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丨陕西绥德:黄土地上绘“丰”景

汽车   2024-10-15 11:36   陕西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满堂川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是自然资源部2021年部署的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试点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总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全要素整合为平台,以特色保护为核心,实施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试点有效提升了土地综合利用效率、生态环境质量、产业集聚融合程度,优化了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助推了乡村振兴,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助推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供了绥德经验。


美化后的庭院空间

坚持规划为引领,擘画乡村振兴蓝图


绥德县位于陕北腹地、榆林市东南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素有“上郡古邑”“秦汉名邦”“天下名州”等美誉,同时也是陕北革命老区,被称为“革命英才的摇篮”。该县是“十三五”期间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吕梁山特困片区县,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绥德县为典型的黄土峁梁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典型性。水土流失严重、地下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年平均降雨量450毫米左右,人均水资源305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6%。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非常重视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及综合治理工作,1952年在绥德县成立了陕北水土保持工作推广站。该站在绥德辛店沟和韭园沟开展水土保持试验示范工作,70年来先后开展600多项专题研究,取得130多项科研成果,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试点区涉及满红河流域上游的常家沟村、郭家沟村、满堂川村3个行政村,总面积16平方公里。其中,郭家沟村是陕北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和美术创作基地,是AAA级乡村文化旅游名地,也是被住建部等部门命名的中国传统村落。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绥德考察时强调,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因此,试点以特色保护和生态修复为基础,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全域全要素一体化治理思路,以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目标,按照“保持水土资源,恢复自然生态”的理念,突出水资源涵养和合理利用措施,重点布设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以及生态修复四大工程内容。

绥德县围绕全国文化强县、榆林副中心城市、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县、全国红色教育基地、西北现代物流新高地“五大发展”定位,编制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形成了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组成的空间规划体系。2021年10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后,绥德县以全面落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为契机,提出了打造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绥德样板的目标。其中,郭家沟村作为陕西省村庄规划试点,在试点项目启动之前,以特色保护为核心,高度融合乡村发展规划、产业规划、生态旅游规划等,编制了实用性村庄规划,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郭家沟村庄规划被自然资源部评为第一批村庄规划优秀案例。


 建设用地复垦后形成的农田

结合黄土高原特点,统筹布局整治任务


试点以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为基底,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思路,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因素,实施农业用地整治,提升质量、优化布局;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包括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加强建设用地整治,盘活存量、集约高效;抓好公共空间治理,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整治;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合一,撬动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此外,试点还同步实施灾害防治、水土治理等,具体工作包括淤堤坝促进耕地形成、盐碱地治理提升耕地质量、河道治理优化人居环境、边坡治理降低安全风险等。

试点将项目区划分为一带、两岸、三坡3个保护修复单元,采取以保护保育、自然恢复为主,辅助再生、生态重构为辅的修复模式,主要生态工程措施有河道疏浚,新修浆砌石护岸挡墙691米,修建土质排水渠1136米、生产桥5座、浆砌石水陂1座,修筑生态护坡1000米。通过土壤改良,357亩耕地实现了保土、保水、保肥、防碱保苗、机械化耕作。发挥植被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区域气候和美化生态环境的作用,种植适宜陕北地区生长的12类乡土植物,覆盖32个种植区块;栽植各类乔灌木60628棵,播撒紫花苜蓿及格桑花草籽88公顷。

试点区域内,农用地生产条件得以改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得以提升,生态环境得以美化。通过农用地整理,试点规整田块421亩,121块小块农用地归并为63块。修建土坎水平梯田543亩,新增耕地235亩,新增耕地率6%,配套田间生产道路和排灌沟渠、布设生态袋田坎1559.6米,解决了耕地碎片化、土地利用率低、种植结构单一的问题,实现了“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的生产新格局。通过建设用地整理,试点复垦整理工矿废弃地、旧宅基地198亩,流转收益5500万元,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解决了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系统质量退化等突出问题,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新农村最美画卷。


整理后的农用地

保护传统古村落,引入农旅文化产业


试点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充分整合“政策+制度+资源配给”,叠加“空间优化、环境提升、乡村旅游、古村保护、庭院经济、生态农业”模块,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融合体系。例如,郭家沟村作为传统古村落、陕北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和美术创作基地,在试点过程中注重保持极具特色的乡村风貌,整理存量建设用地、完善民居民房,设置提升了一批旅游服务设施。

试点以“奖补+县配套+土地指标+乡村振兴经费”等多渠道资金,开展河道内淤积的生活垃圾和弃渣弃土清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落空间整体美化,加强村内道路、公共空间、庭院空间的景观提升和绿化改造,全面提升乡村生态生活环境。同时,建成现代绿色采摘大棚25座,发展特色种植业1200亩,完善了一批旅游服务设施,每年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接待写生人员近5000人次,庭院经济接待2000人次,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村民年经济收入200万元。

试点实践表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提升“三生”空间品质的重要举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过程中,人地和谐是根本宗旨,空间治理是有效手段,产业撬动是核心要义,乡村振兴是最终目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为农村流转土地、发展集体经济、规划产业布局、增加村民收入奠定了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本试点适用于我国黄土高原等自然环境较为恶劣、生态环境亟须改善的地区,在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充分挖掘地区历史文化、乡村民居等特色,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来 源:《中国自然资源报》2024年9月25日第三版


end




统一行使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统一行使

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



陕西自然资源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