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侃如:到青海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

科技   2024-09-04 10:54   上海  

久治,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果洛州东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虽然风景壮丽,但高寒缺氧,无四季之分。每年6月还在下雪,9月又大雪封山,全年冬季时长约8个月,用当地人的话说,这里一年分两季: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


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2022年7月,32岁的宫侃如,作为中央单位第五批援青干部中最年轻的一员,踏上了援青的征程,赴青海省久治县开展援青挂职工作,任中共久治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一职。


从接近零海拔的北京来到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如何应对气候条件的急剧变化是第一大挑战。高海拔缺氧环境长期考验着身体,对健康的损害也是不可逆的,宫侃如不出意外地出现了头疼、耳鸣、气短、憋气、失眠等高原反应,几乎每天都要吸氧。


当地人说,在果洛有三个不知道:睡没睡着不知道、吃没吃饱不知道、生没生病不知道。宫侃如坦言在久治最大的身体挑战就是高原反应带来的缺氧,他解释说,“高原反应会带来长期失眠、新陈代谢慢、免疫力下降、生病频繁,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在每个无眠的夜晚,都是对自己身体和意志的极大考验。”


肉体无法抵御高反,但是精神可以战胜高反。虽然高原病的影响如影随形,但宫侃如从未有过抱怨,但他说:“千里迢迢来这里吃苦不是目的,带动当地发展才是。如果能让久治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老西藏精神成为援青干部们精神指引。虽然久治已经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2022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5万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何通过产业带动致富,如何提升久治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是宫侃如来到久治的首要任务,也成为了他的工作动力。

要让大家有一技之长

凭本事吃饭

宫侃如在久治县分管人社、医保、民政和对口援建项目等工作,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久治县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可以说,保民生、促就业就是他在任期内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久治作为纯牧业县,受文化差异、地理距离、就业观念等方面影响,起初农牧民群众转移就业意愿不够,劳动力存在“走不出去、走出去留不住人”的情况;同时因为经济基础薄弱,就业容量小,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长期并存,“就业难”与“招工难”的并存问题凸显。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扎扎实实做好就业工作,就是全县人民最大的福祉。”宫侃如深知这一点,他带领人社局同志们挨家挨户地向村民宣讲就业政策,点对点连线家庭申领就业创业帮扶政策,每月定期往返距离县城150多公里的哇尔依乡赛池村宣传政策、鼓励参加技能培训和招聘活动,顺利推动久治156人在中国电信实现稳定转移就业,带动全县劳动力有序流动就业6526人,帮助久治百姓实现从牧场到职场的转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两年来,宫侃如大力推动就业技能培训和稳岗就业的精准对接,特别是今年策划启动了青海省首例“培训+就业”的订单式就业模式,选派50名当地劳动力到四川邮校培训,进行系统培训后考取登高证、电工证等专业技能证书,实现了33名营销经理和17名装维工程师持证上岗,这为全青海省就业帮扶打造了新的样板间。


“就业技能培训和稳岗就业的有效衔接是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宫侃如介绍,“我们就是要坚定的把就业帮扶工作做牢做实做细,在牧区群众中传播技能就业的理念,努力为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交融发展,做出我们的央企贡献。”

三年太短,只争朝夕

以就业和民生帮扶为抓手,宫侃如逐步推动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等全方位帮扶成果在久治县落地生根。当地需要什么,宫侃如就尽量去协调援建什么。


久治县是纯牧业县,需要提升养殖技术和出栏水平,援建资金就投入千头牦牛智慧牧场及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引进先进的智慧畜牧技术,进一步加强溯源体系建设,带动牦牛养殖销售;依托畜牧业衍生发展的牦牛肉、奶等各类产品急需寻找出路,宫侃如就亲自上阵,穿上藏服服饰参与电商直播带货,喊出“吃虫草的牦牛,纯天然的牦牛,爱上久治不需要理由”的鲜明口号,让来自高原的美食被更多人知道,走上更多家庭的餐桌,帮助销售农畜产品359.7万元,有效带动当地畜牧业发展。


久治县缺乏教育和医疗“组团式”帮扶资源,于是援建资金就投入到智慧黑板和5G远程医疗项目,让本地学生可以接受到东部地区优质的课程资源,让本地病患可以与千里之外的专家医生看病问诊,惠及全县五乡一镇各级学校和22个村级卫生室,极大解决牧民群众就近看病和上学的需求,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好评。


通过走访联点乡村和联点家庭,宫侃如了解到当地开展社区治理、村集体活动等方面缺乏资金,部分群众术后护理、子女升学、重要节日慰问存在空白,积极协调公司每年为久治县捐赠12万公益性无偿帮扶资金,为当地牧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心意和慰问,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


两年多的时间,宫侃如积极引入并实施对口支援久治县援建项目13个,总金额2685万元,援建项目涵盖产业、就业、教育、民生、社会治理、网络通信等各个领域,有力推动久治县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实现质的飞跃。


援青的日子虽然艰苦,但也让宫侃如对乡村振兴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说:“三年乍一看很长,但是对于培育特色帮扶产业、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增收能力来说,还是非常紧迫而艰巨的。组织选派我们援青,是信任更是培养。援青经历会全方位锻炼一个人的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群众工作能力、科学决策和应急处突能力、改革攻坚和抓落实能力,学习如何使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实践,从一个区域的宏观视角看待产业发展、民生问题、企业发展问题,感谢援青,我受益良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久治就是我的长征

久治乡村振兴的未来,任重道远,但宫侃如依旧乐观而坚定,他时常以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学到的一段的话来勉励自己:革命理想高于天。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我也知道,久治县的乡村振兴不可能在我这三年内实现,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在久治县的这三年就是我的长征。”三年的援青生涯,不仅让宫侃如在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更体会到了“援青”二字所包涵的深刻意义,他说:“习总书记说过,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作为公司派出的第四批援青干部,站在前三任援青干部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只要我们一任又一任的援青干部接续努力,久治县的乡村振兴和帮扶事业就一定能够圆满成功。”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宫侃如为自己的三年援青工作定下了“三个一”的小目标:一是要打牢一个牧区特色的产业基础;二是要传播一团稳定持续的就业火种;三是引入一批通服优势的产数项目。在政治上历练、在工作中锻炼,把中国通服特色能力优势融入到当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为久治县乡村振兴干出一番事业、作出应有贡献。


“久治的乡村振兴有我的贡献,我会感到无上的光荣。”久治的援青经历,让宫侃如深深依恋上了这片充满挑战与希望的热土,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今后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继续关注青海、支持青海、帮助青海,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青海篇章贡献力量。


每一个通服人,都在为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有的,像宫侃如一样背井离乡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参与乡村建设;有的用信息化技术为乡村打开数字化大门,为美丽乡村打好数字基础;有的积极利用通服各类电商平台参与消费助农,带动广大农牧民创业增收。


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

编辑 | 彭明星

责编 | 王燕菲

审核 | 田晨

智慧通服
一流智慧服务创新型企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