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改数转,助企跑出降本增效“加速度”
输入指令,焊接机机械臂便自动舞动起来。焊丝在臂端燃起火花,弧光闪烁,两块原本独立的型材慢慢融合在一起。机械臂又稳又准,几乎看不见焊痕。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却是市经开区河北新珑智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实施智改数转的生动诠释。
“眼下,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提质、扩绿的关键一招。”日前,市工信局信息产业与两化融合科科长王皇说。
加速数实融合、推进智能化技改、“联”上工业互联网……在邢台,越来越多的企业正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造转型。
通过数据观察,更容易感知智改数转带来的降本增效成效。智能设备和“5G+工业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新珑智控生产效能提升50%、成本下降15%。晶澳科技宁晋智造基地通过生产自动化改造和引入工业互联网智能管理系统,单条生产线节省人工50%以上,生产效率较上一代车间提升300%。而且,一趟不用跑,只需远程轻点鼠标,工作人员就可获取光伏电池制造全流程信息。
伴随成效凸显,企业实施智改数转的意愿不断攀升。今年以来,工信部门更是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就“改什么”“怎么改”等“关卡”把脉支招,帮助企业“敢转”“会转”。
截至目前,全市规上企业两化融合、上云实现全覆盖。今年全市企业上云数量累计新增798家,超年度计划298家,总数达7485家。此外,我市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由2021年的54.7、2022年的57.2,提升到2023年的59.4,实现“三连增”。生产设备数字化率位居全省第一,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的企业比例、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均位居全省第二。
智改数转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围绕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规模小、资源少、抗风险能力差等成长瓶颈,我市变痛点为发力点,聚焦特色产业集群推广“共享智造”,推动集群加快智改数转。
日前,省工信厅发布的11个特色产业集群“共享智造”案例中,4个来自邢台。其中,在清河羊绒及制品产业集群,通过共享“一线成型”电脑横机,清河国际羊绒高端针织产业园实现小批量、多品种、快反应的柔性生产,满足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在宁晋电线电缆产业集群,建起欧达、优唯两个辐照加工共享车间,本地上百家企业直接受益……
在“共享智造”典型案例示范带动下,一个个“园中园”相继开建,“共享智造”模式加速应用。目前,富康(沙河)工业园区发展有限公司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基本达到使用标准,二期正在加速推进。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园区企业共享表面处理这一关键工序。“今后,园区企业在生产车间加工完紧固件、异形件半成品后,就可到‘邻居’工艺配套车间共享工厂进行表面处理。从自动电镀生产线一端进入,再从另一端移动出来时,即可完成‘变身’。”项目负责人康志奎告诉记者。这样一来,不仅极大节省了运转费用、减少了周转时间,还实现企业生产加工与工艺配套无缝衔接,有助于促进沙河市高端紧固件及装备制造等产业延链补链。
“通过制造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共享,可以帮助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进一步降本增效、健康快速可持续成长。同时,增强产业链韧性,使产业集聚‘葡萄串’效应不断显现。”市工信局中小企业科科长刘会芳介绍道。
作者: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郭文静
来源:邢台日报
编辑:韩亭亭 范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