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长春工业:高质量发展迸发新动能

文摘   2024-10-23 11:08   吉林  


工业,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春的根与魂。工业强则长春强,产业兴则长春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对各种风险挑战,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长春工业正以持续优化升级之“进”,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从“新”出发,向“新”而行,以“质”致远,长春工业正以蓬勃活力辉映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成色。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长春生产基地车间


锚定“万亿级”

汽车产业加速迈向“新台阶”

“新”,正成为长春工业,奔跑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主题词。

曾几何时,“重、大、沉,缺少未来感”是很多人对制造业的传统印象。如今,这种印象正在改变。在长春,产业结构正不断优化,不断焕发新生机的汽车产业,正聚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推进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持续推动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向万亿级目标迈进。

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长春生产基地建设进展迅速。这是奥迪在我国首个专门用于生产纯电车型的生产基地,基于PPE平台 (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 生产奥迪Q6L e-tron以及Q6 e-tron系列和A6 e-tron系列车型,预计今年年底开始陆续生产,年产能超过15万辆。项目量产后,将为我市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全新活力。

新能源汽车“大三电”系统之一的动力电池也实现了“长春制造”,一汽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一期项目已正式投产, 补上了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

一汽中车合资电驱动系统项目也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展现出“加速度”,该项目主要为包括红旗在内的新能源汽车提供电驱动系统及核心零部件,填补了我市新能源电驱系统空白。我市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系统初步完成布局。

一个个大项目的背后,是我市汽车产业集群迸发的强劲动能。以新能源汽车项目为开端,“汽车城”长春正在加快构建“换道超车”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令人欣喜的是,我市汽车产业向“新”、提“质”的成果不止于此:成功晋级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成为集齐国家汽车领域最顶尖的四大平台,即国家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城市、国家新能源换电模式试点城市、国家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的唯一城市;“中国一汽”“红旗”“解放”品牌价值持续蝉联汽车行业、乘用车品牌行业、商用车品牌行业第1位,品牌价值实现连续5年跃升;市政府与旭阳程力专用车制造项目签约落地,弥补我市培育本地专用车配套产业链空白。我市众多汽车产业链企业也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快速打造。

在厚重的工业积淀之上,长春自信又沉稳,全力推进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持续实施国家级汽车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行动,高效落实《长春市汽车产业攻坚突破三年行动计划》和配套举措,启动全市“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制定印发《长春市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方案》,推进长春汽车产业加速驶向“智”高点。“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正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不断奋进,开创新的风景。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让高质量发展“筋骨”更强壮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长春如何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转型升级?

答案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如今,我市正全力加快构建“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完善市级领导包保重点产业链和保障链工作机制,为全市重点产业链和保障链“强链、延链、补链”,促进重点产业集群集聚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铁,大国重器。它有多快?

在央视大型吉林纪录片《向兴而行》中曾有过具象的描述:一分钟,复兴号能前行5583米!

提到高铁,就不能不提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长客在“城市轨道车辆”“电力动车组”和“中低运量车辆”领域成功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完成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试验。作为中国轨道客车研发、制造、检修及出口基地,中车长客不断创新突破,构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动车组、地铁、磁浮列车等9大产品平台25个主型产品,近年来累计研发新产品140余种,形成全类型、全品种轨道交通产品研制能力。

长春,还有另一张响亮的名片:“吉林一号”。

9月2日,世界首幅高清全球年度一张图——“吉林一号”全球一张图发布,该项成果填补了国际空白;

9月25日7时33分,“吉林一号”SAR01A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10月19日,“吉林一号”高分05B星从长春出征;

……

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吉林一号”商业卫星,是中国第一套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卫星星座,创造了国际超大幅宽亚米级光学遥感卫星最轻重量纪录,在轨运行卫星达到115颗,不仅代表了我国航天科技的先进水平,更为全球提供了丰富的遥感数据支持。

不止如此!

我市还推动生物药、中药、化学药、医疗器械、医疗健康服务业、医药流通业、医美产业、生命健康等8大重点领域提质升级和发展壮大;研究制定《长春市航空航天及应用产业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计划》,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发展国际论坛,组建空天(低空)经济发展产业联盟,推动全市航空航天及应用产业实现快速突破。

数据显示:1至9月份,全市光电信息产业、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产值分别增长8.5%、11.1%。

全力抓好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为助推我市重构经济引擎、重组发展格局、重塑竞争优势提供了关键支撑力量。

拥抱“数”“智”

工业“新风”劲吹


“智改数转”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既是全市产业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提质增效的内生动力。它已不再是“选择题”,已是关乎企业生存与长远发展的“必修课”。

在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厂内,运料机器人正在有序作业,生产场景被可视化再现,生产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作为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之一、通过了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A认证的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现在已由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提升为信息技术加身的现代高端制造业企业,不仅实现了自身产业的数字化,还实现了数字产业化。如今,该公司研发的合心智能信息管理系统(HIMS)已经全面推向市场。

长春市高新东卓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依托“5G+工业互联网”,在企业生产、物流运输等方面都实现了数字化管理,生产效能也大幅提升,并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等称号。下一步,企业将进一步优化产线布局,为产业发展聚势赋能。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药品生产车间,现代化生产线高速运转。“如今的发酵系统不仅实现了高度自动化,还可以监控和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能大幅提高单批产量。”金赛药业公共事务总监林伟介绍说。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入东北产业升级的历程,不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强安全保障,也让这片黑土地迈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步”,竞逐未来。

我市全力抓好“智改数转”。紧抓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机遇期,统筹用好国家、省、市政策资金,成立市区两级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专班;制定出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推进方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数字化服务商管理规范》;建立长春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库,常态化组织行业专家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开展近30场“县区行”“行业行”系列宣讲活动,为超过700户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诊断,遴选推广超过50个“小快轻准”典型案例;加快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促进中心、“产业大脑”等“数字底座”,推广普及5G+、人工智能、工业大模型等新技术应用,全面激发工业企业转型内生动力。

如今,一汽繁荣5G工厂、中车长客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机械九院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启明信息工业互联网创新领航案例等20多个重点企业和项目入选数字化转型“国字号”示范案例、场景,充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数字化转型。

1至9月份,全市604户工业企业新启动数字化转型项目1004个。

抢抓机遇,久久为功,变在深处,向新跨越。“新”潮澎湃的长春工业正在东北这片黑土地上,展现出一幅发展向新向好的活力场景。
来源:长春政事儿

初审:李莹莹

复审:韩宇希

终审:王智卿


关注“长春改革”了解更多

长春改革
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主办,发布长春改革动态、推介长春改革实践、传递国内改革经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