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团中央“青年实干家计划”实施以来,共青团红河州委在共青团云南省委的指导帮助下,聚焦高校学生人才资源,积极对接云南各大高校,引领高校学生牢记领袖嘱托,树牢家国情怀,投身基层实践,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红河,一批高校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响应号召,他们走出校园、走进基层、走向“田野”,奔赴各领域开展实岗锻炼。一场聚焦生态环保、边疆治理、乡村振兴的实践育人行动正在深入开展。
扎根基层 奋进湖泊治理焕新貌
云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在读博士生王露,一直怀揣着用专业知识为生态环保贡献力量的梦想。得知“青年实干家计划”后,他毫不犹豫就报名参加了,结合专业所学,他来到了红河州石屏县农科局锻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指引着每一位环保工作者前行的方向,异龙湖是石屏人民的母亲湖,我很珍惜有这样一次让我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生态环保的行动机会。”在课题组老师的带领下,小王深入研究了异龙湖的具体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治理方案。“我们定期监测水质变化,开展了多项实验,以评估不同措施的效果。我们发现,通过种植更多种类且适应性强的本地沉水植物,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这些植物不仅可以吸收过量的营养物质,抑制藻类过度生长,还能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
谈起在石屏的感受,小王很有感触:“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所在。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专业背景和技术特长,当我们把力量汇聚在一起时,就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在团队合作下,他们已经完成了选址、种植、维护等一系列关于沉水植物修复的工作,并建立了长期监测机制,用来跟踪修复效果。
此外,小王还积极参与石屏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向村民们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村民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当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环境的一部分,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时,真正的改变才会发生。”小王相信,通过不断优化治理策略,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效:“我们实践团服务的方式是‘课余时间线下为主’和‘平时线上为主’相结合。在接下来的一年内,我将继续为改善异龙湖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任务很艰巨,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一个更美丽的异龙湖。”
田野逐梦 推动绿色发展促新颜
来自不同的学校,研究同样的课题。同样作为云南省首届“青年实干家计划”红河实践团的成员,云南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在读博士生赖镛如,和小王一样,一起来到石屏县农科局开展研究锻炼。
异龙湖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湖泊周边的耕地是典型的集约化农业区,也是蔬菜等高耗水、高耗肥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由于特殊地形和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导致流域内湖泊生态非常脆弱。小赖的导师段昌群教授常说“问题出在湖泊中,根子是在流域内。”小赖和她的同门决定用好自身专业知识,分析出异龙湖生态脆弱的成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之道,写好“异龙湖”这篇论文。“希望通过实践锻炼,让我不要局限于实验室和书本知识,而是能够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并能应用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
初到石屏,小赖和县农技推广中心的同事们便马不停蹄地开启了对异龙湖流域土壤状况的全面勘查。半年来,他们多次到田间地头逐一采集土壤样品,详细记录每块土地的农户信息、位置、种植作物品种、肥料农药的使用情况以及种植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信息,收集问卷共216份。同时将采集的样本带回大学实验室,运用先进的分析设备和专业知识,对土壤样本精准剖析。
经过深入研究,小赖发现,由于石屏特殊的土壤性质和气候条件,当地土壤存在盐碱化逐渐普遍的问题,不仅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还导致了土壤养分可利用效率低、土壤肥力逐年下降等问题。“之后的线下实践服务,我将继续投身于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与单位同事一起为守护异龙湖这个美丽的湖泊和石屏这个美丽的地方奋斗。”
边疆治理 助力民族团结谱新篇
同样来自云南大学的徐勇,作为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的学生,一直希望用所学知识为家乡、为民族事业贡献青春力量。他认为,要研究好边疆治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要亲自深入边疆民族地区,了解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实践、边境县乡政府以及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群众自治组织的运行。报名参加“青年实干家计划”后,小徐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河口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锻炼。
小徐来到河口县时,正逢这里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的火热时期。他高兴地说:“领导和同事们不分彼此、各尽其才地为建成现代化边境幸福村而努力,为我生动地呈现了基层政府、部门为实现政策落地的现实样态。”
了解到河口有瑶族盘王节、中越边境花山旅游节、中越跨国春节联欢晚会等节庆资源,小徐积极投身协助节庆活动的筹备工作。“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像是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纽带,把各民族同胞紧紧地联结在一起。民族节庆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形式,在节庆活动中,看着身着五彩斑斓服饰的村民们尽情欢歌载舞,脸上充满幸福的笑容,我心里突然就明白了稳边固边、兴边实边的意义。”在与节庆活动组织者、参与者深度访谈之后,小徐撰写了题为《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助推中越命运共同体在边疆落地见效》的调研报告。
在处理民族工作事务时,小徐深知尊重的重要性:“和同事们到村寨里宣讲相关政策时,我观察到领导和同事都善于把政策语言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白话解释给村民们听,宣讲的过程中也会听取村民们的想法和顾虑。既做到了维护政策宣讲的权威性,也照顾到了村民们的情感和传统。”
“挂职这段日子,是和校园时光完全不一样的经历。我曾因为语言不通闹过笑话,也没少遇到对复杂民族问题的理解偏差等困难,好在有当地干部群众热心帮忙,都一一克服了。”小徐打心底明白,边疆民族地区治理就像耕耘一片希望的田野,关乎民族团结,关乎地区稳定,更承载着边疆人民对好日子的期盼,需要耐心、信心和决心。小徐说,虽然他只是众多助力边疆发展的平凡一员,但这段经历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了他前行的路,让他下定决心更深入地探究边疆治理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问题,继续为边疆的繁荣发光发热。
投身实践 致力三农事业征新程
在弥勒市实岗锻炼以来,来自西南林业大学的马延兵同学,深感这里农业发展的成就与挑战并存。“在这里,我看到了农业与科技的紧密结合,以及绿色发展理念在农业生产中的实践。”在岗服务一个多月以来,小马和市农业局的同事、乡镇农业工作者同吃同住,共同开展农业工作,他说他对农业事业的理解更丰富了,远远超越了耕种与畜牧的范畴,还涵盖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技术的普及、市场的开发等多元化任务。
从小在农村成长的小马,深知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性,他主动梳理了弥勒市瓜果种植的资料。“不管是西二镇海泊村的柑橘还是朋普、江边等乡镇的芒果,数据显示弥勒市在水果和蔬菜的种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上,产品产量不仅增加了,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
通过梳理理论资料、制定三农计划,小马决定,在下一阶段,选定3至5户瓜果蔬菜种植户进行产量突破性预实验。接下来,小马将通过自身的农业管理知识,把农户的农业收入提升1.5%~2.5%。小马说,如果每户年收入为4万元,那每年就可以多带来近1000元的收入,这些钱可够他们的孩子在学校一个月的伙食费,或者够让他们家里几口人吃近一年的鸡蛋。
小马深知,“三农”工作不是三五个人、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他认为只要能提升一点就是成功的,而且今后还会有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实干家”和农业工作者。通过一点点的积累与提升,“三农”事业就不愁没有重大成效。
“青年实干家计划”是共青团面向高学段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引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品牌项目,让云南高校的青年学生有机会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个大舞台,让高学段青年学生施展了才华,破解了基层团组织“四缺”特别是缺工作力量的难题,提升了团组织引领凝聚高学段学生的实践育人质效,更为红河吸纳了更多专业的的高学历人才。实践团成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读万卷书、行走万里路,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以实学实干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决定灿烂,就是现在
山无遮,海无拦
来源:共青团红河州委学少权益部 编辑:爱源 校对:润娟 审核:喵大敏 终审:大脸猫 投稿邮箱:qchhxmtzx@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