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青瓷

文化   2024-11-10 19:00   福建  
雨 过 天 青 色 是 影 青

宋朝的天空是什么颜色的?
徽宗憧憬的雨过天晴是一种怎样的颜色?
用我们的眼睛和想象,
透过宋朝,
去看一看那个被偏爱的瓷色。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故宫博物院




红透大江南北的《青花瓷》中,
有一句著名的歌词: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但深究起这“天青色”,
它指的其实不是青花瓷,
而是青白瓷。

 



西村窑青白釉凤头壶  宋  
高16.8cm,口径4.2cm,足径8.4cm
故宫博物院藏




在景德镇,
有一个叫湖田的窑口,
那里的瓷器相比于富丽堂皇的青花瓷,
出落得更晶莹剔透,
犹如出水芙蓉,
宁静安详。
这就是青白瓷,
亦叫“影青瓷”。

 



景德镇窑青白釉双鱼碗  宋 
高5.9cm,口径18cm,足径6.8cm
故宫博物院




“影青”字解很美,
是人们对宋代景德镇烧制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的俗称,
由于它的釉色介于青白之间,
青中带白、白中闪青,
加之瓷胎极薄,
所刻划的花纹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
因此被称为“影青”。

 



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高6.7cm,口径20.8cm,足径6cm
故宫博物院藏




影青瓷造型美,
装饰技艺更是独步青云,
特别是刻花、划花技法,
娃娃纹、莲纹、水波纹等等,
构图饱满,线条流畅,
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宋   景德镇窑青白釉印花蟠螭纹洗   
高3.5cm,口径13.1cm,足径11cm
故宫博物院






影 青 釉 美 学





影青的纯净之美永远是爱瓷之人难以割舍的心头好。
它不像其他釉色一样复杂,
却有自己的独特。




作为青白瓷审美,
影青的淡定、清秀和疏朗的特征,还是独树一帜的。

 



 明  青白釉山形笔架 
高3.9cm,长10.8cm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




从传统文化审美意义看来,宋代遗留下来的影青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只是这种文化价值是停留在传统基础上的文化美感回味,而不是文化美感创造。宋代以来,“影青”一直成为人们刻意模仿和制作的范本。这就在时间跨度上为影青形成另一个特征,即影青的恒久性文化特征。





我们常说宋代是一个超前的时代:不爱繁复,独爱简约。他们痴迷玉的温润,也深爱瓷器的清透,对每一事每一物的审美追求,都出于一个“简单纯粹”。历史如浪涛,宋人的飘逸气质也许曾被烟尘埋没一时,但那份骨子里的轻灵,总会被我们重拾——简单的不一定美,但美必然是简单的,这是我们对美共同的感知。

 



白釉青花四字小盅  清康熙
 高4.7cm,口径6.2cm,足径2.7cm
故宫博物院




根据宋代窑址调查发掘报告,
影青瓷烧制得最精美的却是江西景德镇湖田窑,
它用来造胎的瓷土非常白,
釉色却如湖水蓝般晶莹剔透,
故名“影青”。

 



影青暗花缠枝莲纹碗  明永乐
高6.1cm,口径15.6cm,足径5cm  清宫旧藏
故宫博物院




影青,
其色淡优雅、晶莹如玉,
历史上有“假玉器”美称。
南宋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橱”之句,
玉枕指的是青白瓷枕。

 



宋代 景德镇窑青白釉狮形枕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影青瓷以造型见长,
以釉色取胜,
以装饰的精练简洁为基本特征,
集造型、釉色、装饰于一体,
以极简的艺术语言达到“疏淡含精匀”的审美意趣。
它体现了传统人文精神中“道”与“禅”的境界。

 



宋代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注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宋代开始,青白瓷在南方地区相当普遍,它成为当时人们审美情趣和陶瓷文化表达的主要媒介,青白瓷器遍及人们的文化生活之中。




如今,随着社会文化的丰富及人文需要的不断扩大,“影青”长时间地出现在多种文化造物上,人们利用它进行物质文化生活的器皿的制作,进行陶瓷艺术创作。一套别致的茶具,精巧的造型,从曲线变化到部件组成,构成了具有现代美感的造型,而青白釉在局部出现的若隐若现的水绿色彩效果,点缀着整个器物。这里渗入淡淡的茶色,就更别具一番风韵,既体现了现代人对生活真实体验,又带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味。





