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二)

2024-10-29 22:24   河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学校概况

1.基本情况

商丘师范学院是 2000 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河南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学校几易其名,数迁校址,始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依法依规办学,筚路蓝缕、弦歌不辍,成为豫东地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历史沿革

商丘师范学院位于“殷商之源”“华商之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商丘市,是商丘唯一一所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办学文脉传承于 1905 年创办的“归德府中学堂”,办学历史追溯到 1945年成立的河南省立商丘师范学校,2000 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置为普通本科高校。2004 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2008 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9 年参加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8年被批准为河南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2021 年成为河南省硕士学位重点立项建设单位。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19 个教学学院,69 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农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历史学、管理学、经济学等10 大学科门类。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普通本科生 24192 人,全日制在校生 25659 人。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2 个、特色专业 2 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14 个、特色专业 7 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 个、B 类本科专业 6 个,8 个本科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3 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等 103 门。

师资队伍

学校有教职工 1886 人,专任教师 1396 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31.16%,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 83.45%,“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 40.11%。入选省优秀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四个一批”人才、中原英才计划等 30 余人,获批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 个,培育杰出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 12 人。有全国模范教师 3 人,省教学名师、骨干教师 69 人,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文明教师28 人。

办学条件

学校有梁园和睢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共计 1776 亩,建筑面积72.5 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 4.97 亿元,各级各类实验实习实训中心 405 个,馆藏纸质图书 195 万册,电子图书 150万册(种),电子资源数据库 27 个。建有工科综合实训中心、艺术中心、综合体育场馆、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和 YOUNG 创谷创新创业综合体。

科学研究

学校实施项目带动、平台打造、团队培育等科研工作一揽子计划,建有省厅级科研平台 29 个、省级重点学科 6 个。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 164 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15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43 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6 项。获批省厅级科研创新团队项目 12 项、省厅级人才项目 25 项。近三年,教师发表学术论文 1622篇,获批专利 186 项。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朝天椒、黑猪新

10品种培育,绿色替抗饲料新品种、新能源电池研发,商宋文化、汉梁文化研究,漆画创作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教师将研究成果融入教育教学,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开发教学案例,编写教材,指导学生实习实训与毕业论文(设计),助力学生创新创业。

社会服务

推进校市融合“5211”工程,学校与商丘市共建“华商学院、商丘科学院、应天书院、现代产业学院、乡村建设学院”5 院,“商丘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商丘市职业技能评价中心”2 中心,1 个创新创业产业带,1 个附属学校教育集团。华商学院“企业家大讲堂”已成为市校合作培训名牌。实施科教融合“十百千万”工程 ,与商

丘市规上企业共建研发中心 45 个,与 130 余家行业企业共建合作发展联盟。完成校企合作项目 1675 项,到账经费 3.4 亿元。加强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校长研修院和豫东片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建设,发挥“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平台优势,持续实施“互联网+”师范生成长工作坊项目,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职前职后一体化”“用一线名师培养未来教师”的教师教育发展新模式,引领区域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

文化传承

深入挖掘殷商文化、庄子与道家文化、应天书院文化等,学校与商丘市委宣传部联合出版“文化商丘”大型丛书,获批“明清商丘宋氏家族文学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 30 余项。拍摄《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8 集专题片、《黄河之旅》《中原红色之旅》等系列短视频,新华网、央视网、学习强国总平台等11中央媒体予以播发。完成汉王陵景区业态规划与改造提升等 60 多项地方文旅项目。剪纸艺术作品献礼北京冬奥会,“庄子漆艺”“宋城皮雕”“归德木雕”“梁园扎染”等文创产品,在省内外文化旅

游产业博览会上广受好评,尤其是漆画创作在国内名列前茅。译著《庄子》入选《中华源·河南故事》系列丛书。原创民族歌剧《应天书院》,填补商丘歌剧创作空白。广大师生在丰富多彩的大思政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做出贡献、实现发展。2024 年,学校获批“河南省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与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中心”。

党建引领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廉政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构建党建“1+4”工作体系,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推进“五星支部”创建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凝聚全校师生的智慧和力量,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学校获批 3 个全国样板党支部、13 个省级样板党支部,被授予“河南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和 19 个“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办学成效

