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冰山如同古老的象形文字,
在无尽的蓝白色调之中,
雕刻着亿万年的故事。
他,曾行走于蓝白之间,
用双脚测量南极的厚度;
也曾登上冰盖最高点,
在不可接近之极,
第一个用双手触摸群星。
2004年,
第21次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进发,
张胜凯作为队伍中唯一的测绘人员,
负责全队导航
和测定“冰穹A”最高点的任务。
平均气温零下58度,用时28天,
每天驾驶雪地车超过18小时,
穿越1200多公里,
他们终于登上了
海拔4093米的“冰穹A”最高点,
让五星红旗在南极上空高高飘扬。
通向南极的路,
对于武大人而言,
始于极限,没有终点。
2024年,
第40次中国南极科考队再度启航,
褚馨德同学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
在探索中继续追寻极地之光。
他,在格罗夫山放飞无人机,
帮助团队探寻神秘的陨石,
让青春的光芒在世界尽头点亮。
极地科考四十年,
武汉大学从未缺席。
从珞珈校园到南极站点,
穿越西风带,
挺进“地球不可到达之地”,
他们实现了多个从“0”到“1”的突破——
命名第一个中国南极地名,
出版中国第一部南北极地图集,
参与每一个中国南极考察站的创建工作,
完成人类史上首次登上
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的壮举。
近二十年的时光变迁中,
南极迎来了怎样的变化?
在极端严峻的环境里,
如何克服科研道路中的障碍?
勇攀极地巅峰,
经历了怎样艰辛的历程?
收到习近平总书记
给武大科考队员的回信时,
在南极的他,又是怎样的心情?
一百多年前,茨威格
将斯科特一行人远征南极
比作“人类群星闪耀时”。
如今,在南极的最高点仰望星空,
又会发现什么?
而在我们心中,
在仰望的他
们也是一颗颗闪亮的星。2023年,武汉大学文学院启动了
《武汉大学南北极科学考察故事》
采编项目;
2024年,文学院本科生党支部重磅推出
“胸怀‘国之大者’,谱写自强华章——
南北极科考精神学习教育实践项目”。
2024年11月12日(周二)14:00
武汉大学图书馆总馆学术报告厅
第79期微天堂真人图书馆
暨文学院南北极科考专题访谈宣讲活动
让我们
跟随张胜凯老师与褚馨德同学,
走近不可到达之极,
触摸咫尺距离的群星。
真图简介
张胜凯
张胜凯,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珞珈青年学者,湖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极地考察先进个人。于2002/03年,2004/05年和2008/09年,三次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2010年,2011年及2024年,三次参加中国北极科学考察。2005年,张胜凯与队友一起,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2009年,张胜凯参与了中国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也是第一个南极内陆冰盖考察站——昆仑站的建站工作。发表文章100余篇;主持或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863”、“973”、科技支撑、重点研发、极地专项等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
褚馨德
褚馨德,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2023级博士研究生,武汉大学南北极科学考察团队成员,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格罗夫山队队员,主要开展了无人机航测工作,通过无人机对格罗夫山地区进行航测,帮助探寻格罗夫山的陨石,为考察队作业实施提供了信息支撑。
活动信息
主办方:
武汉大学图书馆 武汉大学文学院
承办方:
武汉大学阅微书社
武汉大学文学院本科生第一、二、三、四党支部
时间:11月12日(周二)14:00-16:00
地点:武汉大学图书馆总馆学术报告厅
报名方式
请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让我们在珞珈的秋天
聆听冰雪之地的声音
来源 | 武汉大学图书馆
运营 | 杨锐 林志滨
审核 | 陈孝禹 刘光进 罗曼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