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融水人民法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未成年人审判职能定位,创新探索少数民族聚居区少年审判改革新路径,强化审判力度、强化民族特色教育、强化治理能力,促进审判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服务力进一步提升,推动少年审判工作提质增效,筑牢未成年人权益司法筑牢保护屏障。▲融水人民法庭开展模拟法庭进校园活动,学生们穿上制服化身“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法警”等,按照法律程序模拟审理案件,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2023年2月,小媛和小娇的父亲张二在江苏务工时因意外事故身亡,后经家族亲戚远赴江苏与公司协调赔偿事宜,为姐妹俩和她们的母亲林芳争取到一笔18万元的赔偿金,加上张二留下的6万元的工资款,合计24万元。彼时,由于姐妹俩年纪尚小,经家族长辈及林芳共同商讨,决定将24万暂由大伯张大代为保管。一年多后,随着小媛和小娇学习生活开支逐步增加,林芳决定动用这笔赔偿金,但遇到了困难......“孩子大了,花费也越来越多,我曾多次向大伯索要赔偿金,但他都以各种理由推诿拒不归还,我只能向融水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大伯返还24万元。”林芳无奈地说。由于原被告双方系亲人关系,主办法官认为,妥善解决好矛盾点又不失家庭和气是第一要义。于是,主办法官当即联系了张大,第一时间了解他的想法。“法官,我并不是想霸占侄女的赔偿金,只是弟媳还有两个与前夫生的儿子,并且已经成年,把钱一次性全部给她们,我是各种放心不下啊。”张大向法官说出了自己的苦衷。“这个钱必须存入银行定期,专用于抚养我的侄女,不能挪作他用,我就可以接受调解。”进一步了解原被告双方的顾虑后,主办法官认为,如何处理才能更好地保障到小孩的权益是本案的关键所在。为了避免矛盾升级,主办法官在释法明理的同时,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耐心劝说。“大伯,失去父亲和丈夫已给姐妹俩和林女士造成了非常沉重的打击,这笔钱是她们维持正常生活的关键,大家都是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大家可以多互相理解。”“林女士,大伯对两个孩子的关心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没有大伯帮忙张罗您爱人的身后事,赔偿事宜未必那么顺利,大伯和家族亲戚对此功不可没,亲人没有隔夜仇,不要因为可以调解的矛盾而断了亲情。”▲法官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参与案件调解,消除被告顾虑。
在主办法官的劝说下,林芳与张大终于卸下戒备,愿意打开心结重新沟通,共同为小媛和小娇的未来生活商量解决办法。期间,主办法官还咨询了银行关于分段定期储蓄存款的方案,为他们寻找到一个十分合适的存款业务,便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展调解。经过主办法官的不懈努力,双方的态度渐渐软化,对立情绪也逐步缓和。“大伯有这种担心也是人之常情,我们都是为了小孩考虑,钱存在银行是个好方案,这样一来,我们也没有意见了。”明白张大是一心为了两个女儿,林芳对他也不再有敌意。▲原告在调解书上签字。
最终,在主办法官、银行工作人员与双方当事人多次沟通确认后,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张大返还全部赔偿金24万元,其中,6万元务工工资由林芳自行支配,扣除2万作为当时办理张二身后事开支所用,剩余的16万按照两姐妹的实际情况做了双方当事人都认可的抚养费分段定期储蓄存款方案。至此,该案件最终得以实现案结事了人和。调解结束后,主办法官与林芳一同前往银行办理存款手续,银行为小媛和小娇两人分别开户,并按照调解书上认定的存款协议将16万元分段定期储蓄。自此,两姐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不仅有了资金保障,还守护了与大伯张大的血缘感情。近年来,融水人民法庭将支部党建工作和审判业务工作融合互促,全力打造“苗姐姐”调解工作室、“党旗耀法微·天平护家”和“护航成长·法润苗乡”特色品牌,设立“让爱回家”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志愿服务项目,还以“家事少审法庭”为主导,依托庭内的“三岗二站一委一点”平台效应提升工作效能。同时,与学校共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指导“模拟法庭”常态化开展,加强未成年审判团队职业化建设,强化少年权益司法保护屏障,进一步推动少年审判工作提质增效,还荣获“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融水人民法庭庭长韦朗华介绍:“2021年至今,我们通过实施‘三合一’审判,审理刑事少审案件37件57人,民事涉未案件955件,邀请相关人员参与案件调解、开展心理疏导和回访帮教425人次,开展各类特色普法和关爱帮扶活动50次,惠及青少年超20000余人。”凭借这一份审判执行亮眼成绩单,融水人民法庭在2024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少年法庭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上,以优异的成绩得到大会的表彰,荣获“人民法院少年审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值班校对丨黄杏俏
责任编辑丨王淇漠
责任审核丨石 姗
责任监制丨龚祥友
出品单位丨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醉美融水》APP、《秀美融水 风情苗乡》微信公众号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该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