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日益猖獗,而刚进校的大学生们往往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等,成为受骗的“重灾区”。10月30日下午,瘦西湖校区开展主题为“反诈之光,校园同行”的法治讲座,旨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帮助他们识别和防范诈骗行为,活动利用B站、抖音等线上平台,吸引了上千余名同学参加其中,反响热烈。讲座由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励学社和扬州大学法学院普法宣讲团主办。讲座伊始,宣讲人陈欣以暑期热映的悬疑剧《新生》为引子,生动讲述了剧中展示的各种诈骗手法。她强调,尽管剧中情节是虚构的,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相似案例,保持警惕是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一环。
紧接着,宣讲人罗祎涵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诈骗手段,包括“杀猪盘”和“老鼠仓”。罗同学首先解释了“杀猪盘”这一新型网络诈骗手法,其特点是通过营造浪漫关系来获取受害者的信任,进而骗取财物。他强调,这种诈骗手法利用了受害者的情感弱点,尤其容易对年轻人产生影响,因此,保持警惕、理性看待网络交友至关重要。The emergency never fades away在讲座中,两位宣讲人围绕“帮信罪”进行了深入探讨,帮信罪是指帮助他人实施网络诈骗的一种犯罪,近年来随着网络诈骗的增多,这类案件也日益频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向在场同学们介绍了相关法律条款和判罚标准,强调了作为普通公民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抵制和举报任何形式的诈骗行为。在讲座的后半部分,两位宣讲人详细介绍了兼职诈骗、刷单诈骗、购物退款诈骗和考公考研诈骗等常见的诈骗形式。宣讲人罗祎涵提醒同学们在寻找兼职时,要通过正规渠道进行,切勿轻信网络上的招聘广告,同时在网上购物时一定要谨慎,避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泄露个人信息。宣讲人陈欣警告同学们要特别警惕那些声称能够提供“考前资料”或“内部信息”的广告,这些往往是诈骗的前奏,学生们在备考过程中应依靠正规渠道获取信息,以免落入圈套。在互动环节,许多同学积极参与,询问如何识别诈骗电话及遇到诈骗后的处理方法。两位宣讲人建议大家在接到陌生电话时保持警惕,并强调遇到任何形式的诈骗应及时报警,保留相关证据。此次讲座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好评,许多学生表示,讲座内容丰富实用,帮助他们增强了法律意识,提高了防范诈骗的能力。—往期回顾—
扬州大学法学院第二十四次学生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入学教育进行时|“知行合一致良知,德法兼修事上练——和法学院学生谈院训”新生入学教育讲座
-yangdafaxue-
德法兼融·知行合一
图片:彭富培
编辑:向兴龙
文字:靳云龙 陈韦薇
责编:陆桐
审核: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