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山亭区软弓京胡艺术、保家仙衣画、如意布锦、王氏传统铁艺、地瓜枣制作技艺、剪纸、汉砖造景技艺7个项目全部入选,全市最多!
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打卡
这七个省级非遗项目吧!
软弓京胡第四代传承人王怀刚(扬琴左)第五代传承人王振华(扬琴右)父子同台献艺
山亭软弓京胡,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左右随着京剧的形成在胡琴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原名“胡琴”,最早也称为“二鼓子”,因主要用于京剧伴奏而得其名。
保家仙衣画又叫安桌子、也称换仙衣,是鲁南地区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类似于中堂画,可配水果、八仙对联。保家仙衣画通常以纸、布、绢为载体。画面内容一般自上而下分多层,分别以佛、道、冥及民间诸神为表现主体,有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家庭安宁、人财两旺,镇宅驱邪的功能。
保家仙衣画需要“出马仙师”施行庄严神圣的“开光”仪式后,方可挂放正堂屋正面墙上。同时,设置供桌摆放水果素供、香、烛等。按照传统,每月逢初一、十五上香、许愿、三拜三叩供奉。在腊月过年时最为隆重。
所谓剪纸,就是按传统技法用剪刀将纸张裁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民间常见的剪纸图案有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剪纸不仅表达了大众的审美偏好,也体现了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民间剪纸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完整、生动、和谐、吉祥的特点。剪纸图案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墨。根据其形式不同,既可粘贴摆衬(传统的装裱),亦可悬空吊挂(立体剪纸)。因此,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并形成了不同的地域风格。
地瓜枣制作历史悠久,源头可回溯至清道光年间,据《山亭区志》记载,1927年的守本果子铺享有盛名,是鲁南地区一项传统美食技艺,历经七代人传承至今。山亭被誉为“长寿之乡”与其常食地瓜有关,地瓜枣制作与当地人们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每逢冬春季,当地百姓依旧有制作晾晒地瓜枣的习俗。
王氏传统铁艺,于乾隆年间迁至枣庄市滕州市中黄沟居住(族谱记载),数年后五世克俭祖迁枣庄市山亭区王峪村(族谱记载)。克俭祖所做刃具刀斧等,吹毛断发,削铁如泥,盛名远扬,学艺者众多,克俭克源二祖开始扩建红炉,名动一时(族碑记载)。克俭祖用的沾火石槽现在仍在使用,自此开始了有脉络的传承,传至王建已是第十代。主要锻作菜刀、铁锅、工匠工具等实用铁器,也承接铁艺品的定制。
砖雕(汉砖造景)技艺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土陶烧制,源于大汶口文化。两汉时期,枣庄地区画像石雕刻技艺发达,出土相关文物众多。明清时期,古陶窑烧制技艺达到极盛,砖雕在鲁南地区民宅、庙宇及其他建筑中广泛使用。据石湾王氏族谱记载,砖雕(汉砖造景技艺)传承人王文艳的祖先自明末落户峄北土罐(今山亭土罐村),便开始从事本项技艺,子孙相传十多代,至今已有三百余年。汉砖造景技艺所用土质为本地山坡上特有的塘泥,烧制的砖耐用、细腻、色相均匀。雕刻手法源自汉化像石技艺,朴质细腻,刀工繁复,调色着色极具视觉冲击效果。产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
来源:文旅山亭
编辑:陈政啸 责编:龚福高
复审:邵 辉 终审:孙海锋
新闻热线:0632-8028160
供稿邮箱:strmstk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