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又出圈了!

时事   2025-01-10 14:24   江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今日南京日报《风雅秦淮》周刊版面





新年伊始,德基广场的萌蛇风靡全网的时候,慕名前来的游客惊喜地发现,这里能打卡的不仅是萌蛇。德基艺术博物馆里,国际知名数字艺术家Beeple的全球首展带来令人震撼的观展体验,“金陵图数字艺术展”呈现的互动体验更是让人“走进”传世名画。


数字赋能,文化“出圈”。在南京,各类沉浸式、互动式的“文化+科技”体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引发文旅新消费趋势的同时,更是在全球“圈粉”无数。


Beeple全球首展“花落”南京


数字艺术“圈粉”世界游客


耳边是派对现场一般的鼓点与音乐;变幻闪烁的数字图像如瀑布一般在四周流动;围观的人群纷纷举起相机,定格这令人震撼的全景式数字景观……“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展览现场,前来观展的游客沉浸在数字艺术的顶级享受中。


作为火遍全球的数字艺术家,Beeple的作品曾经拍出过6934万美元的高价。此次展览系统而全面地回顾Beeple的艺术生涯,集中呈现Beeple艺术生涯中最瞩目的作品,包括《每一天》《人类一号》以及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的全新作品《指数生长》等。


全球首展选择南京,甫一亮相,就引起轰动。参观者纷至沓来,他们来自全球各地。


“Beeple无论是在全球艺术发展的进程中,还是在数字艺术领域,都是一位世界瞩目的艺术家,其全球首场个人大展引得多国博物馆争办。”德基艺术博物馆馆长艾琳介绍,“南京兼具深厚的文化底蕴、山水城林美景,具有庞大的观众群体、高新技术产业及顶尖院校,Beeple的作品主题与南京的城市特质不谋而合,使南京成为其举办展览的理想之地。”



2023年9月9日,Beeple第一次到访南京,他感慨于南京生态、文化、历史、科技的多元融合,因此创作了作品《在南京》。通过此次全球首场个展的举办,他与南京有了更长时间的“亲密接触”,将对这座城市的感悟融合进了《每一天》系列创作中,用他独特的艺术语言诉说着“在南京”的“每一天”。他表示,很荣幸能够在南京这样一座融汇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创新力量的城市,呈现他的全球首场个人展览,“每一次来都有收获和灵感,我的创作也受到南京影响。”


“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自开幕以来,吸引了全球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打卡”。观众在与展览作品的互动与对望中“跨越时空”,感受艺术与数字融合带来的无限创造力。“这是数字艺术与想象力的无限交织,是对未来世界的深刻洞察与诗意描绘,太震撼了!”英国游客汤姆森说。



这并不是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与数字艺术的第一次碰撞,也不是南京商业体第一次拥抱数字艺术展。




早在2018年,“teamlab未来游乐园”数字艺术展就已落在德基艺术博物馆,引起全城轰动。


2019年,“瑰丽·犹在境”沉浸式数字艺术意境展首站落地德基艺术博物馆,再次成为全城热点文化事件。


近两年,德基艺术博物馆的“金陵图数字艺术展”更是爆火出圈,除了在国内掀起“现象级”的观展热潮之外,也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亮相海外。




2023年11月,“金陵图数字艺术展”作为中外文化交流项目——“中国南京周”的重要展览亮相美国波士顿,因其独特的互动观展形式,在美国引发热烈反响;


2024年5月,“金陵图数字艺术展”作为唯一受邀前往法国展出的项目,在法国巴黎再掀“中国热”。


“‘金陵图数字艺术展’以‘最能代表南京的传世古画’《金陵图》为蓝本,用数字技术展现了宋代的生活方式,让文物说话,让观众走进历史。‘Beeple:来自人造未来的故事’则是希望能够通过最前沿的艺术讨论,通过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激发大众对未来的设想。”艾琳表示,两个展览概念不同,前者赋能传统文物,后者探索未来艺术,但都是通过数字与艺术的结合,为观众带来独特体验。



“入梦”红楼 “穿越”时空


数字赋能,推动城市IP“出圈”




披上贾府的披风化身“梦客”,享用太虚幻境限定款饮品“千红一窟”“万艳同悲”;进入珍宝藏,“木石前盟”“群芳髓”等十件《红楼梦》中的珍宝一一得见;不经意间,身边已是烟雾缭绕,随即跌入太虚幻境……


入夜,江宁织造博物馆内,一出精彩的全场域行进式近景沉浸体验项目——《大梦·红楼》正在上演。该项目由南京市文旅局、南京市文投集团指导,文都云(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市博物总馆联手打造。




