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2024!涉小米汽车、亦庄箭、亦庄火车站、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

文摘   2024-12-26 23:59   北京  


北京城市南部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和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空间,包括丰台区、房山区、大兴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生态涵养区则是首都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包括门头沟区、平谷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以及昌平区、房山区的山区。


近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南地区和生态涵养区的发展,相继印发实施四轮城南行动计划、出台两轮推动生态涵养区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城南地区由打基础、补短板逐步转向筑高地、上水平的发展阶段,努力将生态涵养区建设成为展现北京美丽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的典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发展示范区。



本期“砥砺2024”,听发改君聊聊TA们的新变化~


城南地区加速崛起

努力打造首都发展新高地


随着城南行动计划的纵深推进,城南地区在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领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发展短板有效补齐,发展要素快速集聚,发展格局逐步清晰。今年1—11月,城南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4%;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67亿元,同比增长5.94%,增速高于全市0.84个百分点。


高精尖产业集群能级跃升



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生物医药、产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6个千亿级高精尖产业集群蓬勃发展——



汽车产业集群产能持续攀升,小米汽车在年初实现投产上市后,230天产量突破10万辆,创造了新能源车企最快纪录;


航空航天产业集群持续做强,“亦庄箭”多次成功连发,星河动力航天9天内连续3次成功发射,刷新了民营商业火箭最短发射间隔纪录,蓝箭航天首次实现中国商业航天可重复使用火箭十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


轨道交通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丰台区引入了中车二七文化科技等50家产业链企业,成功举办了中德轨道交通产业合作论坛。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带动城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今年1—11月,城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1.6%,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


生物医药企业加速集聚,大兴区新引进澜杉生物、赛科希德等615家企业入驻;


产业互联网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房山区驭势科技无人驾驶拖车在亚洲空运中心正式运营,北京自动驾驶示范区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接驳车等八大类应用场景率先在全国落地,累计服务超206万人次,无人驾驶驶入市民生活;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不断延伸,经开区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落地中兴通讯北方总部、中国通用大数据等一批重点项目,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产业链和创新链加快完善。


重点功能区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南中轴地区规划建设全面提速,以文化功能和国际交往功能为主导,推动功能重塑、品质改善和动力升级,加快建设生态轴、文化轴和发展轴。国家自然博物馆新馆开工,中央芭蕾舞团业务用房扩建项目实现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文博合院稳定设计方案,南中轴博物馆群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大红门服装商贸城转型升级为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落地文化科技企业超270家,首都商务新区建设提速;南中轴公园群打造城南绿肺,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万亩绿地基本实现,燕景台成为著名网红打卡地和城市文化地标节点,初现“南囿秋风”历史风貌。


 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综保区实现全域封关运营,首家医疗器械企业投产,首批跨境电商进口药品通关。临空经济区国际再生医学园、国际医疗器械产业园主体结构实现封顶,围绕再生医学产业链,引入免疫细胞、干细胞、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等研发生产企业,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逐渐形成。积极引进顺丰、京东等贸易与供应链龙头企业入驻,南洋跨境电商运营中心投用。植物种苗、食用水生动物、水果口岸资质获批,冰鲜水产品口岸正在筹备验收工作。会展消费片区城市设计方案和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已获得批准,正在积极对接项目主体。大兴机场开辟25条新航线,年度运送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4000万人次,同比增长26.5%,其中国际旅客同比增长151%。边检站受理签发的144小时临时入境许可量8.9万人次,达到2023年同期的10倍,超过2.2万名外国游客享受到过境免签的便利。


 丽泽金融商务区乘势而上,产业集聚效益逐步凸显,新引进路孚特等金融科技企业85家,累计入驻企业1212家,逐渐形成以金融业为主、科技和高端商务为支撑的产业生态。商圈活力加速释放,商圈整体商业出租率超过90%。


区域综合承载能力持续优化提升



 不断织密城市交通路网,亦庄火车站客运业务开通运营,亦庄站到天津站仅需25分钟,市郊铁路副中心线整体提升工程启动,将实现市郊铁路“公交化运营”,108新线高速开工建设,京良路西延正式打通,南部综合交通体系主骨架日趋完善,城南地区之间及城南地区同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交通通达性加速提升,市民出行便利度持续改善。


 加速落地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资源,北京口腔医院启动试运行,北京房山区中医医院新院区主体结构封顶,丰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二期工程开工,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加快谋划实施,城南地区高水平医疗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清华附中房山学校高中部开工建设,黄城根小学大兴校区建成完工,北京十一学校丰台中学等一批新学校建成投用,全年新增中小学学位超8000个,市民就近入学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便利度加快提升。21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成,新建103个养老助餐点,切实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云居寺馆藏古籍完成数字采集保护,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文物保护,房山区百花山等景区完成改造提升并恢复营业,文化资源焕发新活力。


北京服务金名片持续擦亮



城南地区各区深入落实“北京服务”意见,积极探索“北京服务”城南实践——



丰台区推出全市首批区级电子证照“一码调证”应用场景,实现20类电子证照事项办理“免提交”;


大兴区颁发首张京津冀外资主体资格证明互认营业执照,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实现“一次认证,三地通用”;


房山区主动服务解决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办公用房困难、子女入学教育等诉求2219项,落地全市首例开办餐饮店“一件事”优化场景,集成事项由2个拓展至7个;


经开区推出全国首创“一件事”版“一图读懂”政务服务办事攻略,加速落地“高效办成一件事”场景79个,“证照零号管家”“Yi模式多元融合智能场景”等5项举措全国推广。


