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校周 | 骨绘涛声,非遗鱼骨画体验

文摘   2024-11-05 23:29   浙江  

骨绘涛声

非遗鱼骨画体验

为庆祝宁波大学建校38周年暨三校合并28周年,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文化自信,10月30日,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在海洋南楼一楼大堂特别举办“海洋非遗体验—魅力鱼骨画 ”活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亲身体验,引导学生们深入探索传统手工艺的精髓,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凡魅力,并通过艺术的途径,为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一抹独特的色彩。

活动主旨

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鱼骨画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象山非遗项目传统手工编结技艺的县级代表性传承人——裘亚素老师。裘老师曾获浙江省百名“女红巧手”称号,擅长多种香包、草编、结艺、长命缕的编织,多次走乡村、进机关单位、到学校传授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积极参加各类宣传、展示展览活动,创新非遗课程形式和众多旅游产品,被央视网等多家媒体大力宣传。在她的精心守护和推广下,鱼骨画这一古老的手工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白浪细语,绘梦之魂

鱼骨画艺术,这种别具一格的创作手法,巧妙地将废弃的鱼骨转化为帆船、海浪等栩栩如生的图案,不仅体现了海洋生物的活力,也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之美。这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对鱼骨的再创造,更是对大自然和日常生活的深情赞颂。裘老师特别指出,鱼骨画不仅呈现出了艺术的美感,更传递了“从自然中来,回馈自然”的环保理念,激励着同学们用艺术的眼光去探索和守护自然界的壮丽。

骨承海韵,画心传情

在活动现场,裘亚素老师为学生们讲解了鱼骨画的制作流程。她将鱼骨细致分类,长条形的鱼骨被用来构建船身,细长的鱼刺作为桅杆,鳍骨巧妙地转化为船舱,细小的骨头则化作海浪与海鸟,大片的骨片连成坚毅的海礁。在黑色底纸的映衬下,鱼骨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帆船画。在裘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纷纷动手,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鱼骨画作品。

亲手实践后,他们才深刻体会到,用鱼骨作画并非易事。鱼骨脆弱易折,稍不留神便会断裂;骨头的凸起部分,也使得粘贴过程变得异常艰难。然而,经过几十分钟的专注与努力,那些零散的鱼骨在同学们的巧手下,逐渐拼凑成一艘艘栩栩如生的帆船。当他们将完成的作品小心翼翼地装进相框,同学们的脸上不禁绽放出自豪而满足的笑容。这一刻,他们不仅完成了一件作品,更在传统艺术的传承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成就感和快乐。

潮涌非遗,传世匠心

此次鱼骨画体验不但是对技艺的学习,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感悟。同学们在手工制作过程中,不仅领略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加强了自身的环保意识。通过鱼骨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大家体会到了匠心与耐心的可贵,对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这也是一场深刻的美育教育,在裘亚素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通过将废弃的鱼骨赋予新生,培养了耐心与匠心,也提高了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理论之窗

打造开放、包容、非歧视的数字经济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在联合国框架内加强人工智能规则治理,积极推进绿色转型,让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好融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潮流。


这段话出自于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6月12日向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开幕式发表的视频致辞

图片|刘轩博

文案 |孔飞扬

排版| 易礼园

责任编辑| 董冰月 刘又榕

审核| 崔浩亮 王佳

❤宁大海洋人❤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学工办,一个温暖的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