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到我们的生活环境,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更是国际公认的环保理念。在北京这座大都市中,垃圾分类正逐步成为连接中外居民、促进文化交流的绿色纽带。欢迎收看本期《垃圾分类 我们在行动》。
戳视频观看👇
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来自英国的威廉·林赛从1998年开始,每年都会组织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参与长城捡拾垃圾活动,并创立了民间组织——国际长城之友协会,协会宗旨是“让长城干净起来”。
威廉·林赛与长城的不解之缘始于11岁,一本地图册让他初次领略长城的风采。1987年,他怀揣着儿时的梦想,成功实现徒步长城2470公里。这次旅行不仅让他领略长城的壮丽,更让他深刻感受到长城保护的重要性。
威廉·林赛和志愿者捡拾垃圾时,都会携带一个写着9条简单的中文准则的垃圾布袋,号召人们做到:“把自己的垃圾带回家”、“捡起别人留下的垃圾”、“不要破坏花草,不要摘水果”等,并对捡到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做好垃圾分类。
威廉·林赛的志愿服务行动坚持了26年。他也因这份保护长城并为中英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坚持,于1998年获得中国国务院颁发的友谊奖章,2008年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长城友谊奖。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长城捡拾垃圾的队伍中,在宣传垃圾分类、“无痕旅游”的行动中,感受着北京的变化。
为了让更多外国朋友了解北京市垃圾分类政策与知识,市城市管理委精心策划并举办的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常年开展。
齐家园外交公寓,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吸引了众多外国友人的参与。活动不仅是一次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不同国籍的人们共同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在宣讲过程中,现场观众踊跃参与互动答题,展现出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积累。
宣传活动设置了室外活动区,尽管大家讲着不同的语言,但都被垃圾分类趣味互动游戏吸引,亲子家庭纷纷上阵参与游戏和答题。此外,现场还有“变废为宝”的成果展示,比如建筑垃圾变透水砖,社区居民利用旧物做成手工艺品等。在欢声笑语中,垃圾分类的知识和低碳生活的理念得以传播。
北下关街道农科院社区,一群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垃圾分类,通过志愿服务,将环保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从长城上的环保坚守,到外交公寓的跨文化交流,再到社区留学生的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已成为连接不同文化和国家的绿色桥梁。
热文回顾
管城理市人物图鉴 | 环卫人的AB面
城市观察团 | 我与电动自行车的“浪漫约定”
人气爆棚!在五四大街邂逅京城秋日之美
“热线+网格”城市管理模式成效显著,12345热线相关诉求量下降超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