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月10日开始,衡阳祁东县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由祁东县文化遗产事务中心工作人员、文物领域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文物普查团队,对已认定、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认定、登记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目前,普查团队在全县范围内共新发现文物点19处,其中古建筑6处,古文化遗址5处(包括古城址、人文遗址各1处),元、明、清古墓葬4处,古碑刻2处,社会主义建设文物点2处。
11月11日至12日,记者跟随文物普查团队,对金桥镇区域内的古护城河、双桥镇宋武穆岳公忠义碑等新发现文物点进行了普查。普查过程中,普查队员们深入乡村,现场认真查看文物保存现状,向村民了解文物的历史沿革,同时严格按照《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总体方案》技术路线,完成实地拍照、定位、测量、现场手绘图等信息采集工作。
在金桥镇古祁阳县城护城河文物点,永州市零陵文物专家邓少年谈起发现这条护城河十分兴奋,他说:“这个护城河的发现工作是从两个小池塘开始的,从考古的角度来说,如果是护城河,四周必须有河流,不是河流至少也要有池塘。这样把思路一拓开,经过调研、调查,我们到实地考察、绘图才恍然大悟,这里确实是古祁阳县城旧址的护城河。这是一个重大发现。”
这条新发现的古祁阳县城护城河,河长500米,宽40米,方圆1.5公里,南北连白河,常年流水不腐。受人类活动影响,河流被切割成33个大小不同的池塘,且保持了1800年前的原貌,实属罕见。据文献记载,祁阳县是三国时期吴国设立的,隋朝时并入零陵县。吴至隋的县治在今金桥镇金兰桥的护城河周围。这次重新深入调查,确认了古祁阳县城城址大致范围,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
邓少年告诉记者,发现古祁阳县城遗址和古护城河风貌,有助于了解过去城市的文化格局,有助于研究了解古时的生产力,了解河流在战事防御及通商中发挥的作用,也能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
此外,普查队还对另一处位于双桥镇的宋武穆岳公忠义碑文物点进行普查。根据文献记载,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土匪首领曹成带领十万余人马由江西窜入湖南。南宋朝廷令岳飞对曹成进行招抚。曹成不从,岳飞征剿。班师回朝途径金山驿,岳飞在石壁上写下《大营驿记》。后来当地村民为纪念岳飞,把金山驿改名为大营驿,并在驿旁修建大营寺,将岳飞题记刻于碑上,以供凭吊。现仍然能在地面看到明古道和明代柱础。根据当地老人描述,寺中碑林原有28通碑,后因生产建设,碑林被破坏当做修桥铺路用的石料,时过境迁,碑林中的宋武穆岳公忠义碑于2023年重见天日。该碑为乾隆四十九年所立,高2.2米,宽1.12米,厚0.17米,碑面沿袭明永州知府唐珤立碑重刻《大营驿记》式样,书法精美,内容直抒胸臆,慷慨激昂,表达了岳飞日月可鉴的拳拳报国之心。数百年来,岳飞抗金的事迹广为人知,而抗金之后的故事却很少提及。本次新发现对于佐证史料、丰富岳飞生平具有重要意义。
祁东县文化遗产事务中心主任陈赛文介绍说,他们将继续加强技术力量和专家团队的建设,采用专业科技手段,做好后期的材料整理、绘图等工作,充分展现我县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祁东融媒
编辑:孙云飞 责编:卢幼莲 三审:李辉军
▓ 版权声明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