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守艺人”带出更多手艺人

民生   2024-12-23 18:37   陕西  
12月12日,在位于洛南县保安镇的洛南县巧手工艺品有限公司厂房里,北斗村村民李秋凤正和几名妇女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编织草编制品。只见她拿起几根麦秆,用水浸湿,缠成一根杆。接着把缠成的杆曲成双杆,然后在双杆上结扣。经过一番上挑下穿,一条“花辫”在她手里伸展开。在她脚下,三四个已成型的婴儿摇篮叠放在一起。
“别小看这些麦秆、玉米皮,编成东西卖到国外就值钱了。”54岁的李秋凤笑着说,她15岁便开始从事草编,靠着这门手艺,不但解决了生活问题,还把两个女儿都供上了大学。
洛南是山区县,一些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技能单一、体弱多病等原因,无法外出务工。洛南县以传统手工编织、手工豆腐、手工挂面等为依托,采用传统行业师徒“传帮带”“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等模式,让坚守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守艺人”,带出更多的手艺人,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务工挣钱,打造出一批集技能培训、就业创业、产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洛南手工”劳务品牌。
巧手让麦秆变废为宝
“现在有了县上政策的支持,培训的工种、人数都增加了,更多群众有机会学习一门新的手工技术。”洛南县巧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负责人屈军侠说。
屈军侠是洛南县保安镇黑潭村村民,十多岁就开始跟村里大人学习手工草编。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痴迷这门传统手艺,自筹资金对“洛南草编”进行非遗传承和保护,成为“洛南草编”的第六代传承人。
2011年,屈军侠成立洛南县巧手草编专业合作社;2012年成立洛南县巧手工艺品有限公司;2020年,她又创办了洛南县巧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累计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2200余人。
在屈军侠的巧手草编专业合作社里,编织好的婴儿摇篮、坐垫、茶几等产品花样繁多。据屈军侠介绍,他们的草编产品100%订单生产,95%以上销往日、韩、沙特及英、法等国家,年均出口219万件,收入达5040万元,辐射带动1万余名老、弱、残及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2023年3月,洛南县巧手工艺品有限公司被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评选为“全国非遗就业工坊典型案例”,并向全国推广。
群众增收致富的“软白金”
把一盆盆泡好的黄豆倒入打浆机,在打浆机的碾压下,一粒粒饱满的黄豆被压出乳白色的生豆浆。洛南县洛源镇腰庄村村民周淑玲忙碌着:倒浆、添水、挤压、过滤、熬煮、点浆,随着浆水一点点注入,大块的豆腐逐渐成形。周淑玲捞出豆腐,用专门的布包住,把锅盖和石头紧紧地压在上面。
“咱洛南黄豆好、水质好、空气好,豆腐制作工艺好,用传统石磨磨浆和浆水点浆法,每斤黄豆只出两斤豆腐,能确保豆腐的独特口感和风味。”周淑玲笑着说。
很长一段时间,洛南豆腐虽好,但洛南人不会吆喝,一坛“好酒”藏在深山里,只能自家做了自家吃,顶多逢集时卖给本乡本土的村民。
近年来,为了打造“洛南豆腐”品牌、延伸豆腐产业链,当地政府把目光聚焦在企业的培育上。作为“洛源老刘家豆腐干”省级非遗传承人,洛源镇腰庄村的刘凡响应号召,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成立了陕西大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拾起豆腐干制作手艺。
“我们聘请技术人员研发新产品,从传统小作坊向现代化企业转型,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创新发展。”刘凡说,公司通过组织技能培训,带动全镇200多农户参与大豆种植和豆制品加工、销售,注册的商标“洛源老刘家”获得陕西省著名商标称号。
2023年,“洛南豆腐”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截至目前,洛南全县从事生产、销售、餐饮的豆腐制品企业达1100多家,在西安、商洛等目标市场开设洛南豆腐体验店41家、鲜豆腐直营店175家,今年1月至11月,实现豆制品销售5.2万吨、产值19.1亿元,辐射带动1万多名群众就业增收。洛南豆腐已成为群众致富的“软白金”。
“银丝丝”挂出“金线线”
“别看这一根根挂面细如丝,做起来可是个力气活儿,得经过和、擀、揉、醒、吊等28道工序。”66岁的保安镇眉底村村民李长满说,现在,自己年龄一天大似一天,得抓紧时间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洛南手工挂面白、细、韧、劲、香,口感爽滑劲道,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长满就是这项技艺的非遗传承人。他十几岁开始学习制作挂面,注册成立了洛南县老李家手工挂面专业合作社和陕西长香佳食品有限公司,将过去的手工式小作坊变为工厂化运营,但依旧坚持纯手工制作。
“县上把手工挂面纳入‘洛南手工’范畴。通过‘师带徒’,我培养了20多名传承人,辐射带动周边100多名群众就业。”李长满一边说,一边带着几名年轻徒弟,把头一天储放的面取出来挂在面架上,拉到两米多长,根根雪白如丝。“等晾干切断包装好,就成了市场上热销的一把把‘金线线’了。”李长满笑着说。
截至目前,洛南县已累计培训各类技能人才3200余人,辐射带动富余劳动力2.5万余人就近就地就业。“洛南手工”劳务品牌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掌上华阳
掌上洛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