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赋予“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定位,这既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也是对干部队伍精气神的更高要求。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吏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躬身入局、挺膺担当,引导干部在推动改革攻坚中真抓实干、勇当先锋,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赣州篇章注入强劲动力。
聚焦解决乱作为问题,推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深化标本兼治,坚持正向引导与反向约束相结合,探索构建政绩观全链条管理机制,解决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怎样树好政绩”的问题。加强常态长效教育。坚持把党性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用好用活赣州丰富、厚重、独特红色资源,常态化开展“五红”活动,深入实施“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年轻干部理想信念教育计划,教育引导干部站稳人民立场、锻造坚强党性,增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江西瑞金干部学院的主课必修课,推动干部完整准确全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校正理念偏差、思维偏差、方法偏差。改进干部政绩考核。坚持定性与定量兼顾、平时与年终对接、考事与考人结合,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平时一贯又看关键时刻,推动领导干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立足县市区主体功能定位差异,实施差异化考核,坚持共性指标“一把尺子量到底”,个性指标区分赛道比长短,提升考核精准性,引导围绕本地特色错位发展、各展所长,防止盲目铺摊子、低水平无序竞争。强化监督约束纠偏。把干部政绩观错位问题作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的重要内容,常态化开展“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以及统计造假搞“虚假政绩”等问题专项整治,建立负面典型案件通报机制。探索领导干部离任交接清单管理制度,细化“具体交接什么”“怎么交接”,既防止政绩冲动、短期行为,又防止“新官不理旧账”。
聚焦解决不作为问题,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干部能上能下是促进干部干事创业、勇于担当的重要保障。要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大力选拔担当实干的干部。坚持事业为上,围绕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和市委“三大战略、八大行动”需要针对性选干部、搭班子,建立在一线培养、发现、推优、选拔机制,注重在改革攻坚、项目推进、乡村振兴一线选用干部,切实让吃苦者吃香、能干者能上。及时调整懒政怠政的干部。聚焦领导干部“下”的难题,进一步明确标准依据,细化“下”的具体情形,用好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责办法和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负面清单,常态化发现、识别、调整能力较弱、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让干部下之有据、下得服气。做好跟踪管理后半篇文章,畅通“下后再上”通道,对调整后表现突出符合有关规定的合理使用,让下的干部有盼头、有干劲。
聚焦解决不敢为问题,细化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干部敢为离不开组织作为,要坚持正向激励主基调,落实落细“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营造合心合力合拍的创业生态。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正确看待干部在履职中的失误和错误,健全容错免责的具体情形、把握原则、界定标准、工作程序,对干部的错误进行综合分析,区分清楚干部是出于公心还是缘于私利,是无心之失还是有心之过,是履行程序还是破坏规则,是遵纪守法还是违法乱纪,该容错的大胆容错,让敢担当的干部心无旁骛、放开手脚干事创业。做好澄清正名工作。坚持激浊扬清,严肃查处恶意中伤、诬告陷害、打击报复等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探索受问责处分干部关爱教育和评估任用机制,全程跟进关心帮扶,对问责处理影响期满、符合条件的干部重新安排使用,激励“跌倒者”站起来。加大关心关爱力度。完善和落实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的各项措施,发挥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激励作用,落实谈心谈话、走访慰问、体检休假、待遇保障等制度,深化乡镇干部夫妻跨县分居“团圆机制”,定期从“五方面人员”选拔乡镇(街道)机关领导干部,做好有关表彰奖励工作,让干部安心安身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