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民生“幸福卷”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从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到疫情防控中的生命至上,再到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我们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书写着民生新篇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答好民生“幸福卷”,以实际行动绘就群众的“满意图”。(中心论点)
要深入基层,倾听民意,找准民生需求。(分论点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要答好民生“幸福卷”,首先得知道群众需要什么、期盼什么。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入基层一线,走到群众身边,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诉求。正如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县工作期间,他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找准了治理风沙盐碱的“方子”,带领全县人民走出了困境。我们要像焦裕禄那样,把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因此,要答好民生“幸福卷”,必须深入基层,倾听民意,确保民生政策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这不仅是为民服务的初心体现,更是人民至上的价值彰显。
要聚焦重点,精准施策,破解民生难题。(分论点二)“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答好民生“幸福卷”,关键在于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精准施策,务求实效。近年来,我国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持续用力,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在医疗领域,我们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在教育领域,我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些举措都是聚焦重点、精准施策的生动体现。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民生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拿出更多实招硬招,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不仅是民生工作的责任担当,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持续改进,创新机制,提升民生品质。(分论点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答好民生“幸福卷”,需要我们在持续改进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提升民生品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升级。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民生工作机制,提升民生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比如,在养老服务领域,我们可以探索“互联网+养老”新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在社区治理领域,我们可以推广“吹哨报到”“接诉即办”等机制,及时回应群众诉求,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我们可以不断提升民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的民生服务。这不仅是民生事业的发展动力,更是社会进步的鲜明标识。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答好民生“幸福卷”,最终要看群众是否满意、是否高兴、是否答应。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绘就一幅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民生“幸福图”。(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