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始流行反向换房

创业   2025-01-14 23:01   广东  
这两年的国内楼市,反向置换正在悄悄成为一种潮流。
上海也不例外。
所谓反向置换,就是大房子换小房子,市区换郊区,贵的换便宜的。
出发点无非这么几个:
降杠杆减轻财务压力;
变现养老;
家庭原因……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反向换房的这种现象,以及背后的一些深层原因

反向换房的三类人
1、退休换房:老人的躺平选择
反向置换的第一大群体,是退休不久的老人。
这些人吃到了经济发展和房产增值的双重红利,早年单位分的老房子,增值几百万。
现在到了退休的年纪,卖了市区的房子,拿出一笔钱吃喝玩乐,全世界逛。
剩下的钱买一套市区小户型,或者郊区买一套不大不小的房子,够住就好。
可以看到,市面上千万级别的房子,卖房的一半都是老人。
年纪大了,儿女也不一起住,占个大房子没意思。
索性就大换小,或者卖了房去投奔儿女。
然后把钱存银行吃利息,看病和养老。
年龄增长让他们变成了极度的风险厌恶者,避讳一切高风险操作。
2、被动换房:中产无奈自救
反向置换,有时候也是迫不得已。
朋友小a,前几年在互联网大厂,收入高涨,风生水起,生了二胎,同时加杠杆买了市区大房子。
这两年行业波动,降薪裁员,房贷压力陡然变大,让他喘不过气,只好被动换房。
二胎家庭不允许他缩小面积,只好牺牲地段,从市区100多平换到郊区100多平。
虽然通勤时间久了,但手里多了两三百万现金,房贷压力也小了很多。
于他而言,反向换房是一场无奈的资产撤退,“消费降级”,但也是自救。
3、家庭原因:离婚,健康
因为家庭或自身原因,反向换房的群体其实也不少,而且这个现象一直存在,不是最近才出现。
小z,几年前结婚的时候和老婆两家合伙买了一套古北大平层,后来感情不和,闹到离婚。
为了分割财产,23年便把这套大平层卖了,去闵行古美买了一套两房。
因为是急卖,挂牌价格直接拉到小区最低,卖房速度很快。
没想到后来房价一波急跌,回头来看卖房的价格反而不错,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房子是婚姻中绕不过的话题,不过是结婚还是离婚。
也有人因为工作强度和房贷的双重压力,身体熬不住了,体检各项指标亮红灯,心一横把中环的次新房卖了,辞了职去郊区躺平。

“不知道未来如何,至少现在感觉还不错。”

深层原因:房价普涨时代结束
反向置换并非主流,但这样做的人正越来越多。
更深层的原因,是房价普涨的年代过去了。
随便买一套房,就能升值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从2020年至今的这五年行情,上海有些房子涨了,有些房子价格不变,有些房子还跌了。
买房子,买错比买贵更可怕‍‍‍‍。
错误的房子,不是资产,而是负债,是赤裸裸的现金流黑洞。
加上经济增速换挡,社会平均年龄上升,整个社会的风险偏好在降低。
国债被买爆,考研的人少了,考公的人多了,这些和楼市反向置换都是异曲同工的事情,大家都在求稳
国内二十年的高速增长带来了大家的思维惯性,认为自己的工资一直会涨,经济会一直发展。
其实你出国看看,很多国家和地区十几年没变化了,有些地方甚至越来越差,比如老欧洲。
就在几年前,买房把杠杆加到最大,是所有人的共识。‍‍‍‍‍
房贷被认为是普通人一辈子仅有一次的福利,一定要用好。‍
如今潮水褪去,裸泳的人现了原形。‍‍
房贷到底是资产还是负债,其实对每个人来讲是不同的。‍‍
杠杆和现金流是要做好平衡的,把最坏的结果考虑在前面,才有底气去期待最好的结果。

所以如果买房对你或者家庭来说压力很大,缓一缓其实也是可以的。

反向置换的风险
当然了,反向置换也有一些风险点:
最坏的情况是,卖掉的大房子涨了,换的小房子跌了,把自己给做空了。
所以不是逼不得已,我们不鼓励反向置换。
已经有人反向换房后开始后悔了:
有人从市中心搬到郊区,心理落差大,郊区工作机会少,职业生涯受影响;
有些人卖了房子,手握现金却被理财骗局坑得血本无归;
有些人搬到郊区,发现生活不便,后悔莫及。
无论是向上置换还是反向置换,别盲目跟风。
上海楼市未来一定是存量博弈的时代,钢筋水泥也分三六九等的。
只有少数稀缺的好房子,才有穿越周期的定价权。
无论如何,不要轻易反向置换。
有人反向置换的同时,你也要看到,一大批人正在割肉卖掉自己的差房子,加价去买好房子。
上海不缺房子,缺好房子,全国也一样。
改善主导的楼市新时代,这句话的意义正在被无限放大。‍‍‍‍
所有人都想拥有好房子,市场经济,价高者得。‍‍‍‍‍‍
而对仅仅想要一个居所的刚需来讲,他有了更多选择:以保障房为主的公租房,保租房,共有产权房。‍‍‍‍‍‍‍‍‍‍‍‍‍‍‍‍‍
总价相对较低的市区老破小,郊区远大新,建的越来越多‍‍。
刚需房未来是红海厮杀,尽量让自己不要在这个市场里内卷。
楼市已经换挡为改善驱动。以前是大家没房要买房,现在是大家有房要换房。
人们都在积极卖掉差的,买入好的,为了住的舒服也好,实现资产的向上跃迁也罢。
这些个体的买房意向汇聚到一起,就是群体的买房趋势,结果就是差房子涨不动,好房子则一涨再涨。
最后,反向换房,本质是一场“自救”和生活重构。
老人为了养老,中产求个安稳。
但操作不当,可能就是“踩坑”。
优质资产别轻易放手,现金更别乱投资。
关键是别为了所谓的安全感,丢了未来。

岭南会旗下新公众号——岭南金融圈。这里我将分享一些自己的原创投资感悟,并推荐一些回报几十倍的投资标的。关注岭南会的粉丝,务必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关注!

翎南会
岭南会,汇聚10000名投资、创业者,打造社群文化,为创业者对接投资及技术资源,更有每周五微群创业路演,风投点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