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四为服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应天书院千年古韵,秉持“应天归德 智圆行方”校训,遵循“稳规模、调结构、提质量、强特色、上水平”的总体发展思12路,着力推进“十大工程”,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荣获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高校、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规划工程项目高校、河南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和河南省智慧教学示范校、国际化特色高校、文明校园标兵等荣誉称号 30 多项。

未来展望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学校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强校、创新驱动、校市融合、特色办学,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加快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办学核心竞争力、区域贡献力、社会影响力,早日建成具有教师教育优势特色的国内知名、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2.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精神

校训:应天归德 智圆行方

校风:学以求真 行尚笃信

教风:博学 敬业 求实 奉献

学风:立志 勤奋 创新 致用

精神:团结拼搏 务实奉献 争创一流

3.办学定位

办学目标定位:建设具有教师教育优势特色的国内知名、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力争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实现突破,优化多层次、多类型的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将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放在首位,统筹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学科专业。提升 6 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水平,重点培育 3 个申硕支撑学科。重点建设教师教育、化学与生物工程技术、文化创意、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服务、信息与先进制造配套服务、商务服务等六大应用型专业集群。

人才培养定位:着力培养“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深造有潜力、发展有空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商丘、面向河南、放眼全国,以新时代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总体情况及教育教学改革亮点

学校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教育教学核心地位”,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做好顶层设计,制定评建工作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明确任务分工。认真组织参加各类专题培训,编发评估知识手册,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宣传动员,营造“人人了解评估、人人关心评估、人人参与评估”良好氛围。制定评建工作指南,严格对标对表、问题导向,扎实开展自评自建。坚持“平常心、正常态”,评建工作与“十四五”规划、年度重点任务、专项评估、日常工作一同部署、协同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呈现持续高质量发展良好局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迈上新台阶。

1.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思政课程立德树人

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抓好用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大力推动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

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实施方案》等文件,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全方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

实施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制定《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不断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发挥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学校党政领导干部带头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形势与政策报告),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履行主体责任,增强办好思政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修订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马克思主义学院课堂教学管理办法》等教学规范文件 10 余项,推动思政课教学规范有序。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

队伍,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发展方案》,发挥优秀教师示范带动作用,健全“传帮带”机制,实施“后进教师”教学质量提升行动。河南省教育厅网站以《商丘师范学院:打好改革创新组合拳,办好入脑入心思政课》为题,对我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情况进行了报道。近三年,教师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大赛一等奖1 项、河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 3 项、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 3 项,1 名教师参加全国高校思政课“青椒论坛”教学展示。2023 年,获批“首批河南省高校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

2.坚持同频共振,落实课程思政同向育人

学校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要求,印发《关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意见》《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意见》《课程思政建设评价办法》,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积极落实课程思政理念,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同频共振,同向同行。修订完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五融入”要求,构建“每门课程讲德育,每位教师讲育人”的课程思政格局。组织开展“课程思政 我心目中的大先生”评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课程思政”专题培训、全校课程思政建设交流等活动,丰富形式,凝聚共识,不断提升各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能力。加大课程思政投入支持力度,立项建设一批课程思政项目,累计认定校级思政样板课程 84 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26 个、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 54 个、课程思政示范单位 9 个、课程思政示范教师 12 人。获批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3 个、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 12 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2 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特色化示范中心 1 个。

3.坚持以文化人,立足四个融入文化育人

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大思政课”重要论述,按照教育部等十部门《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坚持文化

传承创新与大思政课建设同向同行,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中宝贵的教育资源,开好用好新时代“大思政课”,持续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融入科学研究、融入专业实践、融入第二课堂(简称“四个融入”),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革命文化育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构建“四个融入”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丰富多彩的大思政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做出贡献、实现发展。

深入挖掘商丘历史文化,着力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的校园文化品牌,积极引领育人航向,涵育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加强对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等精神文化的凝练,提出了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校训――“应天归德,智圆行方”,创作了大气磅礴的校歌;凝练打造汉梁文化、殷商文化、火文化、庄子与道家文化等商丘特色文化品牌;拍摄制作《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8 集历史文化专题片;原创民族歌剧《应天书院》,填补商丘歌剧创作空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创作的漆画、木雕、皮雕等文创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在推介宣传商丘历史文化方面发挥着智库和生力军作用。学校获批“河南省高校文化传承创新与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中心”。