影 青 釉 特 点





青白釉俗称:“影青釉,是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青中有白和白中显青瓷器的专门称谓。”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时期,景德镇陶瓷工匠在当地白瓷生产的基础上,成功地烧制了色质如玉的青白釉瓷器。由于胎、釉中铁元素的含量极低,釉的玻璃相清澈,因此,典型产品,胎质细洁,釉色青莹。景德镇的这一项成功发明,很快影响到当时的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区,相续出现了一批烧制青白釉瓷器的窑场,进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青白窑系。




北宋繁昌窑影青釉梅瓶




青白釉瓷器由于含钙量高,在1300℃高温下烧制时,釉流动性大,遇有花纹等凹凸处便聚积较厚,这样,使整器釉面厚薄不一,薄处显白,厚处略深,总体效果浓淡相间,莹润似玉,十分优雅。以此制作茶具,无论杯、碗、盏托,都有一种淡雅的韵致。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釉层细薄晶萤,加上烧质极薄,器上的暗雕花纹,内外都可以映见,在花纹边上,现出一点淡青色,其余几乎都是白色,故称青白釉。也有人将它称作映青、隐青或罩青。





南宋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写道: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仿佛看见床边的玉枕,
在夜色下透出莹润的光,
清冷而美丽。
这个伴着女词人度过漫漫长夜的“玉枕”,
就是青白瓷枕。




宋 · 青白瓷斜倚仕女瓷枕




宋人喜玉。但玉毕竟名贵,不是一般百姓能轻易拥有的。因了这份可“欲”而不可求的向往,景德镇的能工巧匠们,融合五代青瓷和白瓷的烧制技艺,创造出色质如玉的“假玉器”──影青瓷。




这个“假”字,非但不是贬义,反而是对影青瓷的无上褒奖。影青瓷的釉色,素白中透着淡青,温润如玉。又如“雨过天青云破处”之色,干净而神秘。曾见一个影青碗,捧在手心光滑冰凉,湖水般的釉色如梦似幻,恍然分不清是玉是瓷。




宋 · 湖田窑影青刻花斗笠碗



宋 · 湖田窑影青花卉花口瓶一对




要做出清透的影青瓷,必须用景德镇的高岭土。高岭土洁白细腻、质地致密,由这种瓷土拉胚而成的胎体,薄如纸张,施青釉其上,几近脱胎。轻轻敲弹,会发出如乐器般清悦的声音。世人称影青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最妥帖不过。




景德镇的高岭土
全民皆爱瓷中玉
这种美丽而亲民的“玉”,被工匠们制成碗、盏、盘、瓶、罐、枕、炉等,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京都汴梁和临安都有专门出售影青瓷用品的店铺。




宋人会将影青瓷做成粉盒,盛装化妆品。像南瓜形的影青瓷盖盒,莹润的瓷器装着鲜艳的胭脂水粉,如美玉衬美人,比今天的金属塑料有气质得多。很多影青器皿上还刻有花纹。随性几笔飘逸的弧度,就是一幅汹涌澎湃的波浪图,釉色中几尾小鱼悠然游动。还有绽放的花,啾啾的雀鸟,嬉戏的孩童……意趣盎然。无怪乎收藏家马未都也希望活在宋朝,去体验宋人生活那种细致与情趣。




光线下的影青瓷,通体剔透,釉里藏花。明朝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以"素肌玉骨"赞誉影青瓷,晚清文人还以“隐青”、“映青”、“印青”等为之命名。古往今来,人们都试图用文字去接近这种难以言状的美丽。更有趣的是,自从有了“薄如纸,声如磬”的影青瓷,古人也不怎么用玻璃器物,可以说影青瓷是瓷器史的一个高度,更是断送了中国玻璃器的生产。





然而,元代以后,随着青花瓷的创制、兴起,影青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度成为遗存。但这种清透灵动的美,终归很难被埋没。正如玉一样,影青的美是纯粹、简单到隽永的。在各朝各代普遍崇尚花巧繁复的时候,唯独宋代如同出水芙蓉,独爱影青。他们比我们早了千年,洞悉了一个至理:简单的不一定美,但美一定是简单的。




宋 · 青白釉瓜棱形盖壶



宋 ·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






藏瓷
每天看《藏瓷》,轻松玩瓷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