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死了那么多人都是土葬,为何现在没多少坟墓?说出来别不信!

2024-10-13 11:25   广东  
关注我的你,是最善良的!

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为何现在没多少坟墓?





土葬的形成从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存在了,20世纪30年代在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山顶洞人的墓地,发现在三具完整的人头骨与躯干骨,根据考古判断这些山顶洞人生存的时间为距今18000年,这是中国境内所能发现最早的土葬了,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火葬为止,土葬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了18000年,实际上存在的时间可能更早。


01
历史上死了那么多人都是土葬
在古代,人们认为土葬可以让死者安息,并保护他们的遗体免受野兽和盗贼的侵扰。同时,土葬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仪式,代表着人们对死者的尊重和怀念。
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了墓葬文化,而这种文化中风水信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陕西仰韶文化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约250座墓葬,这些墓葬分布成人和儿童两类,
形成了一种集中聚集的模式,

这与人们对阴阳交泊、
风水吉利的追求不谋而合。在古代,墓地选址并非仅仅是一种安置尸骨的行为,更是一门蕴含深刻哲学的艺术。这个艺术的指导原则之一,便是阴阳之理。古人相信,合理的墓地选址可以影响亡者在来世的命运,也会直接关系到后人的吉祥和福禄。因此,选址不当可能导致墓葬受到晦气的侵扰,影响子孙后代的兴旺发达。
风水学说在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墓地的选址恰如其分地融入了这一理念。风水追求阴阳调和的平衡,以及地理环境的吉利。在这个意义上,选择适宜的墓地并非简单的地理问题,更是对天地人和谐关系的一种体现。因此,古人选择墓地时,不仅考虑地理位置,更关注地势的平缓、水流的静谧,以及周围环境的清幽。根据《礼记》的记载,墓地选址需要考虑阴阳交泊之理,以确保亡者的灵魂能够得到宁静和安宁。
阴阳之间的平衡被视为一种宇宙的秩序,

