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学霸变身“扫雷达人”
时事
2025-02-02 14:49
湖北
2月2日,正月初五,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在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承建的西马片区P(2023)096地块建设项目(下称“西马路项目”),现场正在有序进行土方大开挖和底板结构施工。还未到8点半,片区技术负责人张潇就早早来到工地,逐一仔细检查工序进行情况,与现场管理人员明确关键质量控制点,“更多时候还需要负责解决现场的技术难题。”他告诉记者,每天坚持到现场核查,掌握现场施工动态,技术工作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策”。
1994年出生的张潇,2020年研究生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专业。自从离开校园以来,他一直从事的都是与专业相关的技术岗位。2022年,他还一次性通过了一级建造师考试。西马路项目占地面积8.83万平方米,主要包含11栋住宅(其中5栋为超高层)、1栋办公楼,小学、幼儿园各一所,排水管理站一处。“这么大的面积,加上地下筏板、桩基等原有基础留存较多,意味着在支护结构和桩基施工阶段需要处理大量的地障。”面对进场以来遇到的最大困难,张潇记忆犹新。根深才能叶茂,这些地障如同一颗颗“地雷”,如何妥善处理是关键。张潇所在的这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包括4名研究生的专业技术团队,首先根据地障类型进行系统分析并归类,从而提出针对性措施。如果旧桩基埋藏较浅,就直接挖除;有的老旧方桩、圆桩深埋地下,优先考虑沟通设计院调整桩位,若无法调整则需要冲桩或者拔桩。为此,技术团队提出了“水刀联动拉森钢板桩”的拔桩工法,这种自主研发的高效方法有效解决了“地雷”隐患,后续还申报了专利和工法,并撰写成论文。常年在施工一线,张潇也不忘技术钻研。在前期支护结构施工阶段,他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积极与设计单位沟通,将基坑顶部放坡设计优化为挡土墙形式,成功为项目节约了约60万元;同时总结项目技术管理经验,以此撰写论文3篇、专利4篇,参与工法1项。2024年,他还入选了公司第八批(2024-2026年度)骨干人才库“技术质量类骨干人才”。
“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谈到从业以来的感受,这段考研时老师的讲述,成了他坚持至今的人生信条,“今后我也会保持初心,珍惜机会。”张潇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