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初心使命 担当时代重任 | “时代楷模”黄大年: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政务   2024-10-16 19:13   吉林  

在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地质宫的5楼,有一间办公室,办公桌上放着一沓沓的文件,日程表上记满了报告、讨论、验收和出差的目的地……似乎这间办公室的主人有永远忙不完的工作。


这,就是黄大年生前的办公室。


如今,这里已成为黄大年纪念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以图文介绍、实物展示和视频播放等多种形式,每天向世人讲述着黄大年辉煌却短暂的一生。



1958年,黄大年出生于广西南宁,后随父母下放到偏僻的山村,他从小就对科学知识有着深切的渴望。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黄大年以超出录取分80分的成绩,考入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凭着刻苦拼博的精神,以优异成绩完成本科和硕士学业,毕业后留校任教。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年轻时期的黄大年,早早就有了爱国报国的远大志向。在一张写有毕业赠言的照片上,黄大年留下了“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豪迈宣言。



1988年,黄大年被批准入党,他在入党志愿书最后一段动情地写道:“人的生命相对历史的长河不过是短暂的一现,随波逐流只能是枉自一生,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也许从那时起,黄大年就想做一朵振兴中华的奔腾浪花,心向大海,即使此后到英国攻读博士学位,开启了18年的“海漂”生活,为祖国科技进步而努力的信念也一直深藏在他的心中。2009年的冬天,已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的黄大年,毫不犹豫放弃了在英国取得的一切,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回到祖国,在母校吉林大学任教。


追溯黄大年的成长经历,会发现对祖国的爱始终是他至真至诚的情结。无论身在何处,《我爱你,中国》都是黄大年最喜爱的歌。他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最高追求。


为了尽快实现把我国地球物理研究推向世界顶峰的梦想,黄大年的生活除了加班就是出差,深夜的办公室里,常常只剩他一个人;他因病晕倒前,还不忘嘱咐身边的人,如果自己不行了,一定要把电脑交给国家;他在重病入院的时候还在给学生讲解问题,还在和同事们研究工作……“我活一天赚一天,哪天倒下,就地掩埋。”于是黄大年又多了“拼命黄郎”的绰号。


回国半年多,他就统筹各方力量,绘就了一幅宏大的吉林大学交叉学部蓝图。2016年9月,一个辐射地学部、医学部、物理学院、汽车学院、机械学院、计算机学院、国际政治系等非行政化科研特区初步形成,黄大年担任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首任部长。


他带领团队突破一个个技术难点,仅用5年时间就完成了西方国家20多年走过的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中国首台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横空出世,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万米钻探技术的国家;无缆自定位地震勘探系统工程样机研制突破关键技术,为开展大面积地震勘探提供技术支持;航空重力梯度仪原理样机研制成功,固定翼无人机航磁探测系统样机研发完成,在深地探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黄大年也常说,自己是在为国家培养人才,马虎不得。因此,在进行繁忙科研的同时,黄大年还担任学校本科班的班主任。在学生们的心中,他是一个把所有爱好都让位给工作的严师慈父。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几乎没有休过寒暑假和节假日,即使因胆管癌躺在病床上时,还执意坚持一边打着吊瓶,一边给学生答疑解惑。


在黄大年的笔记本电脑里,给每个学生都建了学习笔记和读书报告文件夹,在开会休息时他通过邮件批阅。每次出差午休时间,他会通过视频通话,给学生解答问题。无数次拖着行李和疲惫身体出差回来,他的第一站总是实验室,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017年1月8日,长期的过度劳累使健康严重透支,黄大年终因胆管癌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时年58岁。在科学的星空中,这颗璀璨的明星悄然陨落。



回顾黄大年报效祖国、追逐梦想、热衷科研、勤勉教学的辉煌一生,再多的语言与再精致的描写也难以写尽一个科学家的伟岸。他用一颗赤诚之心,坚守着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践行着自己的铮铮誓言,他的精神感染、鼓舞和激励着各地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和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黄大年”,不仅是一个名字,还是标志、是精神、是时代的榜样,更是奋起的力量!

来源:吉林日报

初审:王越

复审:田峥

终审:杨维国


吉林教育
吉林省教育厅主办,发布吉林省教育资讯,多方面展示吉林省教育的发展,为广大师生提供新平台、新服务。\x0d\x0a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