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家工业遗产 | 昆明钢铁厂:“工业+”模式让“钢铁森林”长出新枝芽

时事   2024-10-22 17:34   云南  

开栏语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诉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工业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和代表着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阶段。9月24日,工信部发布国家工业遗产第六批拟认定名单和第一、二批拟通过复核名单公示。截至目前,昆明已有石龙坝水电站、昆明钢铁厂、国营第二九八厂、国营第三五六厂、云南水泥厂立窑进入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同时也是云南省首批工业遗产。


即日起,都市时报将聚焦昆明工业遗产现状及发展前景,弘扬中国特色的工业精神,为现代工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在战火烽烟中诞生,在百业待兴中建设,在改革春风中崛起,在新时代引领下奋进……已有85年历史的昆明钢铁厂老厂区,成为国家工业遗产并不让人意外。走进这片上世纪40年代开始建设的“钢铁森林”,气势恢宏、数量众多的工业杰作,仍在震撼着每一个身临其境者。


10月15日,都市时报记者一行走进坐落于安宁的昆明钢铁厂老厂区,试图解读与探寻“昆钢”作为国家工业遗产的“前世今生”。



踩在布满老厂区地面的黑色煤渣上,脚下会发出厚重的咯吱声。


10月的老厂区内,绿植和野草还在生长,旧厂房寂静无声,给人十足的萧瑟感。也正是这种独特且有辨识度的“工业废土风”,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


昆钢老厂区,沉寂的设备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初见昆钢


还是从前那个高原脊梁


到达昆明钢铁厂老厂区,俨然穿越到泛黄黑白老照片中的画面。墙砖爬满翠绿青苔,高炉上浮现斑斑锈迹,火车轨道一直延伸到视线尽头……昆钢本部占地约1万亩,曾经的红土高原钢铁脊梁,在此刻变得十分具象。


穿过老厂区内的火车轨道


在昆钢85周年专题展厅,我们看到了这座“十里钢城”的历史。


1939年2月22日,“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内迁昆明,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电力制钢厂——中国电力制钢厂,这就是昆明钢铁厂的前身。此后,1940年开工建设的云南铁厂成为昆明钢铁厂的主要厂区之一。1953年,两厂合并,1955年正式更名为昆明钢铁厂,从此,“昆钢”的简称就沿用至今。


昆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艰难生存,在有限的条件下发明创造,满足云南众多军工企业的“钢”需。昆钢不仅是抗战时期西南钢铁工业兴起、云南现代工业崛起的亲历者,也是“实业救国”“钢铁兴国”的历史见证。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根拉磁钢、云南第一张中厚钢板和薄钢板、云南第一根无缝钢管。新中国成立后,昆钢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拥有了从铁到钢到材的全链条生产工艺,进入了日产千吨铁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1998年,昆钢正式实施了著名的“三三三工程”,到2004年,昆钢实现了销售破百亿元。


昆钢这座“钢铁森林”依旧气势恢宏


85年来,一代代昆钢人怀揣梦想,在奋斗和探索中前进,使昆钢从一个小小的钢铁厂,逐步发展成为产业多元、技术与装备先进的大型国有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昆钢就是云南现代工业发展的缩影,而云南现代工业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基本都有昆钢的身影。


昆钢人在已停用的高炉前讲述昆钢的“前世今生”


“展厅内很多老照片都是厂里的老员工提供的,照片上的很多原址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所以能遗留下来的也就变得更加珍贵。”云南华创文旅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春前感慨道。成立至今,昆钢培养了无数的技术人才,在这里,很多员工整个家族的几代人都是“昆钢人”。他们以厂为家,更是将昆钢每个时代的使命任务代代相传。也是因为这样的传承和坚持,才让昆钢奠定了云南民族抗战的工业基础,撑起了云南百年工业的高原脊梁。


展厅内展出的照片



又见昆钢


已是跨界融合的工业遗产


历史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昆钢积极响应安宁市政府“退厂入园”的工业发展战略,在保留原有大量工业景观的基础上,实行了环保搬迁计划。


云南华创文旅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文旅事业部总经理裴珏敏表示:“昆钢的建设发展对云南现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有着巨大的历史、科技、社会、艺术价值,尤其是上世纪60、70年代建设的三、四、五号高炉,不仅代表着不同的工业技术和建筑风格,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最完整的高炉集群。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留住城市“乡愁”,将这一代的工业传承和历史保留下来,焕发新的生命力,昆钢公司领导和专业部门组织专题研究,进行了工业遗产申报工作。”


昆钢人在已停用的高炉前讲述昆钢的“前世今生”


2018年3月,昆钢开始整理相关资料,当年11月成功进入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2024年2月,经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认定,昆钢老厂区列入云南省首批工业遗产名单。裴珏敏说:“在申报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取舍。”由于昆钢本部老厂区的体量非常大,对于选取哪些作为工业遗产项目进行申报,曾经过激烈的讨论与深入研究,最终确定了三、四、五号高炉,一、二烧,六号高炉及设施,第二炼钢厂等12处工业遗产核心物项。


展出的老设备


一直以来,昆钢辉煌的历史和特有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众多市民和艺术工作者前来打卡和进行艺术创作。一名摄影爱好者说:“虽然目前厂区封闭管理,无法近距离接触,但在外围场地也能真实感受到这种钢铁之美、工业之美。像这样大规模、保存完整的工业遗址,在整个云南省甚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仅拍照非常出片,还能从这些历经风霜的工业遗产中感受到背后几代人的奋斗青春。”


