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岳西县是全国中药材生产基地县之一,被称为“江北药库”。1983年,岳西县茯苓产量超50万公斤,同年被确定为全国茯苓生产基地县。2022年,“岳西茯苓”商标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十方九苓,七出岳西。”在中医药中,茯苓被广泛运用,十张药方中有九张方子里会用到茯苓。岳西县茯苓种植产量虽只占全国的10%,但鲜货初加工占全国的60%,销售流通占全国的75%。岳西人将“土疙瘩”变成“金疙瘩”,从深山走出国门,岳西茯苓这味“良方”发挥出了大效用,持续为县域经济强筋活络。
11月7日,石关乡一家茯苓加工厂内,村民正在加工、分拣茯苓丁。江胜 摄
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地处神奇的北纬30度。根据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记载,岳西县共有药用植物1482种,其中国家级重点普查品种35种,省级重点普查品种55种,茯苓、贝母、天麻、灵芝、铁皮石斛等名贵中药材30余种,岳西茯苓自20世纪70年代就享誉海内外。岳西县野生中药材资源位居华东地区之首,总蕴藏量达7.5万吨。
11月7日,记者走进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白帽镇,村民们正在茯苓种植基地采挖茯苓,他们手持锄头小心翼翼地挖出一个个黑乎乎的“大疙瘩”。一辆辆货车正在地头守候着,准备装载茯苓驶向加工厂。
在基地不远处的桥梁村,56岁的汪吉有带着6名当地村民在自家茯苓加工厂里忙碌着,他们有的在削茯苓皮,有的操作切割机进行切制,有的将切制好的茯苓丁搬运到晾晒厂晾晒……整个加工流程高效有序,现场弥漫着茯苓的清新气息。“我每年生产70吨左右干茯苓,今年干茯苓每公斤25元左右,一年只干三个月,收入还不错。”汪吉有开心地说。
在岳西县和平乡,岳西县海波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门前的晾晒场上,该合作社负责人汪海波和几名工人正在晾晒雪白的茯苓。“我们合作社每年茯苓产量千余吨,每到茯苓丰收季,安徽嘉豪药业有限公司和安徽仲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专门派人驻点在我们合作社收购茯苓。”汪海波说,“我们的茯苓品质好,不愁卖。”
记者在和平乡采访时了解到,这里流传着“茯三代”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当时茯苓资源匮乏,我爷爷汪全守除了采摘野生茯苓,还将野生茯苓挖回家种植。”该乡村民汪浩说,到了他父亲汪正节,继续传承茯苓种植的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的父亲意识到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种植方式,于是积极引入新的种植方法和管理理念‘浆引种植’和‘木引种植’。”当时,和平乡已经有许多村民开始种植茯苓,同时开始注重科学种植,不断尝试改良品种,提高了茯苓的品质和产量。随着茯苓种植规模的扩大,汪浩开始涉足茯苓的加工,将茯苓切成丁、片、块状对外出售。
“如今,我将祖辈和父辈的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并积极探索茯苓种植和加工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汪浩说,另外他成立岳西县康睿中药材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对茯苓进行精细加工,通过严格筛选、清洗、切制、烘干等工序,保证产品符合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同时,他积极拓展市场渠道,与国内各大中药材市场和医药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让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将岳西的优质茯苓推向市场,提升品牌价值。2023年,汪浩的公司实现年销售茯苓2100吨,总产值5000余万元。
岳西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7.33%,共有林地200.6万亩,可用林地近95.1万亩,发展林下中药材具有林地优势。据统计,如今岳西县每年加工4.5万吨鲜茯苓、生产成品2.37万吨,从业人员2万余人,年销售额达8.96亿元,是山区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创业增收的重要产业。
就在茯苓种植产业不断发展之时,2019年,岳西县被划定为松材线虫病疫区,不准采伐松树,且除治性采伐的松树还要进行无害化处理,这直接导致茯苓培植所需的松木原料供应跟不上,岳西茯苓产量急剧下降。
如何解决茯苓种植原料问题?岳西人一直在为此努力。一支研发团队连续四年将实验做到大山里。这支团队与茯苓的结缘,源自四年前的一次“上门求助”——由于茯苓的生长主要依靠松木提供养分,当时,岳西县种植茯苓的农户大多采用砍伐松木的方式来培植茯苓,这会破坏当地生态。为保证茯苓产业持续发展,位于岳西的安徽西农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向安庆师范大学寻求技术帮助,该校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教师尹立伟连续三年“挂帅出征”,带领学生团队前往岳西探索茯苓的科学化培植方式,他们被当地人称为“茯苓团队”。
四年来,该团队已攻关研发了袋料培植、压缩棒培植、半覆土培植、引苓接木培植这四种新型茯苓栽培模式,有效避免传统伐木培苓培植方式造成环境破坏、栽培时间长等弊端。“过去种植茯苓的方式对大别山的生态平衡具有破坏性。现在公司引用茯苓种植基质替代材料的新工艺,将松树枝叶、枯死松木粉碎成木屑,压成长方形木柱,替代完整松木主干,既节约生产成本,又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茯苓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安徽西农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晓燕说。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岳西种植茯苓的方法不断改进,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相继开展了“茯苓袋料栽培”研究,由最早的“木引”“浆引”,到现在的“菌引”,全面推广菌种窖茯苓。
