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精读|《史记》

学术   2024-11-10 19:34   江苏  
扬州大学法学院
yangdafaxue
关注



         《史记》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广泛历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司马迁在《史记》中不仅叙述了历史事件,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评价,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历史事件的多维性



《史记》

作者介绍


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约公元前145年(或前135年)~约公元前87年(一说前91年去世),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司马迁出生于一个世代相传的历史家和天文家家庭,其家族自唐虞至周都是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令,负责记录历史和天文观测。
司马迁早年受到良好的教育,随父亲在京师长安学习,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他游历了长江、湘江、沅江、淮水、泗水、黄河等流域,考察了名胜古迹,访问了历史遗事,调查了社会风俗,为日后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书籍。他利用这一职务之便,阅读了大量皇室所藏典籍,开始搜集史料,为著史做准备。
天汉二年(前99年),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触怒汉武帝,被处以宫刑。尽管遭受了极大的屈辱和痛苦,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命和自己的理想,忍辱负重,继续写作《史记》。




《史记》

名句解析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另有名目,而实则想乘机害人。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比喻平时默默无闻,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忠实的劝告往往让人听了不舒服,但有利于行为;好的药物往往味苦难吃,但有利于治病。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雁的毛还轻。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应该果断作出决断的时候,却犹豫不决,就会反过来遭受祸患。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众口一词,足以熔化金子;多次毁谤,足以毁灭骨头。比喻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骨头都能销毁。





《史记》

后世评价





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
金圣叹:明末清初杰出的点评家,他把《史记》作为“六才子书”之一,并评论了《史记》的序赞九十多篇。他在其他作品的评点中也多次赞扬司马迁,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
钱谦益:他在《物斋有学集》中说:“司马氏以命世之才、旷代之识、高视千载,创立《史记》。”他认为司马迁创立的五体结构,成为历代史学家编史的样本,发凡起例之功“炳如日星矣”。
梁启超:梁启超对《史记》评价颇高,认为《史记》实为中国通史之创始者,是一部博谨严著作。他主张对于《史记》,“凡属学人,必须一读”。
鲁迅:鲁迅一生酷爱《史记》,在《汉文学史纳要》一书中有专篇介绍司马迁。他认为司马迁写文章“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发于情,肆于心而为文”,因而《史记》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郭沫若:郭沫若特别赞赏司马迁的文学才华,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的开山祖师,《史记》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他还说《史记》虽系纪传体,却是一部以社会为中心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社会史。
翦伯赞:近代史学家翦伯赞同样认为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的开山祖师。他指出《史记》是中国历史学之成为一种独立学问的起点,并称赞《史记》是中国历史学出发点上一座不朽的纪念碑。




END





—往期回顾—


天南地北|寻找你在哈利波特世界中的角色

与法“童”行|梅苑社区模拟法庭普法进行时

每日精读|一个人的村庄


-yangdafaxue-

德法兼融·知行合一

图片:网络

编辑:张宁敏

责编:王远

审核:戎晨

扬州大学法学院
传递学院动态,服务广大师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