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网络暴力:隐藏在屏幕后的利刃,该如何应对?

文摘   2024-11-21 10:54   河北  

     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以其开放性和互动性,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拓宽了视野,已成为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然而,网络暴力如暗流涌动,成为影响网络生态和谐、危害社会稳定的一颗毒瘤。


1
什么是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简称网暴,是指通过网络平台以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对个人集中发布的,含有侮辱谩骂、造谣诽谤、煽动仇恨、威逼胁迫、侵犯隐私,以及影响身心健康的指责嘲讽、贬低歧视等内容的违法和不良信息。网络暴力其实是一种语言暴力。

网络暴力的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恶意评论、人肉搜索、造谣传谣等。它不仅侵犯了个人权益,对受害者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而且违反了公序良俗,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法治秩序。

2
网络暴力有哪些危害

近期,央视新闻推出的《向网络暴力亮剑》系列微视频,通过剖析网络暴力典型案例,深刻揭示了网络暴力的危害,传递了抵制网络暴力的强烈信号。这一系列微视频不仅唤醒了公众对网络文明建设的重视,更激发了全社会对网络暴力的共同抵制,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注入了强劲的正能量。

网络暴力到底有多可怕?从这几个案例里可以看到网络暴力的危害。




浙江杭州的小谷在取快递时,被便利店店主郎某偷拍了9秒视频。郎某与友人何某随后编造出轨谣言,将小谷卷入其中,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恶趣味。谣言对小谷的名誉、工作、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那段时间,她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状态,还被公司以影响到业务和声誉为由劝退,丢掉了工作。幸运的是,她拿起了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法院以诽谤罪判处被告人郎某、何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小谷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图源:央视新闻)



“粉头发女孩”郑灵华带着硕士录取通知书,去看望病床上的爷爷,并将照片分享在社交平台。然而多个营销号盗用了郑灵华和爷爷的合照,包装成卖“专升本”课程的广告,迅速扩散。许多陌生人开始用侮辱性的语言攻击她的粉色头发,甚至有人拿这张合影造更低俗的谣言。网暴让她逐渐变得沉默寡言,2023年1月,郑灵华选择留下了一封遗书结束生命,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令人叹惋。

 郑灵华遗书里的一幅画(图源:央视新闻)


中学生符文迪在2023年的“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上发表了一段激情洋溢的演讲,被上传至网络并迅速走红。然而,引来的却是大量讽刺挖苦的评论,甚至上升到了对她精神、人格层面的攻击。幸运的是,符文迪并没有被来自网络的恶意击倒,如今的她已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用实力反击了伤人于无形的网暴之恶。

 符文迪高考百日誓师演讲(图源:央视新闻)

网络暴力行为轻则损害个人尊严和权益,重则会使被暴力的当事人遭受心理创伤,甚至导致其崩溃自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网络暴力是隐藏在屏幕后的利刃,对个人和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3
如何抵制网络暴力

互联网越来越深地融入生活,而网络暴力犯罪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能成功立案的很少,最终能作出有罪判决的更是少之又少,法律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定滞后性。

为此,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和《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打击网络暴力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这些规定明确了网络暴力的界定,强化了网络平台责任,为受害者提供了法律救济的途径,为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抵制网络暴力,人人有责。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权利与义务,作为网络空间的一份子,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网络文明的守护者。

应该做到:
不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不参与网络暴力行为,遇到网络暴力时,敢于发声,勇于举报,用实际行动为网络空间注入更多正能量。让网络成为传播正能量、促进理解的桥梁。向网络暴力说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守护这片清朗的网络天空。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丨网信乐亭
以上图片版权均归作者所有

网信开平
网信开平,网聚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