合适的墓地选址可以促进这种秩序的维护。
因此,放眼望去,城周的地势往往更为优越,是风水学上最为理想的选择之一。这一风水信仰的观念,让人们更容易在都城周边或古村落找到先人墓地的遗迹。而在荒野山岭,想要寻找墓地就变得相对困难。这些风水观念塑造了古代土葬的分布格局,使得古人的墓地更多地聚焦在风水宜人的地方。
中国古代历史中,频繁的战乱成为古代的常态。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王朝,几乎每个朝代都伴随着战争的阴影。大量的烈士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但他们的尸骨却鲜有人来收殓。《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许多张猛将壮烈成仁,却只留下一地白骨的场景。在秦末楚汉相争的几年间,就有将士30万人伤亡。而在蒙古灭金的华北大地,死难者更是不计其数。
这些无名烈士的墓地常常遗失于战乱之中,战火的蹂躏使得墓地早已无法辨认。在这些乱葬岗或者草木丛生的地方,曾经的英勇士气也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富贵阶层的墓葬形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根据考古发现,普通百姓的墓葬多是简单的土坑式墓穴,与地表基本齐平,没有任何标识。
时间的消磨最是狠辣,稍不注意任你再贵重的东西,都留不住,更何况是简单的墓穴呢。千百年过去,墓穴经过不断的雨水冲刷、风沙侵蚀,逐渐变平,最终无法识别。即便是较为富裕的地主、商人阶级,和帝王将相比起来墓冢也相对简陋。且少有家族可以延续几百年、几千年不断,没有后人打理,这些墓碑年久失修,更不用提那些土制墓冢,他们更易受风雨侵蚀,所以最终消失无踪也不足为奇。
尽管寻常百姓的墓地难以找到踪迹,但古代帝王将相的墓葬却常常令人惊艳。比如东汉明帝刘庄的墓中就出土了大量奇珍异宝 。在古代,还存在一种特殊的墓葬形式——公共墓地。古代有些贫民无力搭建墓葬,于是就由地方政府出面管理,在城外建造了公共墓地,被称为“坑冢”。
“坑冢”采用多人合葬,墓前仅立一块公共墓碑,刻着“某年某月死者若干人”。这些墓地地势低洼,又多在荒郊野外。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公共墓地少有人打理,于是逐渐被人遗忘,被风霜磨平痕迹。
这些公共墓地中葬有的是贫困百姓,有的是无名烈士,他们无力也无人为他们立碑立传。这片乡间田野,也许就埋葬着他们凄美的骨灰。我们或许再也无法得知他们生前的故事,但至少这片土地记得他们曾在这里安息。
土葬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存在了18000年,实际上存在的时间可能更早。光是华夏这块土地,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少说也有上百亿人有过生老病死,如此多的人应该有如此多的墓葬,那么这些墓葬在哪里?
20世纪50年代,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发现了一座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的史前遗址,被命为半坡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类型,出土了250座墓葬,其中属于成人的墓葬有174座,另外还有73座幼儿的瓮棺葬。
部落中的成人均使用土葬,绝大多数是单人安葬,由于处于母系社会,特质并不丰富,所以陪葬品并不多,有的也大多数都是一些生活用品,比如陶器,土葬的墓坑也较小,仅容一人安葬,合葬墓极少,幼儿的安葬与成人不同,是放在瓮棺中安葬的,瓮上还有小孔,幼儿的墓地大多就在聚落内居住的房子周围。
陶寺遗址发现了一千多座墓葬,是史前遗址中发现墓葬最多的地方,墓葬在宫城的东南方向,整个公共墓地占地3万平方米,墓葬为分大、中、小三种,分别与其阶级地位相符,陪葬品也跟墓葬大小直接相关,规模越大的墓地,陪葬品越多。
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期的遗址来看,居民主要墓葬一般都是在宫城或者城邑周边,此时的城邑已经取代了聚落,成为当时居民的主要生活区,这是时代的发展,历史进入了城邑时代,这个时候死的人全部是安葬城邑的附近,城邑之外的地区往往是没人居住的,也就不可能存在墓葬,所以墓葬并不是任何地方都有的,想要找到史前墓葬,要么是寻找聚落,要么是寻找城邑。
殷墟是商王朝晚期的都城,因发现大量的甲骨文和精美的青铜器而闻名天下,整个遗址占地面积3600万平方米,发现了13座王级大墓以及2500多座中小型墓葬及祭祀坑,是发现墓葬最多的遗址,墓葬大多分布在宫城、祭祀区的周边,四面八方都有,密密麻麻,几乎遍布整个遗址区。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妇好墓,其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骨器、海贝等精美文物,从殷墟的墓葬分布来看,由于商朝人口增加,墓地开始紧俏,居民的安葬不再局促于某一地区,而是在整个城邑区到处埋葬,与居住区犬牙交错,时间一长,可能居住区的地下就有大量的墓葬。
丰镐遗址是西周的都城,占地面积达1700万平方米,已经发掘的墓葬有一千多座,墓葬按规模可分为:王陵区、贵族区、平民区三大功能区,这也成为后世朝代的墓葬标准,墓葬分布在城邑的周边,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有些墓葬已经开始远离城邑,专门在周边的风水宝地形成陵墓区,这种墓葬多是王陵及贵族墓葬。
从秦朝开始,墓葬开始远离居住区及城邑,比如秦始皇陵墓,是在骊山脚下,离现在的西安市有30多公里远,离当时的秦都咸阳城也有60多公里,这里远离城邑,是秦始皇亲自选的风水宝地,而且周边有大量的陪葬坑,既有贵族墓葬陪葬,也有大量的兵马俑陪葬,合计陪葬坑有600多个。
由此形成一股风气,后世的墓葬以王陵或者帝陵规模最为宏大,在王陵及帝陵周边范围内,有着大量贵族的墓葬,帝陵都是选址极佳的风水宝地,经过几年或者几十年的修建,规模非常宏大,只有功臣和地位较高的贵族才有资格陪葬帝陵。
比如西汉帝陵均在都城附近的渭水南北两岸河水冲积的高台上,东汉帝陵都在河南洛阳的邙山之上,明朝十三陵在北京昌平区的天寿山,清朝刚是清东陵与清西陵,都形成固定的王陵区,并有大量的陪葬墓。
至于普通的平民,只能在城邑之外自己寻找地方埋葬,或者安葬在固定的公共墓地中,由于墓葬简陋,时间一长,在自然界的作用下,墓葬就成为平地,被自然界隐藏,墓葬之上成为农田、山地或者森林,如果侥幸被发现,则成为遗址出土。
2012年,在河北省邯郸市107国道渚河附近发现了西汉时期平民的墓葬群,共发现墓葬93座,出土了数百件文物,墓葬简单,陪葬品不多,大多数是夫妻合葬墓,这种墓葬群很可能是某个家族的公共墓葬。
古代墓葬也有不分贵族、平民、王族全部合葬在一块公共墓地的,这种墓地已经成为一种功能区,仅用于埋葬死去的人,比如在新疆吐鲁番发现的阿斯塔那古墓群,经检测,阿斯塔那古墓群使用时间是从公元3世纪~8世纪,合计500多年,距今1700多年。
阿斯塔那古墓群共有各个不同朝代的墓葬500多座,所埋葬的居民都是不同时代生活在当地的居民,有汉人、突厥人、匈奴人、高车人等不同民族的人,当地是古高昌国的所在地,阿斯塔那古墓群离高昌古城有6公里,离吐鲁番有40公里,可见这是一块城外的公共大墓地,墓地总占地面积有1000万平方米。

与此类似的,还有小河墓地,位于新疆罗布泊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沙漠中,离楼兰遗址有102公里,小河墓地共有墓葬330多座,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著名小河公主就是在这里出土的,其存在年代距今约3800年。

纵观历史,尤其是明清时期,中国的人口基数巨大,绝大多数人选择了土葬。然而,由于历史变迁和社会状况的多变,许多坟墓未能得到妥善保护。战乱年代,无数坟墓毁于一旦;而在和平年代,富人能够为逝者建造永存的陵墓,但普通百姓却往往因经济条件限制而无法为逝者提供体面的安葬。更甚者,战争和疫病导致无数无名之辈只能匆匆埋葬在乱葬岗,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除人为因素外,自然环境也是坟墓消失的重要原因。土葬本质上难以长期保存遗体。除非是皇室贵族能负担得起高质量的棺材和密封措施,否则大多数遗体会在短时间内分解。在一些气候条件下,这一过程甚至更快。随着时间的流逝,即便是坚固的棺材也会慢慢风化,最终只留下难以辨认的痕迹。此外,盗墓、近代的土地开发等因素,也让古墓失去了重新见到天日的机会。许多古老的坟墓和遗址在不知不觉中被破坏,或是永远埋藏在了深深的土下。

想到找到古人的墓葬,只要发掘到公共墓地就能找到,或者找到古代的遗址,在其周边肯定会有大量的墓葬,但是更多的墓葬应该是埋在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之下,没有被发现而已,

并不代表没有。

数字化转型行家
只为苍生说话,用笔杆子道明事态原委、丈量人间温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