长胡福初又来到琼山区三门坡镇仙桃荔种植示范基地,查看仙桃荔的长势情况。“‘仙桃荔’具有个头大、果肉厚、成熟早等优点,为海口羊山地区的原生荔枝品种,从2008年研发至今,经历了多年培育,目前性状稳定,消费者反馈也不错,我们正在积极推广示范该品种。”胡福初说。
据悉,近年来,海口大力加强品种创新、规划引导、技术转化,科研院所携手并肩联合攻关,不断加强火山荔枝优良新品种的培育力度,荔枝品种单一化的问题逐步得到改善。全市逐步构建起以妃子笑、荔枝王等主流品种提质升级,新球蜜荔、仙桃荔、无核荔枝等品种发力中高端消费的优良产业格局,为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政策扶持 全力推动海口种业振兴
近日,记者在位于琼山区云龙镇,占地面积达1700亩的海口金棕榈种质资源科技产业园看到,黄晶果、黄龙释迦、木鳖果等来自全球多地的3900多个珍稀植物种质资源品种汇聚一堂,其中热带水果种源品种达602个。
多年来,这些“新奇特优”品种在产业园中不断培育,为种业市场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动能,同时也见证了海口种业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的进程。
“目前,园区内占地2000平方米的生物组培育种工厂已实现投产,可年产1000万株‘新奇特优’果蔬试管苗,而5万平方米的育苗大棚可年培育200万株新奇特热带水果种苗。”产业园负责人张少华介绍。
在产业园方以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多年的栽培试验、对比选育、杂交培育努力下,黄晶果金棕榈1—6号、黄龙释迦金棕榈1—2号、耀堂仙桃(蛋糕果)1—3号、榴莲可可等一批适应性良好的新品种脱颖而出,依托“企业+政府+科研院所+农户+园区”的合作模式,正在逐步实现产业化推广种植。目前园区已在海口三江镇、三门坡镇、云龙镇和澄迈县等地种植黄晶果超2400亩,黄晶果已然成为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种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制度集成创新的坚实护航。
海南率先出台支持促进种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种业发展若干规定》,围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境外引种通关便利等方面进行制度安排;《海南省支持种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了品种推广后补助、企业并购重组等扶持政策,最高奖励补贴可达1000万元。同时,海口也积极出台多个政策文件,释放政策利好,全力以赴推进种业振兴。
当下,在海口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各类农业新品种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前沿农业技术广泛应用,新品种、新模式背后的种业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力,让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鱼篓子更加丰盈充实,为人们的美好生活增添了更多幸福滋味。
来源:海口日报融媒体
海南乡村振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