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共筑家国梦 | 华池县好家风故事展播(四)

民生   2024-08-06 10:06   甘肃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家风正则民风淳 

民风淳则社稷安

千千万万个“小家”的幸福美满

承载着祖国“大家”的安定和谐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展示我县家庭文明建设成果,发挥优秀家庭示范引领作用,影响带动全县家庭大力弘扬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县妇联在“华池妇女”微信公众号展播华池县好家风故事,从点滴细微处感悟强大的“家”力量。



孝亲创业传家风 和谐向善睦友邻

——杨如永家庭好家风故事


分享人:刘庆刚(杨寺岔村党支部书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

我是华池县城壕镇杨寺岔村党支部书记刘庆刚。今天,我向大家分享一个好家风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为城壕镇杨寺岔村杨寺岔组杨如永、丁秀玲夫妇。

杨如永,现年62岁,家有5口人,夫妻两人在家务农,母亲王建红,现年80岁,是我村老党员,党龄48年,年轻时曾担任过我村妇女主任,如今瘫痪在床二十多年;长子杨学鹏,现年34岁,在华安保险公司上班;次子杨学昭,现年29岁,在安徽霖珑云科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上班。

杨如永夫妇长久以来一直坚守着“孝顺父母、勤劳致富、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从小到大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杨如永深刻理解了孝顺的内涵,也让他懂得了为人要忠实,待人要诚恳,好人有好报,这些价值观成了他一生的宗旨。杨如永从小家庭条件很差,但他得到了乡亲们的无私帮助和关爱。这些经历让他将吃苦耐劳、勤劳致富、真诚待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深深根植于心中,成为了他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力量。

他的母亲瘫痪在床二十多年,行动不便,身体也不好,杨如永的两个儿子常年在外务工,赡养老人的重任就落在了杨如永夫妇身上。他们没有因为过重的负担而烦恼,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母亲瘫痪的日子里,他们每天都悉心照顾,给母亲喂饭、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端屎端尿,母亲身上没有一处褥疮,始终保持着干净整洁的状态。母亲居住的房子也被他们打理得井井有条,任何角落都一尘不染,闻不到任何异味,丝毫看不出是瘫痪卧床的老人居住的地方。杨如永深知,母亲的物质生活虽然得到了保障,但精神上的陪伴同样重要,他每天忙完农活后,即使再累也要去陪母亲坐一会儿,说说话。杨如永夫妇侍奉母亲的事迹,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赢得了村民们的尊敬和赞誉。

夫妇两人常常给村民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只要勤劳肯干,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一直以来,丰衣足食并不是夫妻两人的真正理想,勤劳致富才是他们真正的梦想,夫妇两人虽然不懂什么先进技术,但他们是我们村种养殖能手,两人先后多次参加了县、乡组织的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在养牛和全膜玉米种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他们通过改良引种技术,养殖了15头肉牛,利用政策扶持种植全膜玉米40多亩,种养殖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在杨如永夫妇的带动下,很多群众将撂荒土地利用起来,开始复种全膜玉米;养牛户也进行了种牛改良,极大地提高了种养殖户的收入水平,为村上的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多年以来,他们夫妇经常对左邻右舍给予帮助。那是一个雷阵雨瞬间来袭的傍晚,本村80岁的老人李树林被河水挡住了回家的路,正在山上的杨如永发现了,立即从山上跑下来,背着李树林过了河。后来这位老人回忆说:“要不是杨如永及时跑来,我那天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去,他真是个大好人。”还有一次,杨如永在小卖部买完东西返回家的途中,看见村民张月光一个人在收拾自己家的草棚,二话没说就去帮忙。杨如永这种主动帮忙、不求回报的助人为乐事迹数不胜数,得到了群众们的广泛赞誉,也深深影响着周围的人们。

这就是我们村杨如永夫妇,他们没有高学历、没有高收入、没有优越的家境。在孝敬父母的日子里,他们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在勤劳致富的路上,他们从来没有怨天尤人;在乐于助人的时候,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有回报。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社会正能量的真谛。今后,我们村将继续挖掘并弘扬好家风家庭典范,发挥这些家庭典型的引领作用,净化乡村环境,纯洁社会风气,不断提升我们村乡村治理水平。

我分享的好家风故事到此结束,感谢各位领导、嘉宾的聆听!


总 编:张荣荣
责 辑:王盈盈
编 辑:张   帆

华池妇女
传递妇女信息,反映妇联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