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高频聚焦!中冶天工大运河文化带项目春节期间火爆“出圈”

百科   2025-02-09 13:10   天津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祥龙辞旧岁,金蛇迎新春。春节期间,中冶天工建设的南川老街、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等沧州大运河文旅“新地标”为各地游客奉上了一道道“热辣滚烫”的“年味儿文化大餐”,纷纷成为备受关注的京津冀旅游“打卡地”,迎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新华社、人民网等央媒和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沧州广播电视台等地方媒体高频聚焦和集中推介,天工品牌火爆文旅“春节档”。


正月初四(2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新春特别节目“来我家乡过大年”及《24小时》栏目以《畅享老街年味 览尽运河风情》为主题,早、中、晚三时段持续聚焦中冶天工建设的南川老街项目。

正月初四(2月1日),新华社《河北沧州:观展览 赏非遗 大运河非遗展示馆里过大年》为主题,聚焦中冶天工建设的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项目。

正月初七(2月4日),人民网《河北沧州:喜庆春节 体验家乡民俗风情与民间艺术盛宴》为主题,聚焦中冶天工建设的南川老街项目。

正月初八(2月5日),沧州广播电视台《春节假期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各景点热闹非凡 共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为主题,聚焦中冶天工建设的南川老街、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三个项目。

春节期间,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等省部级媒体广泛聚焦中冶天工建设的南川老街、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等项目。

一个个沧州大运河精品文旅项目

因天工的匠心独运

变蓝图为现实,赋城市烟火气

焕工业以新生,留历史之记忆

在这个春节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使游客欢天喜地过大年

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

这浓浓年味儿背后

天工建造的魅力

南川老街·古今交融展狮城魅力



▲流光溢彩的南川老街

作为运河畔兼具商业繁华和文化底蕴的“繁华不夜城”,项目占地面积约369亩,总建筑面积达4.6万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南川楼、朗吟楼、南川园和45个涵盖明清合院风格、民居简约风格和现代风格的建筑,并修缮了面粉厂、给水所等拥有百年历史的近代建筑,致力于打造“一核、五街、三节点”(“一核”即南川园,“五街”即南川老街、滨河雅趣休闲街、滨湖时尚酒吧街、沧州食坊街、特色小吃街,“三节点”即南川楼、朗吟楼、给水所公园)的空间布局,为国内外的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旅游供给,再现大运河畔店肆林立、商贸繁华的景象。

▲建设前的南川老街

▲建成后的南川老街

项目团队以“旧址改建 焕发新生”为建设目标,通过对小青瓦瓦底施工密度多次比选、实验,选用传统清水脊与过垄脊搭配筒瓦及合瓦屋面;以3D木纹转印断桥铝合金窗和铝方管焊接木纹转印花格,1:1还原古建木窗风格;利用CAD计算机技术排版对墙面青砖贴片进行预排,确保接缝整齐、观感均匀;研发《一种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仿古建筑檐口》等实用新型技术,完美还原檐口特色。在南川园建设中,采用工期长达三至四月的“一麻五灰”及“广漆退光四遍处理”木饰面,在增强木质结构耐久性的同时更彰显其美观大方。同时,通过树池砌筑、洒水保湿、避雷保护、树枝修剪等手段做好项目施工区域内上百年历史的6棵茂盛古树的保护,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到了“绣花功夫显盛景,爱绿护绿归本真”。

▲一砖一瓦、一窗一檐尽展匠心

▲南川老街中形态各异的古树

非遗展馆·内外兼修赏文化之器



▲隋唐风格的中国大运河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作为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位于河北省沧州市园博园内,项目占地面积150亩,总建筑面积约为31004平方米,总展陈面积约为15885平方米,由主展厅、多媒体厅、多功能厅、贵宾接待厅等组成,汇集了大运河流域沿线8省市的非遗精华。展馆通过全景导览、技艺体验、场景还原、活态展示等方式,全方位展现运河沿线独特人文风情与多元民间艺术,让游客在游览现代园林艺术的同时,充分体验大运河非遗文化的魅力。

