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持续了15个多月的巴以冲突,终于停火了,但和平之路仍然曲折。近日,以色列与哈马斯宣布就加沙地带停火达成协议,并于1月19日正式实施,可以说这份协议来之不易。然而,随着停火协议的实施,一系列波折与争议接踵而至,以军似乎是“不讲信用”,导弹已经瞄好了目标,随时兵临城下,让人不禁质疑:加沙停火,是否终将沦为一纸空文?
其实,以色列和哈马斯都心知肚明,毕竟打了这么久,相互的仇恨已经深入骨髓了,因此还搞得有鼻子有眼,双方的停火协议还分了三阶段执行。这第一阶段,就是哈马斯释放33名被扣押人员,以色列则释放一定数量的巴勒斯坦囚犯,而且还要允许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同时,以军要撤离加沙人口稠密地区,这也是给加沙民众返回创造条件,毕竟你那么多军队那么可怕,哪个老百姓还敢回去生活呢?
不过,就在外界和加沙民众高兴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就在1月19日当天,以军在加沙地带发动了数次袭击,造成多人伤亡,这还谈何“停火协议”呢?以军和内塔尼亚胡还振振有词,一方面说这份协议仅仅是“暂时性停火”,另一方面说“未收到加沙地带扣押人员获释名单”,因此以军将“继续作战”,这就纯属没事找事了。这点便宜都要占,以色列方面也是没谁了。
内塔尼亚胡还为自己辩解,说如果第二阶段谈判未能达成,以色列将“保留恢复军事行动的权利”。而且特朗普即将上台,宣布推翻所有拜登政府政令,那内塔尼亚胡该高兴了,估计有了特朗普这个“后盾”支持,也让以色列在停火协议的具体执行上面更加有恃无恐。
值得注意的是,以军在进入高度警戒状态的同时,重新部署了在加沙地带的部队。他们不仅在停火生效前继续打击加沙的军事目标,还在边界加强了防空力量。看来以军这是一朝被蛇咬,还是对哈马斯此前的“阿克萨洪水”行动那样的突然袭击有心理阴影。不过,以军这样干,一旦后面有什么形势变化或者反悔的地方,也可以迅速恢复军事行动,那停火协议的成果就真的成了泡影。
其实,1月15日达成的停火协议,本来就很不具有确定性。首先,哈马斯认为停火意味着结束战争,而以色列则觉得,这是“暂停军事行动”,主要是用来让被扣押人员获释的,也就是说仅仅是个战术缓和,并没有结束冲突,内塔尼亚胡肯定还想着对哈马斯赶尽杀绝才满意。
其次,在人员交换和撤军问题上,哈马斯和以色列也不对付。以色列本来就是扣扣搜搜,有的重点俘虏他们还不愿意交换释放,你这让哈马斯怎么有诚意?而且以军也没有完全撤军,只是撤离了人口密集地区,说实话,加沙地带那种“监狱”一样的地方,哪里的人口不密集呢?但以色列坚持在“费城走廊”部署部队,这样对哈马斯就构成了重大威胁,以色列也随时可以撕毁停火协议。
可以看出,以军不讲信用、导弹瞄好目标、随时兵临城下的态势,说明这份协议可能只是一场短暂的和平幻想,而真正的和平之路仍然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