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绩溪一带居留下来的胡氏族人,有四个支脉,被称为“绩溪四胡”,即“龙川胡”、“金紫胡”、“遵义胡”和“明经胡”。
“明经胡”又称“李改胡”,其起源颇为传奇。当年,唐昭宗李哔因避朱温叛乱,被迫由长安迁都洛阳。他自知此去东都必死无疑,并将遭灭族之灾。便和皇后商量,将襁褓中的第十子,托付给近侍婺源人胡清,速速逃匿。果然,同年仲秋,朱温在洛阳指使属下追杀了李晔,又将其9个儿子缢死。胡清很快逃回家乡徽州,住了下来。胡清作为义父,精心抚养李氏皇家最后一丝血脉。为安全起见,他将“皇子"弃李姓改胡姓,并取名“胡昌翼"。后胡昌翼参加科考,得明经科进士。
胡昌翼知道身世后,决定再不踏进官场一步。他从此隐居,闭门专事经学研究,注有《周易专注》,人称“明经公"。
明经胡氏后人中,为官者少,大多以做学问和经商著称。最为知名者当数红顶商人胡雪岩、文化名人胡天注和胡适等。
胡锦涛父亲胡增钰,生于1917年,在泰县姜堰上完高中后,一直担任小学教师;母亲李文瑞娘家江苏东台,毕业于南通女师。他们1941年在上海结婚后就返回泰州大家庭,与母亲陈氏一起居住生活,1942年12月生下胡锦涛后还育有二女。
明清两代,绩溪徽商鼎盛。龙川胡氏有大批子弟外出经商,有的告老还乡,有的迁徒定居外地。1800年初,安徽绩溪龙川胡氏44世孙胡永源十六七岁离乡,辗转到了江苏泰州黄桥,先在一家杂货铺当伙计,稍有积蓄后与徽州同乡合股开了一爿“裕泰和”茶叶店,自己仍在原店打工。积蓄渐丰后又到季家市独资开了一家“胡永泰”茶叶店,不久“裕泰和”同乡退股,胡永源便开始独资经营。
胡永源独生子胡树铭(45世)子承父业,经营黄桥、季家市两店,生意兴隆。胡树铭生有四子。长子、三子夭亡,二子胡炳华继父业从商,“裕泰和”、“胡永泰”日益发达。四子胡炳衡(胡锦涛祖父,46世)喜读诗书却屡试不第,抑郁成疾中年亡故。胡炳华、胡炳衡各有二子:胡增鑫、胡增金,胡增麟、胡增钰(胡锦涛父亲),“锦”字辈为48世,共有13人。
泰州胡氏家族凝聚力特别强,从胡永源开始直至“锦”字辈幼年,数代不分家,几十口人居住一起,口操绩溪乡音,奉行龙川乡俗,隔堂子孙,视若嫡亲。胡永源祖孙三代均归葬故里龙川,牌位入龙川宗祠受族人祭祀,胡锦涛祖父胡炳衡筑墓龙川对岸,其父亲、祖父坟莹地点皆清晰可辩。
胡增鑫(长房)之女胡锦霞大胡锦涛一岁,1941年生,1948年随母回绩溪瀛洲坑口老家居住,现为绩溪县政协委员。据她介绍:“增”字辈四房没有分过家,她年幼时就生活在大家庭中。“锦”字辈目前分布在泰州、北京、上海、芜湖、马鞍山、南京、绩溪等地。
胡锦霞说锦涛小时很文静,大人看书,他也拿上一本书,坐在小凳上入神地看。胡锦涛在泰州读完小学、中学,考上清华大学后才离开。胡锦霞讲胡锦涛曾在履历表籍贯栏中填过“泰州”,受到父亲训导后从中学开始就一直填“安徽绩溪“。
据《龙川胡氏宗谱》记载:始祖胡炎,原居山东青州濮阳(今属河南),东晋大兴四年(318年),敕封散骑常侍兼中领军随元帝南下,镇守歙州(今歙县)。后于咸康元年(335年)元月,与绩溪华阳女王氏结为连理,并于两年后迁居地势“东耸龙峰,西峙鸡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北则长溪(登源河)蜿蜒而来,羡其山水清丽,便卜龙川之口荆林里聚族而居“。经1600多年,传至当今的“锦”字辈,计历48世。
龙川(今瀛洲乡坑口村)颇具藏龙卧虎之势,整个村落呈船形。胡氏子孙枝繁叶茂,人丁兴旺,于是自然地繁衍派生成东、西、南、北、中五隅(支),中隅为长房。
胡氏宗族历代以来人才辈出,尤以明代中期为最:明成化戊戌科(1478年)进士胡富,官至户部尚书;嘉靖戊戌科(1538年)进士胡宗宪,被称为“奕世尚书”。其中胡宗宪为长房34世孙,与其族叔胡富相隔一个甲子年考中进士,现存的石雕精品--奕世尚书坊,即为颂扬他们而立。
牌坊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2年),仿木结构,三间四柱五楼,高10米、宽9米,其镂空浮雕的龙、狮、鹤、鹿及明代书画大家文征明手书镌刻的“奕世尚书”、“奕世宫保“具有极高的艺术阶值。
宗亲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