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左上方“一事观天下” ,然后点右上角“...”,最后设为星标★
只有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推送
这个对我们真的很重要!
每当一部漫画被改编为动画,却因为改动了原作中的设定或情节,不符合原作粉丝的期待时,总有声音质疑:“动画制作组为什么不多听听原作者的意见?”
然而,换个角度思考,如果原作者在制作过程中过多参与,提出过多意见,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啊!
最近,日本资深漫画家TAGRO便分享了自己12年前的亲身经历。他的漫画作品《变研会》被改编为电视动画,在制作过程中,因为积极参与并发表了过多意见,他竟不知不觉间成了制作团队眼中的“麻烦原作者”。一起来看看TAGRO是如何回忆那段经历的吧~
“我40岁时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作品动画化。当时的我真的没想到自己会有作品能被改编为动画项目,同时也觉得,作为原作者,最好还是不要太多干预。
然而,在制作人的邀请下,我还是参与了进来,并且抱着‘或许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机会’的心态,在制作现场尽情地发表意见。结果后来听说,自己竟然被制作组内部称为‘麻烦的原作者’,顿时让我万分沮丧。”
“亏我当时还特地骑着自行车跑去制作现场打招呼,并送上生八桥来慰劳大家呢……(哭)”
TAGRO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在2011年《变研会》改编电视动画期间,因为在制作组中被视为“麻烦”的经历,引发了热烈讨论!
《变研会》最早于2006年连载,2010年推出与漫画捆绑的OVA动画,2011年则进一步改编为电视动画。
据TAGRO回忆,他起初应制作人的邀请,被允许对制作内容“畅所欲言”。于是,他真的毫无顾忌地在许多环节中反复斟酌并提出意见,希望最终的成品能够完全符合自己的预期。
然而,出于热情的过度参与,并未换来预想中的效果——TAGRO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无形中逐渐被一线制作人员们视为“令人头疼”的存在!在这一系列帖子引发网友热议后,TAGRO随后补充了一些细节,回忆起当时更多的心情和背景——
“我的‘羞耻回忆录’竟然闹出了话题,那就让我继续补充吧。最初这个动画化项目仅仅是以漫画附赠DVD的形式推出的。因为是明显面向原作读者的动画化,当时的初衷就是百分百忠实于原作内容,所以便参与了制作。
不久后,机缘巧合下,这一项目升级为电视动画,我也顺理成章继续留在制作组表达自己的意见。”
“说实话,由于电视动画制作阵容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让我感到不安的地方,于是我提出的意见也比之前更多了。正如前面提到的,当时的我抱着‘可能再也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的心情,试图为作品的每一个细节把关。
但老实说,如今回想起来,也许我当时确实有些过于神经过敏了……这方面我有深刻的反思。(顺带一提,制作过程正值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虽然与我这段经历没直接关系。)”
让TAGRO犯下“过度干预”错误的起点,似乎源于制作组高层当时的态度——
“当时负责的高层对我说:‘无论您有什么意见,我们都会层层传达到一线的制作人员,所以请畅所欲言。’我居然真的把这句话奉为圭臬……”
“那时,我在制作组里的感觉,就好像自己是一位创世者。事实上,原作者在动画化过程中确实拥有极大的权限,除了经费等无法干涉的内容外,几乎所有事项都会征求我的审阅和意见。
我印象最深的是配音环节,但后来明白了——除非只是单纯去旁观,原作者千万别随便踏进配音室啊……”
游戏规则的不同,是TAGRO被“踩雷”的原因之一——
“毕竟我是一个不擅长团队合作的人,靠着漫画写作独自维持生活的社会适应障碍者。在制作现场,我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察言观色,也没掌握好适当的发言分寸。说来惭愧,当时我真心希望有人能够稍微提醒我一声。”
“或许也是因为我资历不够,人望不足的缘故吧。制作组从未有人敢直接对我说:‘呃……其实,TAGRO老师,这个要求我们无法做到。’他们只会回应:‘我明白了,我会转达给现场人员。’”
“越写越觉得难过……总之,在经历了被认为是‘麻烦人物’的过程后,我深刻地检讨了自己。简单来说,当时的我就是‘知道了不知道也罢的鸡毛蒜皮之事’,而我却偏偏把它们变成了问题。即便只是一段相隔多年的回忆,如今回想起来,依然让人感到些许哀伤。”
动画改编是一项复杂的集体创作工程,不仅需要综合考虑原作忠实度、观众接受度,还要平衡各部门间的协作关系。对于原作者来说,参与其中可能是一种难得的体验,但也会陷入情感与决策之间的张力。
TAGRO自省中提到的这段经历,再次提醒我们——虽然原作者总寄望动画改编能尽善尽美,然而现实却往往不得不接受种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