从“看景”到“入景”,《大梦·红楼》以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蓝本,汇集数字艺术、舞蹈表演、交互艺术、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首次实现沉浸式玩法、数字化技术、艺术化表达的集成体验新模式,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体验。


“总要来趟南京吧!”“我还是喜欢南京”从2023年春天至今,南京始终高居国内旅游热点城市排行榜前列,抖音等各大短视频平台随处可见南京街头巷尾、大小景点、地铁车站等处汹涌的人潮,国外众多“博主”在来到南京后更是连连点赞。这背后,离不开各种数字化、沉浸式项目带来的丰富多元体验。



玄武湖

在玄武湖景区,全新的3D沉浸式水幕投影生动展现了玄武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之美。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

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通过高清3D虚拟现实开发技术,推出8分钟时长的沉浸式全真VR互动产品——《宝塔奇缘》,让游客能够通过VR设备,身临其境“穿越”到600多年前的明代大报恩寺,领略天下第一塔背后的文化魅力。


中华门城堡

在中华门城堡,大型沉浸式光雕艺术演出《心印·中华门》,通过真人实景演绎、3D投影秀、光影互动等创新方式,将中华门的历史以震撼的方式恢宏呈现。


南京文化艺术中心

在南京文化艺术中心的“元启·金陵”数字文化客厅,从明代“穿越”而来的十竹斋主人、数字人“胡正言”,当起了导游,给游客带来沉浸式、互动式的全场景数字文化体验。


……


科技为“表”,文化为“里”。数字时代,游客通过视觉符号进一步了解南京、感知南京,提升南京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力和吸引力。


创新表达、互动体验、跨界融合、推动发展。南京通过数字赋能,让城市的魅力跨越国界,让南京城市文化名片愈发闪亮。


金梧桐文化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南京邮电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子敏表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既需要技术的支撑,也离不开丰富的文化素材库。南京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亟需打造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我们需要鼓励企业牵头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IP,借助大型商业综合体和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商业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这将是南京城市文化打造的重要方向。”




本土企业发力


抢占数字赛道,拓展文化产业链






“黑猴终于更新了!主打一个听劝,竟然真的更新了大伙一直都在提的连战和地图功能!”近日,被网友戏称为“黑猴”的热门游戏《黑神话:悟空》,迎来全新更新,新增了挑战玩法、新功能行旅图、新披挂彩金套装等,同时修复了众多问题,再次掀起热潮。



2024年8月,《黑神话:悟空》全球同步上线,作为首个国产3A游戏,首发即成顶流,Steam全球销量超过1600万份,全平台最高同时在线玩家人数超过300万人,随之而来的惊人讨论热度迅速席卷了所有主流社交平台。





在这款现象级游戏火爆背后,南京本土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


图形科学公司在《黑神话:悟空》开发过程中承载了3A游戏视觉部分的全流程量产制作,其中就包括了高精度的数字雕刻、全景3D扫描、动作捕捉等内容,主要集中表现游戏画面的部分。据悉,图形科学公司2017年成立,主营业务以游戏研发全流程制作以及游戏美术培训业务为主,《黑神话:悟空》是其第二个项目,从立项之初就全程深度参与了开发过程。


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力数字”)则以其硬核科技实力,为《黑神话:悟空》提供了关键的面部捕捉技术,使得游戏角色栩栩如生,极大增强了玩家的沉浸感。


经过十多年发展,“原力数字”已经参与制作了超过1000款世界知名游戏,并积极利用3D数字技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布局,先后获得“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首批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等荣誉。




抢占数字赛道,拓展文化产业链。在南京,一大批本土企业积极拥抱“数字技术”,助力南京数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南京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还汇聚了众多高校,为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张明表示,“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讲述南京故事,使之既有叙述性,又能紧密贴合地方特色,展现出不可替代的唯一性,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努力的方向。”




多重政策叠加,
围绕“数”字绘蓝图

数字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健全完善文化产业体系。2019年起,我市相继出台深入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贯彻落实文化数字化战略、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等系列政策文件,推动形成互联网文化信息服务、数字文化内容生产、先进文化装备制造三大优势特色产业。2023年南京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119亿元,占GDP比重6.62%。初步测算,2024年前三季度2121家规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79.25亿元,同比增长2.0%,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达到6.63%,以数字文化产业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对产业增加值贡献度超75%。


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以及各区积极依托数字文化产业,推动引进数字文化头部企业,兴办或改建数字文化产业园区,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园区优化健全全产业链,探索数字文化产业园区的品牌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路径。




每周五

《风雅秦淮》与你不见不散!


戳“阅读原文”查看《风雅秦淮》周刊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邢虹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编辑:杨启月 尹淑琼

校对:朱皓

责编:许琴

南京日报
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南京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2120180003)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