近年来,作为工业遗产的昆钢围绕保护和活化利用,做了多个领域的积极探索。不断将工业与其他产业发展嫁接,打造“工业+”模式新格局。


目前,昆钢影视拍摄基地打造初具成效。很多年轻人认识昆钢,是通过此前大火的电视剧《漫长的季节》。此外,作为取景地,《战火中的青春》《为国而歌》《六人晚餐》等很多影视剧中也能看到昆钢印记。随着第五届澜湄国际电影周百位知名电影人昆钢行活动的成功举办,也让更多影视人对昆钢的资源有了深入了解。裴珏敏说:“2024年,我们已服务2部影视作品在昆钢本部签约拍摄,正在对接洽谈4个剧组选点。”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和画家、艺术家日渐增加,也进一步提升了昆钢工业遗产的知名度。“昆钢有非常好的硬件条件,可塑性、可创性非常强,可以激发很多的创作灵感。”裴珏敏说道。


《漫长的季节》剧照/网络截图


《六人晚餐》剧照/网络截图


昆钢还进一步拓展活化利用边际,将教育场景搬进工业厂区,开展“工业研学”探索。2023年至今,昆钢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组织研学57批次,接待省内外研学2083人次。2024年,昆钢工业遗产受邀加入昆明市旅行社学会研学分会,并开发“小小工人有力量”“大国小工匠”等中小学研学课程。裴珏敏说:“目前,我们正在申报昆明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就是希望用校企联动的方式,让下一代了解昆钢的工业历史文化,也让工业的知识和精神入脑入心。我们将通过与小产业的跨界融合尝试,逐步撬动整个工业遗产园区的活化利用。”



再见昆钢


更是无限可能的工业旅游目的地


在昆钢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安宁草铺的新厂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新时代昆钢。绿色、无烟、生态、环保、环境优美,这些看似与钢铁厂毫无关系的词语,都是昆钢新厂区的真实写照。


2022年,昆钢的环保搬迁转型升级项目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昆钢自此揭开了从传统生产向绿色低碳智慧制造转型的新篇章。在新区的智慧中心、安全体感中心,处处展现着传统重工业向数字化转型的魄力。云南华创文旅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文旅事业部副总经理代亦男说:“我们开展的工业研学活动,也设置了到新厂区参观的环节。学生经过在老厂区的参观,对昆钢的历史及钢铁工业有基础的认识,再到新厂区实地观看现代化的生产流程,包括在安全体感中心的模拟体验和动手实操课程,可以直观地看到新老时代的变化,既有趣味性又能学到知识。”


将教育场景搬进工业厂区,开展“工业研学”探索


“工业遗产的利用,前提要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但没有效益的保护都是短暂的。所以,如何在保护和利用之间取得平衡,是昆钢工业遗产开发的重要课题。”裴珏敏说。目前,昆明统筹推进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昆钢也主动将工业特征与文旅资源相结合,努力打造更全面、更成熟的工业旅游目的地。基于现阶段工业遗产社会关注度的提升,昆钢将继续围绕影视剧拍摄、文化活动、实物展览、研学产品,在旅游场景营造、旅游产品设计上做进一步的深化。张春前表示:“万里长征总要迈出第一步。有了前期的基础,我们就可以有更多的可能。一方面是对现场环境的规划整治,包括维护、排危等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策划,将工业与旅游相结合,将成熟的工业旅游产品推向市场。”


将教育场景搬进工业厂区,开展“工业研学”探索


下一步,昆钢工业遗产区将打造多个网红打卡点、两个基地(拍摄基地、研学基地)、三个场馆(展览馆、工艺馆、文化集市)、一个怀旧项目(怀旧游览火车)。其中,工业遗产景区旅游列车专线依托昆钢本部原有铁路运输专线,开发工业遗产列车游览项目,以“小火车”串联高炉集群文创园区和250铁路道口园区,以较少投资形成工业遗产浏览园区。既能提供独具特色的工业遗产参观游览、休闲娱乐服务,又能在当前安全措施暂时不能完全实施到位的情况下,保证游客安全游览参观工业遗产全貌。据了解,铁路旅游专线全长7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主要串联工业遗产核心景观,往返约4公里;二期向东西延伸至昆钢生活区、安宁湿地公园,形成区域化文创园区。


此外,昆钢还将打造配套文创休闲娱乐区,如钢铁工博文创区、钢铁工博休闲娱乐区、250文创集市。通过招商引入休闲、文创产品销售、摄影工作室、咖啡店、书店、餐饮、体育场馆等业态,积极举办文化艺术展览、社会文化活动,把流量引进来,让“工业+旅游”的构想落实生根。根据工业遗产活化利用文化旅游、城市更新、创意产业、科普教育产业方向,突出市场氛围营造,与属地政府共同推动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工作,通过工业遗址文化公园、云南工业(钢铁)博览园等项目的建设实施,逐步打造成为西南地区独具特色的云南工业文化旅游健康生活目的地。


来源:都市时报
文字: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李北
图片、视频:都市时报全媒体记者 李伟
编辑:张雨馨

审核:陈唯一

终审:王一帆

往/期/回/顾



特稿丨国足31年高原不败 昆明拓东体育场的那些辉煌记忆


最新!云南最低工资标准公布→


司法厅原厅长突然病亡,曾涉文物大案


都市时报
都市时报官方平台,看这里知晓昆明大小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