4.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媒体矩阵网络育人

积极探索发展“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路径,在河南省高校较早建立起了学校官方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和知乎等系统的新媒体平台,构成联动互动、融合发展的校园融媒体矩阵。打造河南网络教育名师工作室,分设“名师工作室”“好网民工作室”“精品项目工作室”“微博发言人和粉丝群工作室”“新媒体工作室”,在理论宣传教育、网络作品创作、网络人才培养、网络阵地建设、网络热点阐释和机制研究方面,初步形成了网络育人的“五朵金花”。官方微博在全国高校的排名中名列前茅。新媒体平台获省级网络文化精品项目和省级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品牌 7 项。学校先后获批河南省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试点学校、河南省网络思政豫东分中心、河南省高校“融媒体+育人”工作培育单位、河南省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河南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单位等一大批网络育人荣誉。

5.坚持学以致用,鼓励服务社会实践育人

出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试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打造“专业+实践+服务”特色。引导和激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学以致用,服务社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艺术设计学院坚持“艺匠融商”理念,构建“两业三品、实题实做”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为地方企业进行品牌形象和包装设计;完成商丘“诗经文化园”整体策划及景观文化植入、“木兰小镇”整体规划设计、汉王陵景区东门业态规划与改造提升

设计等 60 多项文创项目。美术学院“小画笔”社会实践服务团足迹遍布 3 省 6 市 13 个县(区)130 多个村庄,创作街道墙绘 700 余条、作品 9 万余幅,面积近 15 万平方米。

开展服务社会志愿行动。2021 年以来,先后组织 4 批 70 余名文艺志愿者赴河南省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文艺支教。青年志愿者协会“寻梦启航,伴我童行”志愿服务队入选 2023 年中社联“圆梦工程”服务农村未成年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团队。2021-2023 年,社会实践团队累计在中青网“三下乡”实践专区发表通讯近 2000 篇,获得省级以上优秀团队 8 支、优秀品牌项目 3 个、优秀个人 8 人次。2021 年获共青团中央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2021-2023年,连续三年获共青团中央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扬创谷众创空间“产学研创训”五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荣获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育人类”优秀品牌。

6.坚持校企合作,深化产学研创协同育人

坚持开门办学,在服务地方中求发展、求支持,走出一条校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推进校市融合“5211”工程,学校与商丘市共建“华商学院、商丘科学院、应天书院、现代产业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5 院、“商丘市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商丘市职业技能评价中心”2 中心、1 个创新创业产业带、1 个附属学校教育集团。华商学院“企业家大讲堂”已成为市校合作培训名牌。

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创融合、通专结合,构建“产学研创相结合、教学做练一体化”多元协同育人模式,致力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文学院、设计学院、美术学院、传媒学院、音乐学院广大师生在讲述商丘、设计商丘、宣传商丘、建设文明美丽商丘方面,发挥了智库和生力军作用,也受到锻炼,长了才干,实现发展。

发挥创新创业综合育人功能,打造“一说”(双创青年说)、“一辩”(双创主题辩论赛)、“一会”(双创研讨会)、“一讲堂”(创新创业大讲堂)等品牌活动,形成了“1 贯穿”“3 融入”“5 拓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近年来,荣获省首批深化创新创

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省首批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高校。《“135”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创业项目获河南省“创响中原”大学生创业培优项目 2 项,入选商丘市创新创业之星 2 人,孵化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2 家。

7.坚持五育融合,服务学生成长三全育人

构建五育融合教育生态。学校在加强绿色校园、平安校园、智慧校园建设的同时,夯实通识教育,涵育学生综合素养。推进体育教育,强健学生体魄,2023 年体育类项目入选第二批河南省学校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完善美育体系,丰富精神世界。2021 年获批第三批省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美育类项目入选全省首批学校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名单。创新劳育模式,提高实践能力。成立全省高校首个由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玄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实施“1911”工程,强化心理健康教育。2023年被评为河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化建设示范学校。健全学生资助体系,精准资助育人。2023 年,在河南省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评价获得优秀等次。

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项目引领、队伍强化、组织保障,实现各环节、各领域的协同共进,推进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及组织育人的深度融合。2021 年 8 月,学校启动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构建双院协同、相辅相成、五育并举、学科专业交融的育人新模式,打造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综合中心。学校获批河南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示范书院立项建设单位。

