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省委、省政府在昆明召开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食品安全的重要论述,对广东珠海市驾车冲撞行人案件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部署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提到要落实好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等机制时,省委书记王宁点赞了一批基层治理优秀案例。譬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探索“三必到四必访”工作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昭通市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探索“红黄绿”分类管理机制,以精细化服务管理,守护社区居民平安幸福。
基层治理中
如何最大限度把风险隐患防范在源头
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一起跟随小编从这些案例中
寻找答案
近年来,文山西畴县积极探索,改变以前“坐等矛盾上门”的方式,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通过探索“三必到四必访”等工作机制,有效推动矛盾纠纷防范与源头化解,形成了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特色模式。
什么是“三必到四必访”?
“三必到”即:矛盾纠纷必到、突发事件必到、聚集活动必到。
“四必访”即:困难特殊家庭必访、留守家庭必访、长期外出返乡家庭必访、新分户家庭必访。
以西畴县鸡街乡鸡街村为例,该村居住着汉、壮、苗、彝、蒙古等5个民族的居民。近年来,鸡街村深入开展“三必到四必访”解民忧活动,创新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矛盾纠纷得到及时调处,实现矛盾不出村、不上交,群众满意度得到提高。2023年鸡街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此外,村里举家外出打工的情况较普遍。杨孝庆分析,这类人群由于长期在外,脱离本地生活,回家后极有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心生失落和怨恨。“针对这类人群,在其返乡后,我们会组织相关人员登门拜访,了解其在外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存在的困难、问题,宣讲近期政策,邀请其参加我们的干部规划家乡座谈会,分享他们在外面的所见所闻,帮助大家一起提升。”
多年来,党建引领“三必到四必访”成为鸡街村增进群众感情、化解群众矛盾纠纷的有力抓手,村里民风更淳、村庄更美、村民更富。
不久前,雨露社区发生一起小孩打闹导致家长吵架的邻里纠纷。双方家长在交涉过程中发生冲突。楼栋长和邻居在劝说无效后,迅速将情况报告给社区干部。
这样的调解案例时有发生。据悉,卯家湾安置区承接了昭通市5个县的搬迁群众3.9万余人。“我们将风险户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分别标注为红、黄、绿三色分类管理,清单化落实包案化解措施,明确包保责任人牵头开展化解、调处、稳控等工作。”砚池街道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对高风险家庭实行每天开展1次家访,对中风险家庭每周至少开展2次随访,对低风险家庭每月开展1次随访。
通过精细化服务管理,大大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卯家湾安置区连续4年无命案、无群体性事件、无造成不良影响事件发生。安置区建立“红黄绿”分类管理机制、创新安置区社会治理模式,获评2021年“云南省社会治理创新奖”一等奖。今年上半年,安置区治安案件、矛盾纠纷较上年度分别下降28.7%、33.4%;共排查各类纠纷264起,调处264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259件、调处成功率96.2%。
基层安则天下安
各地唯有因地制宜学习探索先进经验
织密织牢基层治理网
才能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共同绘就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