▲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览

▲一船明月过沧州-沧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成果展

▲非遗传奇:运河狮奇妙探索之旅

项目团队以“展演非遗 文化传承”为建设目标,面对工程结构及建筑特点显著、机电管线错综复杂、主题装修做法多样,深化设计涉及专业众多、体量超大、质量要求极高、涉及23个专业分项综合协调管理繁杂的情况,以9200平方米天然锈石、21000平方米铝板幕墙和屋面的组合,营造出仿隋唐宫殿式的外观效果,并利用BIM模型对幕墙龙骨进行排版,提取三维坐标并将坐标输入到全站仪进行自动化取点定位指导施工。同时,针对展示馆顶部焊接球网架结构焊接节点多、规格各异、定位难度大、精度要求高等特点,项目结合坐标拟算法、竖向定位控制,形成了球节点在三维空间的精准定位技术,还研发了焊接球节点杆件焊接角度精准控制技术,保证了焊接球网架的焊接角度精准,建成了这座高度23.95米,最大柱网跨度45米,结构长度99米的“文化之器”,达到了“雄浑大度越古今,内有乾坤映华彩”的效果。

▲充斥建筑肌理的设计风格

▲BIM技术运用

大化园区·中西交融筑工业遗珠



▲“返聘上岗”的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

作为我国首批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建成的13家大型化肥企业之一——沧州大化厂老厂区的所在地。沧州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是一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与工业文明建设相融合的“工业迪士尼”,项目占地面积约498亩,改造完成后总建筑面积约为61343平方米,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工业博物馆、罐罐乐园、火车月台、工业艺术森林、工业非遗记忆馆、河畔活水公园、综合服务中心等内容,融合工业时代特征和非遗活态特色,实现了工业遗产的活态利用和现代展示与工业遗存的完美融合。

▲提升改造前的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

▲提升改造后的大化工业遗存文化区

项目团队以“脱胎换骨 万象更新”为建设目标,为保证这座建成已50年项目的结构安全,严格遵循“不改变历史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基本原则,在火车月台施工中,采取跳仓法进行施工,解决了因火车月台施工影响工业博物馆基础这一问题;对保留的结构、墙体等采用喷射混凝土及支模板浇筑混凝土进行充分加固,避免因施工震动、基坑开挖和改造施工等因素对建筑原有结构造成破坏;针对工业艺术森林老设备实施的管道喷砂及除锈工程密集且复杂,在地面采用手持激光扫描仪和站式扫描仪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三维激光扫描,获取设备区设备及管道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在高空部分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方法获取实景三维模型数据进行辅助测量计算,极大缩短了计算时间,节省了计算成本,提升了计算精度,为后续施工时人、材、机的准备提供了详实可靠的技术数据,有效提高了施工进度,取得了“量身定制展芳华,对症下药焕新颜”的成效。

▲跳仓法施工

▲喷砂除锈施工

夜半不知行远近, 一船明月过沧州。这个春节,天工人建造的文旅精品“受宠连连”、热闹非凡,累积吸引各地60万人次游客前来游玩,大家观美景、赏非遗、品美食,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沿着大运河蜿蜒曲折的流淌脉络,透过一段段精彩绝伦的新闻展播,一个个登上“顶流”的狮城“新地标”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展现在人们面前,让千年运河因天工建设者的卓越奉献展现新颜值、焕发新光彩。

一条运河千年流淌,两岸烟火生生不息。未来,中冶天工将继续用天工作为绘就壮美山河旖旎画卷,用天工方案擦亮城市更新生态底色,用天工“质”造解码文旅经济活力密码,为建设“美丽中国”、打造“文旅典范”、筑就“天工品牌”创造新业绩、谱写新乐章、再创新辉煌。




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




来源: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往期推荐

一图读懂丨2024 天津港保税区善作善成

一图读懂 | 2025 天津港保税区向新而行

中共天津港保税区第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2025年工作会议召开

保税:我也上春晚

天津港保税区天津空港经济区
天津港保税区 天津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经天津市政府充分授权,全面负责天津港保税区和天津空港经济区的规划建设、行政管理以及民计民生事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