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动态丨《民族翻译》2024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   2024-11-12 00:02   江西  

三交史话·翻译篇


重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语文翻译之维

王爽

党政文献翻译


中国特色概念三段式对外传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英译为例

傅艾 黄忠廉

民族典籍外译


史诗《格萨尔》夏皮罗英译本的无本译写行为及当代价值

李春晓 臧子墨

古籍与翻译


国家图书馆藏清代满汉合璧 《同文物名类集》对音特点及其价值

刘东晖


典籍外译与民族语文翻译风格取向比较研究——以《水浒传》赛珍珠英译本与维译本为例

林雅琛 吾尔开西·阿布力孜

译论研究


知识翻译学的中国哲学之维

姜燕

译史研究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朝鲜语译员活动研究

李忠辉 李华

译技探讨


新时代新词术语藏文翻译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贾华 尼玛顿珠


许渊冲“三化”论观照下古诗词的维吾尔语翻译研究

景治强 祁玲

专栏·语料库翻译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玛纳斯》(第一部)汉译本风格研究

阿达来提 周玉婷

语言研究


汉藏翻译中藏语“属格”隐现的制约因素

久西杰 仁增


摘     要


重译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

民族语文翻译之维

王爽

重译的本质是“辗转翻译”,是一种具有历史文化特殊性的翻译实践。自先秦以来,重译的历史作用从重译而通到以译促融,反映了各民族共同书写中华民族历史、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事实。

中国特色概念三段式对外传播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英译为例

傅艾   黄忠廉

作为我国向国际社会输出的特色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自提出十余年来,英译版本历经嬗变,尚未统一。现有译文仍存在优化空间,亟待补充语学理据,优化传播手段。本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英译为例,探讨中国特色概念对外传播三阶段之规范:内涵辨析阶段,厘清概念内核,考语义源流、解现实语境;译名定型阶段,兼顾变通与转化,形、义、用并重,活用阐译策略;容受调节阶段,国内统一推广,同步考察国际接受,以“释”续“译”,深化传播。本文希望为中国特色概念对外传播提供启示,为建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做出有益尝试。

史诗《格萨尔》夏皮罗英译本的
无本译写行为及当代价值

李春晓 臧子墨

史诗《格萨尔》夏皮罗英译本采用无本译写方式,在保留原作精神的基础上,从语言、文体、排版等三重维度对其进行适当的改编和重构,将原著的内涵和价值带入目的语社会。文章以此为例,围绕这一译写行为的过程、结果和影响,探究无本译写的深层逻辑与当代价值,以期为民族典籍的外译提供可资借鉴的新路径。

国家图书馆藏清代满汉合璧 《同文物名类集》对音特点及其价值

刘东晖

《同文物名类集》是清代坊间刊行的一部满汉合璧对音词典,又名《物名类集》,已知仅有一部刻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因其稀存于世,辑录词汇贴近日常生活,满汉对音内容较为详尽,且载有使用者的学习笔记,实为一则清代满语文学习工具书的生动范例。该书有别于官修文献,对于见证清代民间满族与汉族在语言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笔者拟通过进一步解读该词典主要内容,分析其学习笔记信息及满汉对音特点,管窥该词典所反映的清代满汉语言文化交融现象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产生的深远影响。

典籍外译与民族语文翻译风格取向比较研究——以《水浒传》赛珍珠英译本与维译本为例

林雅琛 吾尔开西·阿布力孜

由于翻译目的不同,典籍翻译的外国语文与民族语文风格取向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人物绰号、诗词、章回标题,对《水浒传》英译本和维译本的翻译风格进行了比较研究。考察发现,由于译者主体性和译本受众群体的不同,《水浒传》英译本多采用异化翻译策略,意在突显东方文明的价值导向、文化自信,对外传播文化精髓,构建中西交往话语权。而维译本在经典文学再创造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归化翻译策略,利用同一概念的理解和接纳,增强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形成文化共同体的内在凝聚与精神支撑,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互鉴与融通。


知识翻译学的中国哲学之维

姜燕

知识翻译学是集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为一体的学科体系建构。本体论上突显以文为本、以人为本、以知为本的本体论要素;方法论上关注知识与翻译的工具性、实践性与传播性,以及求真、求善、求美的逻辑法则与科学方法;认识论上强调知识翻译是由“格物致知”的基本认识,上升到“经世致用”的价值追求,直至实现“知行合一”境界的终极追求。知识翻译学以中国哲学为理据,追求地方性知识向世界性知识的生产变迁,是中国翻译理论对世界翻译理论的重大贡献。

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朝鲜语译员活动研究

李忠辉 李华

抗美援朝时期,我国东北地区选派一万多名朝鲜族指战员、干部、学生、工人、农民、教师等担任志愿军的朝鲜语译员。在充当志愿军向导、战地作战、对敌政治宣传、敌伪军战俘审讯与管理、安全保卫、后勤支援、教授作战与生活用语等各项工作中,他们的译者作用凸显,为战争语境下准确传达信息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故事。梳理研究抗美援朝期间的翻译活动及译人译事,有助于丰富我国翻译史,可以为新时代用好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文化传播提供重要资料。

新时代新词术语藏文翻译的

若干问题与思考

贾华 尼玛顿珠

新词术语规范是民族语文翻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汉藏翻译是否标准的基本要素。本文基于笔者多年参与新词术语的整理、翻译和审定工作的经验,回顾藏文新词术语审定工作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并以已公布的规范藏文新词术语为例,探讨其中反映的若干翻译问题,提出藏文新词术语翻译运用“挖、创、借、缩”方法时的一些误区,同时期望尽快制定藏文规范新词术语的国家标准。


许渊冲“三化”论观照下古诗词的

维吾尔语翻译研究

景治强 祁玲

本文以许渊冲“三化”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翻译实例,考察原文与译文之间的语义对应情况,探究古诗词的维吾尔语翻译方法与技巧。研究表明,在古诗词的维译过程中,“深化”观照下的翻译方法主要有增译法、具体化法和显化明示法三种;“等化”观照下的翻译方法主要有反面着笔法、意似对等法、同词异译法和词性转化法四种;“浅化”观照下的翻译方法主要有减译法、形象化法两种。

基于语料库的《玛纳斯》(第一部)
汉译本风格研究

 阿达来提 周玉婷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玛纳斯》汉译成果丰富,尤其是《玛纳斯》(第一部)拥有多个汉译本。本文以《玛纳斯》(第一部)居素普·玛玛依唱本的两个汉译本为研究对象,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的研究方法,自建两个译本的语料库,通过语料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测算和分析,对两个译本的翻译风格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表明,两个译本均坚持了忠实原文的翻译原则,但在词汇的使用、主题的表现和情感的凸显方面各有千秋。

汉藏翻译中藏语“属格”隐现的制约因素

久西杰 仁增

汉语“名 1+(的)+名 2”定中词组翻译为藏语时,如果原文“名 1”和“名 2”间有显性的定语标记,藏译中也需要添加“属格”标记;而原文未附缀定语标记,在语义上仍是修饰和限定关系时,藏语是否附加“属格”标记,受诸多因素制约。本文认为藏语体词性修饰标记“属格”的隐现与“板块”、语用凸显和韵律三个因素有关,并对藏语“属格”隐现的制约因素展开讨论,以期为汉藏语言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监制/王福美   编辑制作/热亚祖



翻译研究动态
2.8万用户关注!发布外语和翻译类期刊目录、学术论文、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学术著作、英语竞赛等资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