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新春启幕,河北如何更好地筑巢引凤、近悦远来?
2月5日召开的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给出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其中,“强化要素保障”作为关键一招,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增强投资信心、激发内生动力,为推动我省经济持续向好、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实践表明,土地、人才、金融等各类要素资源,是营商环境的“硬支撑”。要为企业发展提供更有利条件和更广阔空间,就必须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加大要素保障力度。
土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载体,是重大项目落地的基础支撑。“以需定供”,依据企业项目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精准配置土地资源,既能有效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也能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效能。2024年,我省对重点项目用地指标应保尽保,639个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保障率达100%,助力项目全面落地。眼下各地正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确保企业“拿地即开工”,成为当务之急。要全面实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深化实施“多规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改革,有效降低企业用地成本。要为新兴产业留足发展空间,优先保障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用地需求,推动高精尖产业集群式发展。要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积极协调解决用地过程中的各类难点问题,让企业安心发展。
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让更多人才选择河北、留在河北、建设河北,更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近年来,全省各地纷纷出台引才政策,雄安新区“雄才十六条”、石家庄市15条人才新政、唐山市凤凰英才政策5.0版等相继落地,招才引智效果显现,全省常住人口实现由长期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的历史性转变。当前,我省企业用人用工仍存在结构性矛盾,还需进一步健全完善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协同联动机制,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培育一批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人才,同时在住房、配偶安置、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或便利,打好人才引育留“组合拳”。
金融,是企业高效运转的血脉,是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畅通金融活水需要多方协同发力。2024年,全省设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93家、办理信贷业务4.6万余笔,推行知识产权专员制度、助企融资79.38亿元,有效提高了融资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当前,我省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然存在,亟待进一步解决。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服务,针对不同企业特点开发个性化信贷产品。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持续优化多元保障、融资顺畅的金融环境,鼓励企业通过贷款、债券、上市等多种途径融资。要搭建政金企对接平台,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增强金融机构放贷信心,实现资金精准滴灌。
强化要素保障非一日之功,唯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真正营造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让各类企业在燕赵大地这片沃土上蓬勃发展,为河北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编 审 | 叶 娟 ■监 制 | 李庆丰
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