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社科院、全国学联联合地方政府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群众性的全国竞赛。
“挑战杯”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为宗旨,在这里,你可以挑战自我,突破极限,不断创新。
为进一步激发青年课外学术科技活力,培育师生创新创业思维,助力解决竞赛选题各类问题,校团委于10月23日举办南京晓庄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文科专场和理科专场申报指导会。
本次申报指导会特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专家朱珊与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梁诚担任主讲专家,学院师生代表等300余人参加指导会。
朱珊老师,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专家,现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评委,江苏省文旅厅专家库评委。
会上,朱珊老师围绕选题技巧、大挑小挑区别、申报书撰写等方面进行了专业指导。
首先,朱珊老师聚焦于选题技巧,指出一个好的选题是大挑申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建议选题时切口要小,过于广泛或笼统的选题难以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与专业相关的选题也更具优势,使参赛者在领域内拥有更多发言权,也能借助前期的研究积累,确保项目的专业性和深度。
其次,朱珊老师阐述了“大挑”与“小挑”的区别,指出:大挑相较小挑要更为宏观,大挑是基于对现实事物的思考,提出问题,并用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尝试将其解决,重点在于发现调研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相较小挑,大挑更侧重于社会效益;而小挑则是在调研基础上,偏向于商业模式,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更强调后者。二者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最后,朱珊老师以撰写申报书为切入点,强调在撰写申报书时,要特别注意展现项目的“三性”,即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
科学性体现在调研的方法、数据的来源上都要有明确的说明和支撑;先进性体现在应结合当前的政策背景或理论研究,确保项目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创新性可以体现在研究的视角、结论或调研对象上,尤其要突出“新”的部分,以此来体现项目的独特性和前瞻性。
大挑申报书的写作规范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在项目背景与选题依据上需要说明项目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强调选题的独特性;调研内容要介绍研究思路与框架,同时进行预调研,可以帮助评审了解问题的可行性,提供初步的数据支撑。正式调研部分要具体说明调查问卷的设计、执行情况等详细数据;问题的发现必须明确且具体,调研的结论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直击痛点;在提出对策时,必须做到具体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空泛。
附件部分也非常重要,可以附上支撑材料,如调研过程中使用的文章、期刊、批示文件或同行专家的肯定意见等,为项目增添可信度,强化项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申报书的字数建议控制在一万五千字以内,附件材料不计入字数范围,但同样不容忽视。
在交流答疑环节中,无论是关于地方文化教育资源的转化,还是二次元文化、归侨群体贡献等选题,朱珊老师都结合选题的实用性与创新性给出了详细建议。
梁诚老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现任江苏省发改委工信厅、科技厅、技术监督局专家组专家。
梁诚老师围绕评审要求、选题技巧、团队构建及申报书撰写等方面,给出了专业的指导与建议。
首先,梁诚老师强调了参赛者需熟悉评审标准及参赛要求,确保材料无明显瑕疵,坚持独立性的原则,虽有老师指导,但仍以学生为主。
在选题时,需紧扣经济热点话题,同时坚持科学性和创新性。创新应基于现有研究,同时要保持课题的独立性。选题应与所学专业相关,借助交叉学科知识的融合,创造出实用且具备前瞻性的研究方向。
在团队构建方面,梁诚老师建议组建多元化团队,吸纳不同专业和性格的成员,最大化发挥团队优势。此外,选择的课题要与专业相符,充分利用好老师的指导和身边的人脉资源。
关于申报书的写作,梁诚老师指出要加强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避免逻辑混乱,并尽可能多地附上支撑材料,展示研究的充分性和科学性。汇报时,参赛者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至关重要,每个提问都需清晰作答。
在交流答疑环节中,梁诚老师针对具体问题作出了详细解答。无论是食品保鲜类课题,还是“AI+教育”相关课题,梁诚老师的解答都直击痛点,帮助同学们在选题上找准方向。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指导会进一步明晰了自己的选题思路,也坚定了此后研究工作的信心。
本次申报指导会的成功举办,激发了青年学子投身学术科研的热情,助力我校学子进一步明确选题思路和竞赛方向,也为今后参加“挑战杯”赛事提供了宝贵的指导经验。
期待我校学子在“挑战杯”的舞台上,绽放青春光彩,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成为勇攀高峰的“科创人”!
供稿丨校学生会学术创新部
审核丨姜飘飘 李琳
终审丨邢新叶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