生态涵养区坚持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

做“两山”理念的积极践行者


通过实施两期京津风沙源治理、两轮百万亩造林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容量不断扩大、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推动“生态建设”“生态涵养”向“生态经营”不断转变。


1—11月,生态涵养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2.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不断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



生态本底不断夯实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嘱托,守护首都重要水源,持续深化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流域生态补偿和联保共治,水库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密云水库蓄水量创历史新高。


推进燕山山地生态综合治理等“三北”工程六期建设,实施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55万亩,降低输入性风沙影响,对涵养水源起到积极作用。


推进西山登峰揽胜、延庆观长城、密云多彩南山等4条森林步道建设,将沿线97个村庄、33处风景名胜和24个文保单位串联,满足市民休闲游憩、户外健身、交流交往等多种需求,带动旅游、民宿等绿色休闲产业发展。


今年1—10月,生态涵养区(5区)PM2.5浓度27.4微克/立方米,比去年同期下降3.5微克/立方米,降幅达11.2%。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持续优化交通路网体系,提升生态涵养区对外通达效率,轨道交通平谷线管庄站、平谷站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京蔚高速北京段建成通车,怀柔科学城核心区主次干路已基本完工。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质教育、医疗、文化资源不断增加,北京市八一实验学校延庆校区、门头沟区景山学校中学部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北京大学怀密医学中心启动区开工建设,首都体育学院新校区、北京第三实验学校、怀柔区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批复立项。中国长城博物馆改造提升工程进入主体施工阶段,“梦华·长城”文旅品牌效应不断壮大,长城文化带加快建设。



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发力


科技农业、智慧物流、医药健康、冰雪体育、无人机等新兴业态加速集聚。怀柔科学城搭建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交流平台,13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进步奖。平谷农业中关村核心区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开工建设,蔬菜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项目落地,未来将集聚11个农业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布局科技小院与博士农场,打通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密云北汽新能源享界超级工厂建成投产,实现重金属零排放,废气100%处理,生动诠释了“厂区就是景区”的环保理念。延庆利用冬奥场馆举办18项高级别冰雪赛事,建设全市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八达岭长城景区开通全市首条常态化无人机配送航线,低空产业蓄势待发。门头沟中关村人工智能科技园加快建设,招引人工智能企业55家,落地全国首个实体化算法登记服务中心,构建全市首个涵盖“引育用留”全生命周期的人工智能人才生态圈。昌平清华南口国重基地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在园区深度融合。生态涵养区积极推进国际电影节、生态马拉松、长城文化节等系列重大活动,培育“妫河夜画”等高热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模式。



灾后恢复重建加速推进


“一年基本恢复”的168项工程全部在今年汛前完工,转入三年全面提升阶段。完成1.51万宅受损农房修缮、4729宅农房应重建尽重建,完成门头沟、房山、昌平等区1036余公里水毁乡村公路恢复重建、449公里河道修复及775公里山洪沟道治理。“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初现。平谷区开展“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建设,储备应急房源2.3万余间,形成“酒店+新型乡村社区+休闲综合体+露营地+学校”居住设施储备体系等,打造首都发展安全战略腹地。房山区建成投用全市首个“平急两用”应急保障中心,提升区域应急保障能力水平。



结对协作机制继续深化


保持平原区对生态涵养区每年6亿元结对协作资金不减,推动结对协作走深走实。开展特色生态产品消费季农产品品牌,拓宽销售渠道;搭建企业交流平台,推动朝密双创中心建设,加大企业引进力度;平原区联合生态涵养区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60余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产业合作、服务协作、就业帮扶力度持续增强。10个平原区与“23·7”受灾的29个山区乡镇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累计帮扶项目293个。青龙湖镇北车营村民房迁建完工,大幅提升村民居住生活条件;支持南窖村传统古村落打造精品民宿,整合串联乡域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加快形成以文旅产业为支撑的绿色产业体系。



“两山”实践探索成果不断丰富


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和地区生产总值交换补偿机制,发挥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指挥棒”作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动能转换。


发布物质供给类生态产品评价地方标准,为中华蜂、水库鱼等优质生态产品打上“身份标签”,促进产品价值增值和农民增收致富。


率先开展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以门头沟区西王平村京西古道沉浸式生态小镇项目为试点,将过去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生态产品,通过科学系统的测算,给出具象的价值,让守护绿水青山的“看山人”成为“股东”,通过市场化方式打通了保护与发展协同共生新路径。


下一步,城南地区将持续抓好行动计划实施,加快推动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落实,推动南中轴等功能区高质量发展,积蓄发展后劲。生态涵养区将推动生态涵养水平提升、绿色产业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重点任务,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中作出首都示范!

来源:发展北京

关于转载:请注明 [ 亦庄新城公众号 ID:YiZhuangXinCheng ]
转载文章、图片、视频须保证内容完整,不得对图片、视频进行删改。
转载原创文章须获得授权,侵权必究。
免责声明:本着互联网分享精神,本号所转载的文章、图片、音视频文件等内容均注明来源,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获取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请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撤回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号为自媒体微信公众号,不代表官方。

关注「 亦庄新城 」加  星标,及时获取信息

👆欢迎扫码添加微信好友 
点击“在看” 分享热点 👇 

亦庄新城
亦庄新城自媒体,关注亦庄、旧宫、瀛海、台湖、马驹桥等地区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