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2日,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成败在水质,关键在移民。湖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坝区、库区、核心水源区和移民安置区,完成了18.2万移民的搬迁任务,13座城集镇、125家工业企业和大量专业项目的迁复建工作。
十年来,湖北移民部门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实施移民后续帮扶,大力支持库区和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的移民美丽家园,实现了让搬迁群众从“搬得出”到“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全过程。
十年前,移民们舍小家顾大家,为南水北调工程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现在,他们在新家园生活得怎么样?今天,我们走进移民涂德利的故事。
“耳听父亲临别时的千叮万咛,诉说难以舍离的人脉亲情,我走了,郧阳!”这是14年前搬家当天,十堰市原郧县大桥村村民涂德利在自家老屋门口写的诗。10年前,老涂的眉头还总是紧锁,对搬迁有不少疑虑。
而现在,每个周末和孩子们的团圆饭,是老涂一周中最期待的时光。门前树上的花椒,也只有这时候才舍得剪下。这几株花椒树,是当年移民搬家时,连土带苗从郧阳老家背来亲手种下的,一转眼已经14年了。
武汉经开区汉江村村民涂德利:原先这个地方没有花椒树,就是我们从家乡带来的,在这繁衍成现在户户都有了。
花椒、酸菜、黄酒……舌尖上的乡愁,每到岁末,就倍加浓烈。想家时,一家人总会看看这幅挂在客厅里的十字绣。
那年搬家时,这幅图,老伴儿才绣了一半。日出东方、汉水奔涌,这,就是故乡的模样。
快过年了,村里又开始准备“村晚”,演的还是郧阳的地方戏。采莲船、骑毛驴、耍龙舞凤……一跳起来,仿佛自己还在郧阳。武汉经开区汉江村村民涂德利:这是一种传承,汉江文化的一种传承,我不怕扮丑,就是逗大家开心。
老涂的二女儿涂兴云,是武汉一家粮油企业的“元老级”员工,她在武汉成家、立业,小日子安稳幸福。
涂德利二女儿涂兴云:武汉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有更好的生活,我肯定愿意扎根下去。扎根下来了我要向阳生长,我就只会好不会坏。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全部在这里,这就是最大的幸福。老涂兄弟姐妹五人,只有他和大姐家外迁安置。大家庭总会约着聚聚。600多公里,一路向西,近乡情更怯,三人盯着窗外,默默无言。从1958年丹江口大坝建设开始,老涂这个大家庭已经两度搬迁。不过,距离不会冲淡血脉相连的牵挂。站在生长的故土上,不禁回想起14年前离开时的场景。那时候,对于未来,一家人满是忧虑。那时的老涂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非得要走不可?赶上枯水期水位降低,没在水底的老屋地基露出了水面,老涂想去看看。平原住久了,曾经闭着眼都来去自如的土坡,再走已是气喘吁吁。老涂说,现在都走不习惯土路了。曾在江上劈波斩浪的渔船锈在岸边,住了半辈子的二层小楼,一砖一瓦,都是他和父亲亲手盖起,如今只剩下了地基。在这儿,三代人度过了在水里扑腾着长大的童年、在船头摇桨相恋的青年、在江上捕鱼谋生的中年。再回来,父亲已经离世,女儿长大成人,生活也有了新模样。当年那个“为什么要搬”的疑问,老涂用了十年,在山水间找到了答案。武汉经开区汉江村村民涂德利:我曾经说山水依旧,人事两非,其实现在是山水依旧,换了新颜,天更蓝了,水更美了,人更好了。老涂说,其实人就是最坚韧的种子,撒落在哪里,就会在哪里发芽。
参与方式:在“湖北发布”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每篇文章下点击“赞”和“分享”。每周“点赞”“分享”总量前5名的粉丝将获得HICC(湖北国际传播中心)定制签字笔一套。获奖名单每周五公布。数据由“湖北发布”后台自动统计。来源:湖北发布、湖北广电新闻中心
编辑:郭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