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贵州一农民无意间说了个成语,为何会被重庆公安逮捕?

文化   历史   2025-01-03 22:44   山西  





中国有句古话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是犯下重罪的人,不论跑到天涯海角,迟早会被绳之以法。而在1957年,一个躲在贵州深山里的农民,就因说了个成语而暴露。此人便是郑蕴侠。

郑蕴侠个人背景

郑蕴侠是江西临川人,于1907年出生在临川一个官宦家庭,父亲郑宗尧是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高材生,同盟会会员,回国后曾在孙中山的大元帅府任职。由于家庭环境优越,所以郑蕴侠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高中毕业后考入了上海法学院法律系。之后,又投笔从戎,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北伐时期,郑蕴侠在何应钦手下任职。

郑蕴侠

北伐结束后,靠着“上海法学院”和“黄埔军校”这两张过硬的文凭,郑蕴侠得到了国民党CC系(即陈立夫、陈果夫兄弟组织派系)的欣赏,成为中统的一名特务。1938年,台儿庄战役打响后,郑蕴侠曾奉命率领一支政工队支援前线,参加了藤县守卫战,并苦撑到援军赶来。此时的他,不失为一位中华好儿郎。

蒋介石与陈氏兄弟

但在抗战胜利后,对共产党的间谍行动,却成为了他的主要工作。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制造了较场口血案、沧白堂事件等重大事件。郭沫若也被他派人狠狠打了一顿。1949年,为了阻止解放军西上东下,当时的“重庆卫戍总司令”杨森又召集郑蕴侠组建一支“东西山游击纵队”。但解放军一到,这支队伍便瞬间作鸟兽散,郑蕴侠也开始了自己的逃亡之路。

郑蕴侠的逃亡之路

由于郑蕴侠在撤退前奉命烧毁所有机密文件,所以在他完成任务后,重庆机场已经被国民党炸毁。要想逃到台湾,只能赶到成都去坐最后一趟航班,但是等到郑蕴侠赶到成都时,发现成都已经被解放了。郑蕴侠分析了一下当时的国内形势,认为自己可以逃的地方只有三处:一是台湾,二是当时尚未解放的海南岛,三是国民党残部活跃的缅甸金三角地区。

剧照

由于金三角离成都相对较近,且他之前跟随中国远征军在这一块儿执行过任务,所以决定去金三角投奔国民党李弥第八军残部。为了确保自己能顺利逃亡,在逃跑之前,郑蕴侠曾去黑市倒换银元,没想到却被解放军给抓了起来。但郑蕴侠是中统出身,受过专业的训练,他将自己伪装成一个木材商人,骗过了解放军。

出来后,郑蕴侠便向四川的边境跑去。但很快他便发现,此时四川边境已经关卡林立,他不再有跑出去的机会。于是,他掉头返回重庆。在路过泸县老城时,他在一位旧军统成员的帮助下,以假身份进入涪陵一家榨菜厂打工。随着抗美援朝前方战事的吃紧,榨菜和炒面一起被志愿军司令部列为优先级供应物资。郑蕴侠所在的榨菜厂也被解放军接管。郑蕴侠担心暴露,急忙向贵州逃去。

因一个成语暴露身份

1950年底,贵州省务川县濯水镇突然出现了一位走街串巷的卖货郎。此人自称“刘正刚”,外地口音,看起来为人和善。由于同濯水镇乡亲们相处得越来越好,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时常邀请他去家里做客。但人们并不知道,这个其貌不扬的卖货郎,正是被全国通缉的国民党特务郑蕴侠。

郑蕴侠

郑蕴侠租住在何大娘的院子里,利用何大娘和乡亲们的淳朴,在土改中被评为贫民。为了掩饰自己的身份,他又与山东女子邵春兰结婚。1956年,全国开始进行对私改造合作化,由于郑蕴侠走南闯北见识多,被派到县里学习。回来后被安排在濯水的合作食堂当会计,后来又被调到当地的公私合营商店。


在工作过程中,当地人也渐渐发现了“刘正刚”的一些异常之处。他对外声称自己初识字,但教他打算盘,第二天便打得非常流畅和精准。在和同事谈话的过程中,居然脱口而出“不翼而飞”这个成语。同事怀疑他身份的真实性,便向上做了汇报。1957年5月19日,郑蕴侠刚起床,便有两名重庆的公安干警出现在了他家。他感叹道:“该来的,终究会来!”

郑蕴侠

结局

郑蕴侠被抓捕归案后,国民党在大陆的正式将级军官已全部落网。原本以郑蕴侠的罪行,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根据中共中央惩治反革命新规定:可杀可不杀的不杀,郑蕴侠得以幸免。1975年,郑蕴侠被特赦,后担任政协委员,积极从事促进祖国统一的工作。直到2009年,郑蕴侠才去世,享年102岁。


Boss爆史
穿越历史长河,探索天下奇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