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成一锅粥!蒙古国抗议持续,俄罗斯置身事外,中国需未雨绸缪

文摘   2025-01-16 15:46   北京  

近期,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的民众抗议活动呈现加剧趋势,初始阶段仅数百人的集会迅速扩大至近3000人。随着抗议活动的持续,乌兰巴托市中心的15条公交线路被迫停运,导致交通要道严重拥堵,市民的日常生活遭受了严重影响。此外,抗议者对政府的立场愈发坚定,他们拒绝了政府的调解提议,坚决表示要将抗议行动进行到底。在这样的局势下,外界普遍开始担忧,这场骚动可能会升级为更广泛的暴力冲突。

关于冲突爆发的原因,目前存在两种主要观点。一方面,游行示威者指责蒙古政府在民生问题上无作为,存在严重腐败,特别是未经民众同意出售稀土资源给外国,卖国”没什么两样甚至有人以中国为例,指出中国利用其稀土资源获得经济利益和国际影响力,而蒙古的稀土储量丰富却未能改善国家和民众的未来,反而给自己招来了不少“灾祸” 

另一种观点指出,这场冲突的激化可能与颜色革命的背后推动者有关。相关人士提供了数据,指出蒙古国与中国的贸易额在去年19月期间达到了130亿美元,占蒙古外贸总额的72.3%。同时,蒙古国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也在加强,2022年的贸易额达到了26亿美元,而2023年在多个领域的贸易量也有所增长。此外,普京总统去年9月对蒙古的访问进一步促进了双边合作。 

一些细致观察者甚至注意到,目前一群受过良好教育的蒙古国年轻人已经成为抗议活动的主要力量,他们甚至向33名议员发出了信函,要求对政府进行不信任投票,显然这是出于影响政局的目的。尽管蒙古国近年来的一些经济措施可能未能立即让民众感受到实际利益,但也不至于导致民众的生活水平如此大幅度下降,以至于引发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众多专家学者指出,当前蒙古国的处境实际上源于其对第三邻国战略的过度依赖,该战略存在一定潜在危险性。作为蒙古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第三邻国战略旨在与中国和俄罗斯之外的国家建立良好关系,以期在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中谋求更多利益。然而,美国巧妙地捕捉到了蒙古国的这一心态,每当蒙古国有意向与中国或俄罗斯开展合作时,美国便通过多种手段试图介入。

此外,蒙古国在推进第三邻国战略的过程中,与法国携手开发铀矿资源,与日本在军事领域展开合作,这些举措不可避免地加深了西方国家对其的渗透。例如,法国通过参与蒙古的铀矿项目,旨在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并试图平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而日本则利用日美安保框架,意在增强蒙古的军事实力和技术水平。这些行动显然与和平发展原则相悖,暴露了地缘政治竞争的现实。

对于蒙古国当前的国际形势,鉴于俄罗斯在乌克兰所面临的军事压力与经济挑战,以及蒙古国在中俄关系中所表现出的反复无常,俄罗斯是打算能不掺和就不掺和了反倒是中国蒙古国的局势表现出了强烈的关注,并计划采取前瞻性措施。毕竟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框架内,蒙古国若倾向于西方阵营,可能会对中俄双边合作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对地区安全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神武观察
感谢您的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