为破解茯苓种植原料问题,岳西人还走出第二条路。“岳西大力发展‘飞地’种植,在云南等地从事茯苓经营的商户有200余户。云南季节性相对明显,上半年岳西人将茯苓菌种销售给云南的种植户,由当地种植户进行种植;下半年从种植户收购鲜茯苓,运回岳西加工。”岳西县中药材协会会长杨仕飞说,近年来,岳西种植茯苓的方法不断改进,岳西茯苓的菌种和制种技术及制种技术人员遍布全国各地,具有垄断趋势。岳西县茯苓种植产量虽只占全国的10%,但鲜货初加工占全国的60%,销售流通占全国的75%。
11月8日,安徽西农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里,一堆堆加工好的茯苓正等待着分装、封口、包装,运往国外。胡晓燕说,公司生产的中药材主要出口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年销售额800万美元。
当天,岳西县茯苓交易中心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该中心负责人孙建奇介绍,中农联·大别山(岳西)智慧农商城自2023年9月份鲜茯苓上新以来,不断拓展岳西茯苓的销售渠道,协调组建成立干茯苓交易中心,使原产地直供厂家,实现厂家直面药商采购,进一步为经营户降本增效。目前已初步形成岳西县及周边地区乃至省外的鲜茯苓和干茯苓交易中心,最近一段时间,每天交易逾百吨,年交易额在20亿元左右。
茯苓在岳西县的交易量较大,但记者在近日的调查中发现,该县茯苓加工多为传统粗放加工模式,规模化、精细化加工企业不多,缺乏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该县茯苓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多以商贩为主,精深加工和上下游产业链尚未形成。以直接出售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低、产业链短,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岳西茯苓产业的发展。
“如今岳西茯苓按吨或按斤出售,下游产品很少,如果做强产业链,茯苓按克卖,那就是一种质的飞跃。”和平乡党委书记汪志鹏说,近年来,和平乡积极帮助乡内茯苓经营商户抱团扩大业务范围,深入对接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开发茯苓饮品、茯苓糕等延伸产品。
今年7月31日,安徽省大别山中医药研究院发布一份《岳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报告中指出岳西中药材加工多为传统粗放加工模式,都是个体户种植和加工,没有种植标准和加工标准化。药企规模较小,区域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各环节与中医药发展尚未实现有效衔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效益。
“在聚焦茯苓产业发展上,安徽西农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与安庆师范大学、岳西县科技经济信息化局联合成立‘岳西茯苓科技小院’。”尹立伟介绍,下一步,她将带领团队继续攻关茯苓上下游产业链关键技术,以重大项目为引领,开发新型医药、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还有茯苓绿色产品,其包含茯苓片、茯苓粉、茯苓块、茯苓饮品、茯苓代餐品、茯苓酒等,加速实现茯苓及相关系列产品的“落地开花”,提升中药茯苓的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中药茯苓产业升级和转型。
“为了发展茯苓链经济,岳西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龙头带动、技术创新、品牌驱动,加快茯苓种植、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市场流通体系的全产业链培育,大力提升茯苓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质化、品牌化、产业化水平,使茯苓产业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岳西县卫健委中医药工作分管负责人王珍说,近几年,岳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出台《中药材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成立工作组和工作专班,把茯苓产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将岳西打造成全国最大的茯苓集散地。
另外,围绕茯苓产业发展关键技术攻关,岳西县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皖西学院、安庆师范大学等6家大院大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岳西县茯苓中药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加快构建全产业链技术研究体系和产品开发,突出特色,提高产业层级,打造“中国茯苓之都”,完成茯苓全产业链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样板产业。
岳西县融媒体中心
来 源 | 安庆新闻传媒中心
编 辑 | 储海霞 责 编 | 吴传攀 监 审 | 王国栋
主办单位 | 岳西县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 2603776656@qq.com
01. 1人受审!当庭认罪
02. 戴口罩!“毒王”进入高发期
03. 今天开始!事关公务员考试
将“岳西网”设置为星标★
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收到消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