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探秘山西蛇文化 | ​寻访人祖山,“人首蛇身”伏羲女娲传说至今

创业   2025-01-29 10:05   山西  


神话传说、三晋民俗、文物故事、 文旅景区。巳巳年味儿,那些与“蛇”有关的故事都在这里!
大家好,我是闫珺。正月初一,《山西话》乙巳年春节系列节目“探秘山西蛇文化”,与您一起分享女娲故事。
寻访人祖山,“人首蛇身”伏羲女娲传说至今
伏羲和女娲是人类始祖,常常在文物和相关史料记载中手持规和矩,代表以“规矩”制定天地法则。他们也手捧或怀抱日月,日月分别指代阳和阴。蛇尾交缠则寓意阴阳结合、创造人类。伏羲女娲“人首蛇身”、双尾交缠的图案广泛出现于中国汉代墓室、祠堂中,寄托了古人对子嗣延绵、生命不息的美好期望。
在山西晋南地区,素有“人根之祖,出在吉州”的说法,这与吉县境内的人祖山紧密相关。这里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景,还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许多令人神往的传说故事。
人祖山位于临汾市吉县黄河壶口瀑布的东岸,是全国唯一以“人祖”命名的大山。相传,上古神话人物女娲曾在这里抟土造人,繁衍了华夏民族;三皇之一的伏羲曾在这里仰观天象,创立了先天八卦;女娲、伏羲曾在这里问天成婚,创立了“婚姻之礼”,实现了族内婚向族外婚的转变,使人类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庭。
人祖庙   

上世纪80年代的考古发现——吉县柿子滩遗址,终于找到了人祖传说的历史真相,出土的大量石器及女娲岩画、伏羲岩刻证明,2.5至1万年前,女娲、伏羲部族曾在人祖山区域生活过。有专家以“女娲伏羲时代”为其命名。从此,女娲伏羲便不仅仅是个传说。
女娲、伏羲在人祖山区域,创造了灿烂的“人祖文化”,点燃了中华文明薪火。他们创造了婚育文明。女娲是人祖山的原住民,伏羲是自黑龙江流域迁徙而来的外族人。他们在人祖山一带相遇,经过争斗融合,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族外婚,从此摆脱了族内婚的弊端,使人类的智力、体力发生了突变。
他们肇始了祭祀文明。祭祀之产生,源于原始人类的“万物有灵观念”。从人祖山人祖庙内历代发现的祭器残存分析,人祖庙在战国时期便开始了正规庄严的祭祀礼仪。专家判定,它是现存“最早的祭祀女娲伏羲的场所遗址”。
人祖山

 娲皇宫

伏羲殿

人祖庙全国有很多,大多是单一祭祀女娲或者伏羲的。而人祖山上的人祖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祭祀女娲、伏羲的场所遗址。庙内有两殿,一曰“娲皇宫”,坐北向南;一曰“伏羲殿”,坐东向西。这样的排位显示娲皇地位高于伏羲。其原因是伏羲为从东而来的“外来户”,是归顺女娲者。
在长治市的上党区上郝村天台山、潞城区魏家庄天台山石门崖、襄垣县仙堂山仙人灶,现存三处“女娲炼石补天”遗迹。据清《潞安府志》记载:“天台无影山,在县(今长治市)西南二十里,高六十九丈周二里,四周平坦,日出入胥无影,士人传娲皇炼石地。”如今,长治一带还存有众多祭祀女娲的祠庙。
走进上党区上郝村,在村西北平整的田野中,只见一座黄土山丘拔地而起,犹如一只硕大的金龟卧在一望无际的沃野之间。这便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天台山。
每年农历三月,潞城魏家庄都会举办社火和庙会,各地游人蜂拥而至,只为来此朝拜女娲圣母。相传,女娲故里乃潞城区魏家庄村西北的“石门崖”。
仙堂山位于襄垣县城北25公里处,因建于半山腰的仙堂寺而得名。该山原名“九龙山”,主峰海拔1700米,方圆20余平方公里。登高远眺,重峦叠嶂,云雾弥漫,犹如九龙汇集一般。仙堂寺古朴庄重,雄伟壮观,镶嵌在半山腰上,寺侧独秀峰(翠微峰)突兀于群山之中。
女娲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长治境内祭祀女娲的祠庙众多,现存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有潞城七里店娲皇圣母庙、襄垣仙堂山娲皇宫、襄垣古韩镇娲皇庙、平顺堡沟村娲皇圣母庙、黎城岚沟村三皇圣母庙、武乡下合村娲皇圣母庙等。

• 本期文章素材节选自中国新闻网:《〈仙剑〉中的女娲后裔为何是“人首蛇身”?

山西青年报:《“女娲补天”流传千古 在长治这三个地方有迹可循

山西青年报:人祖山美得让人心醉 女娲伏羲在这里问天成婚》

• 本期音频来源于《国家宝藏第二季伏羲女娲图:研究中西文化艺术的神秘钥匙;过年春节喜庆音乐;春节序曲

• 本期朗读原声:闫珺

• 本期音频制作:闫珺



一个征集




  您喜欢录音吗?您想和我们一起分享山西的故事吗?

  录制您自己的声音,也许下一期节目里就能听得到!


录制要求:

  1、本期征集和下期节目主题相关的录音文件,即和山西有关的素材内容。

  2、音频格式为mp3,音频可为无特殊音效的干声,也可自己加垫乐。

  3、音频时长不超过5分钟。


  您可以将自己录制好的音频发送至邮箱

  sxrbxmtb@163.com

  我们将择优发布。期待您的分享!





编   辑 / 王谦
审   核 / 巩彦翡

山西云媒体
聚合省市县三级新闻媒体,建设运维省级媒体智慧云平台、培育传媒产业新动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