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2日消息(记者王逸群 贺威通 山西台记者杜佳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的陶寺遗址博物馆今天(12日)正式开馆,将展出陶寺出土的陶器、玉器等文物230件(套),全面展示距今4300年到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
陶寺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是“陶寺文化”的命名地。该遗址发现于1958年,正式科学发掘则始于1978年,迄今已有46年,取得许多突破性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国家文物局考古司司长闫亚林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研究表明,陶寺早、中期聚落已经初步具备早期国家特征,为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闫亚林:距今4000多年前后,以陶寺为代表的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迅速崛起,走向一体,引领中华文明发展新格局。
今天(12日)正式建成开放的陶寺遗址博物馆,总投资约3.3亿元,占地面积74.4亩,设置了“文明蕴化”“煌煌都邑”“早期国家”3个基本陈列单元,“陶寺考古”“临时展陈”2个专题展览和1个特色沉浸式数字展。陶寺遗址博物馆讲解员张世龙介绍,此次展出的文物涵盖陶寺文化所有的文物类别,再现四千多年前的古老文明。
张世龙:这次开馆,共集中展出230件(套)珍贵文物,多璜联璧、彩绘蟠龙纹陶盘、铜蟾蜍片饰、绿松石镶嵌腕饰、彩绘漆木器、骨质口簧等集中亮相。
展馆利用数字复原、现代化展陈与实物展示等多种手段,力求让观众鲜活感知中华文明探源的魅力。
山西省临汾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延峰:广泛运用多种手段,赋予文物、文献等新的表达方式,多维度揭示了早期中国的文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