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刘据、曹昂、朱标,四个接班人,谁的去世对历史造成的影响更大?

文化   2024-10-14 09:52   江苏  

点击关注

历史上,有四位被公认的优秀接班人,却因种种原因过早死亡,没能成为新一代帝王。


这四个人就是:秦始皇嫡长子扶苏、汉武帝嫡长子刘据、曹操嫡长子曹昂,以及朱元璋嫡长子朱标


说起这四人,都有贤德美名,也都有一大批的粉丝,每每断言,如果某某继位,历史将如何如何。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然而,也不妨碍我们探讨一下,他们的去世,都对历史造成了哪些影响。


首先说扶苏。


必须明确,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扶苏是太子。甚至,秦始皇派他到北境边塞,可能都有冷落他的意思。


从一些历史事件分析,扶苏的母亲应该出自楚国王室。楚国外戚在秦国的影响力,在秦始皇以及上几代,都是极大的。所以秦始皇还是很忌惮的,担心楚国力量复苏,所以一直没有立皇后,也没有立扶苏为太子。后来,陈胜吴广起义,打的旗号就是公子扶苏和楚国大将项燕。


所以,胡亥、赵高、李斯密谋夺位时,之所以第一时间要矫诏赐死扶苏,一方面是因为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但更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他手中握有军权。


而这个时候,秦国最大的火药桶,就是在灭了六国之后,继续行法家之术,暴政连连,民不聊生。秦二世上台后,继续秦始皇的政策,从而加速了秦国的灭亡。


但如果扶苏上台,按大家想象中他的性格,应该会给秦始皇的暴政灭灭火,把秦国从打天下,拉到治天下的轨道上来,延长国祚。


秦国国祚延长,便就没了基层出身的刘邦啥事,等于皇族还是贵族。这一影响,无疑是最大的。


当然,这只是畅想而已。但扶苏的死,确实给后世帝王提了个醒,那就是:早立太子,且不要让太子远离权力中心。


再说刘据。


相比扶苏,有关刘据的史料就很多了,他真是一位既温顺,又有贤德的太子。他从7岁被立为太子,至37岁因巫蛊之祸自杀身亡,足足当了31年的太子,多年的监国,都没啥可让人指摘的地方,证明他的人品和治国能力,都是很好的。


但也正因为刘据可被指摘的地方太少了,反而让越老越刚愎自用的汉武帝不舒服,认为他太软弱,便想尽一切办法清除刘据身边的外戚集团,尤其是卫青家族,基本被汉武帝团灭。


汉武帝始终没料到刘据居然敢反,更没想到刘据如此刚烈,起兵失败后,居然自杀身亡。


最终,汉武帝被迫立最小的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为了防止外戚坐大,甚至不惜杀掉刘弗陵的母亲。


汉武帝怕后戚坐大,但结果事与愿违,他的四位托孤大臣,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都不是外戚,却在汉武帝死后成为外戚。霍光和上官桀是儿女亲家,上官桀的孙女成为皇后。最终,四位托孤大臣经过一番内斗,霍光独揽大权,皇后就是他外孙女。


自此,终汉一朝,都没摆脱外戚魔咒。而实际上,成年的刘据若顺利接班,应该没有这个问题。因为,只有小皇帝才更容易被外戚架空。


所以,刘据虽然完美,但对历史的改变应该不大。他给后世皇帝的教训就是:太子乃国之根本,年龄要尽量大,且不要轻易废除。


接下来说曹昂。


曹昂死得比较亏,张绣都投降了,曹操非要去睡人家的婶娘,以致张绣脸上挂不住,夜袭曹操,曹昂为救曹操力战而死。


曹昂的去世,直接导致曹操的原配丁夫人与之反目。此后,曹操在立储方面犹豫不决,导致曹丕、曹植两兄弟阋墙,也导致曹魏宗室产生分裂。


曹丕成功上位后,出于对宗室势力的忌惮,大刀阔斧削减宗室权力,导致曹魏宗室衰微,司马氏从而有机会坐大。


显然,如果曹昂不死,成功接班,应该不会削弱宗室,曹魏的国祚会更长一些。此外,曹昂之死对后世帝王最重要的教训就是:储君不要和主君同时出征,必须留一个在京城坐镇。


最后说朱标。


不但被朱元璋培养地非常完美,也在众兄弟中最有实力,被称为历史上最有实力的太子。毫无疑问,他不死,朱棣完全没机会,甚至朱元璋都不怕功臣们功高震主,不用大动干戈帮皇孙朱允炆剪除大批功臣。


但历史就爱捉弄人,朱标在考察西安是否可以继续为都城,在回来的路上染病而亡了。痛煞朱元璋的同时,也让朱元璋对大明的未来规划,大大变形,保守程度大大提高,终明一朝,都大受其害。


可以说,如果朱标继位,应该还会迁都,大概率不是洛阳、开封,就是西安。但不会是北京。


同时,朱标会顺利从打天下切换到治天下的频道上来,很多严刑酷法会被终止。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且人也都是会变的,就如隋炀帝杨广,在当皇帝前,温、良、恭、俭、让,可谓是个好宝宝,当了皇帝后,伐高句丽,开大运河,也都是大气魄,但并不妨碍隋朝就败在他手上。


总之,真要假设这四位上台,谁会对历史的改变更大,兹认为还是扶苏。毕竟,从秦到汉,皇族的成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此,才真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今日推荐关注


读史
博闻通识,知古鉴今。有品、有趣、有态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