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说一,中国人的嘲讽技能是很强的。
以对方智商和小脑为圆心,身体各部件为半径开始问候。
主打一个上天入地无差别攻击。
有的高手还可以直接开大。
全程没有一个脏字,但能把对方“问候”的痛哭流涕跪地叫妈。
但最近我发现,很多人都在说,“中式嘲讽能更快让老外们破大防”。
图源网络
有海外留子说,老外嘲讽起来词汇量很低。
他们大多围绕个人,且想象力比较匮乏。
比如“你是个恶魔”,或者某些以F、A开头的词语。
图源图中ID
《你比我奶奶的苹果派都糟糕》
看似伤害100%,实则伤害量为0。
在中式嘲讽中,充其量只是个小平A。
一句“没人喜欢你”就能让他们直接破防。
甚至有时候,你只需要轻轻的捂下鼻子。
就能让有些老外陷入慌张。(老外体味重)
图源图中ID
但在啥情况下会和老外怼上呢?
比如海外留学的时候。
有些老外对亚洲人本身带有歧视,因此不少海外留子们都吃过这种亏。
有的选择息事宁人,但大多数留子都会直接反怼回去。
有的留子cos“中国魔法师”诅咒他们;
有的则直接语言回敬;
图源图中ID
《中式嘲讽秘籍》之——打蛇打七寸。
火力范围不需要覆盖太多,只需要打击对方最重要的东西就行。
中国留子:你再bb什么 ?不是来跟我要钱的吗?
老外:????%$@:D
再比如这位姐。
她在和外国人连麦时遭到了对方的歧视攻击。
图源网络
但姐姐气定神闲,丝毫不慌。
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直接把对方怼的无能狂怒。
图源网络
这种被云淡风轻的怼到破防的感觉,甚至还把有些老外怼爽了。
他们开始关注中式嘲讽,有的还研究起了中式嘲讽的“问候话术”。
比如这位外国小姐姐,她认为中式嘲讽很炸裂。
因为侮辱程度能一瞬间从0直接飙升到100。
图源网络
前一句攻击力仅10%。
后一句攻击力爆升100%。
主打的就是一个精神爆杀。
到底是谁把这种国粹传出去的?
有的老外还认为中国人怼起人来很有诗意。
前段时间,一个外国女孩在中国某社交软件上发了个伤感的情侣帖。
中国网友为了安慰小姐姐,纷纷吐槽她男友。
甚至还有人直接来了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中式英语版。
老外们虽然不太理解啥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但如此直截了当,简单粗暴的对比还是看得懂的。
一堆人疯狂转发这句话,直呼莎士比亚都写不出如此优雅的句子。
还有的失恋人群看到它的那一瞬间就走出了情伤。
甚至有些老外直接拿起这句话开撕女神前对象。
“你!压根配不上我女神!”
更让人拍案叫绝的,还得是某中国网友激情昂扬的那段反歧视发言。
起因是某个老外发表了歧视中国人的言论。
歧视?这还能给你惯着?
对面的中国网友直接零帧起手,一顿连珠炮般的问候输出。
直接给对面嘲讽到破防。
图源网络
有点像三体人随手扔了个二向箔来了个降维打击。
可能这就是“大能出手,寸草不生”的究极展现吧。
没办法,咱汉语文化太博大精深了。
它就像是个超级压缩包,随便说个成语就像是在插入超链接。
不理解中国文化,你甚至无法判断对方究竟是不是在嘲讽你。
且汉语方言众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独特问候方式”。
比如陕西的“鸹貔(gua pi)”、四川的“瓜娃子”、广州的“衰仔”......
甚至每个地区还有自己的“问候公式”。
在时代的发展中,嘲讽体系还在不断推陈出新。
而且在我们看来,嘲讽只是手段,惹急对方才是最终目的。
谁先破防,谁就是道心不稳,谁就是最终loser。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实里老外的心理防线也没这么低。
他们的有些“问候话术”也充满的小清新般的诗意。
只不过由于翻译的问题,杀伤力会锐减而已。
@美国休斯敦玫瑰姐姐
但能肯定的是,他们喜欢听“中式问候”的确是真的。
好消息:文化输出成功了。
坏消息:把嘲讽技能输出给老外了。
理解,非常理解。
谁第一次学外语不是学这些呢(踹手)
文化学习的第一站都是从兴趣开始。
先从中式嘲讽入手,再借机学会中文,怎么不是另一种文化输出呢?
但说归说笑归笑,咱也别乱给人家教中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