8.坚持服务至上,助力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坚持师德第一标准,注重师能第一要务,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开展教师分类评价,引导广大教师践行“四个相统一”,当好“四

个引路人”,争做“四有好老师”。出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建成教师教学发展综合服务中心(教学之家),教学评价、教学督导、教师培训“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滚动实施青年教师教学奖、校长教学质量奖、教学奉献奖教师教学三大奖,支持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修订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办法,增设“教学型”专业技术类型。在职称评审量化积分中,对科研项目、奖励和成果实行限项申报,教学方面除教学工作量积分封顶外,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奖励、指导学生技能竞赛获奖、教学研究项目及奖励、教学荣誉等项目积分,全部认可,上不封顶。校长教学质量奖及省级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

等奖以上获奖者可直接推荐参评高级职称。

持续修订完善“教学三大奖”评选奖励办法,倡导教学神圣理念,激发教师安心教学、精心教学、追求卓越、潜心教书育人。构建“五位一体、三制协同、一个闭环”教师教学常态改进机制,落实“1124+N”教师教学校本培训行动,赋能教师教学发展,助力教师教学争先出彩。2016 年至今“教学三大奖”已举办三轮次,获奖教师 496 人次。2019 年以来,学校按分配指标遴选推荐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选手 19 人,荣获省级特等奖 4 人、一等奖 8 人、二等奖8 人。2022 年、2024 年,2 位教师被省教育厅推荐参加国赛,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

2020 年,学校获批首批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2021 年,圆满承办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师(39所高等学校)教学发展示范性培训项目——“教师教学发展管理人员培训班”、“教学名师高级研修班”,发挥了典型示范效应。学校在赋能教师教学发展方面的做法得到省内外高校同行的赞誉和认可。2021 年,河南省教育厅指定学

校在全省本科高校教务处长研修班上作典型发言。2023 年,在河南省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培训班上作典型发言。2022-2023 年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年会上作交流发言。中心多次迎接省内外等多所院校同行莅临考察交流。

9.坚持改革创新,打造师范教育特色

学校起于师范、兴于师范。多年来,服务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要求,对接区域基础教育改革需求,始终将打造“教师教育精品工程”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工作。

(1)明确目标定位。适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对“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需求,聚焦培养“师德高尚、理念先进、学养扎实、技能过硬”高素质师范专业人才,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着力办好学前教育、中学教育、小学教育相关专业。

(2)建设智慧环境。制定《教学新场景建设规划(2020-2022)》,投资 4300 万元,打造互动式、智能化、开放型、多样性的智慧教学新场景。建设完善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中心,构建集考、评、测一

体化的 13 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师职业技能实训平台和在线教学观摩指导平台。每个平台均通过数字化环境创设、个性化目标设计、模块化任务分析、智慧化互动过程、实操化效果评价、生态化教学文化,满足师范生“三字一话”、微格教学、实验教学、远程见习需要。

(3)推进课程改革。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契机,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 OBE 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任务导向、创新导向”,推动教育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持续深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让学生“课前、课中、课后”都忙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学习沉浸感和获得感。自 2016 年以来,已立项资助 333 门课程进行改革,参与教师 900 多人次。《中国教育报》以《深化课程建设,打造教学范式》为题,对我校实施的课程教学范式改革进行了宣传报道。

(4)破解联动难题。坚持需求导向、分类指导、协同创新、深度融合原则,针对教师培养中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深化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设立“智圆名师”创新实验班。发挥“豫东片区联动发展共同体”“河南省校长教师研修院”优势,用好“国培”“省培”项目平台,持续完善高校—地方—基础教育学校“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探索“线上线下相融合、职前职后一体化”“用一线名师培养未来教师”的教师教育模式,有效破解教师教育校地联动发展难题。

(5)彰显师范特色。目前,生物科学、小学教育等 8 个师范专业通过二级认证,2024 年 4 个专业认证受理、进校考查。近年来,在全省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竞赛中,139 名学生获奖,其中一等奖 48 人。在最近两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11 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在河南参赛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获批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重点支持院校、河南省豫东片区教师教育联动发展共同体牵头单位、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校长研修院。




排版:卞梦琪

图片:新闻媒体中心

文字:新闻媒体中心

音乐学院新闻媒体中心

总第742期

2024年 第64期

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商丘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