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时长:5分33秒
“沧海自浅情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我与《浦江同舟》即是如此。”近日,上海市委统战部宣传处原调研员、《浦江同舟》杂志原编辑李科达接受采访时说。
1989年1月,《浦江同舟》杂志前身《上海统战工作》创刊,李科达参与了这本杂志的创刊工作。
李科达说,这份杂志的创办,第一是形势需要,当时统战工作开始进入新时期,向基层广泛深入开展,基层也创造了很多经验,这就需要报道。与此同时,上海统一战线涌现了一大批新的统战对象。“尽管当时上海市委统战部有写简报的工作,但是光写简报显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左图:1989年1月《上海统战工作》创刊,图为第一期试刊
右图:1989年12月出刊的第六期《上海统战工作》更换为彩色封面
第二是我们研究室几位同志积极性比较高,那时候我们年纪轻,刚到统战部都不久,大家提议要创办这样一份杂志。“当时部领导也都很支持我们。”
发刊一周年献词
为使刊物办的有时代特点、有指导意义、有使用价值、有感人情趣,进一步拓展刊物报道的广度和深度,《上海统战工作》发刊一年后,更名为《上海统一战线》。
1990第7期更名为《上海统一战线》
随着国家和上海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发展,统战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任务日益繁重,统战宣传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上海统一战线》易名为《浦江同舟》,并取得国内统一刊号,于1993年1月起公开出版发行。
从内部刊物到正式刊物,为什么会起名叫浦江同舟?李科达说,“浦江”很好理解,代表上海,“同舟共济”寓意是统战工作题中应有之义。
左右滑动查看
各界人士热烈祝贺
《浦江同舟》杂志公开发行
杂志要长期办下去,并非易事,首先是作者队伍。
“统战对象中有很多的专家学者,我们就向他们去讨教、约稿,他们也很支持,答应给杂志写文章,这样就解决了稿源的问题,杂志的稿子可以源源不断地刊发。而且专家学者写的稿子也都很有分量,大家也比较爱读。”李科达说。
毕竟是统战工作性的杂志,需要具有指导性。李科达坦言道:“光有指导性,说句实话,相对比较枯燥,人家就不那么愿意读了,我们最终要让这份杂志兼具指导性和可读性。”
就这样,在20世纪90年代初,杂志就探索建立起特约专家(作者)、基层通讯员两支队伍,在捕捉新信息、反映新动向、把握新趋势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宣传了上海统一战线,为读者提供了生动详实的统一战线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杂志邀请各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撰稿,许多稿件题材新颖、笔法独特、内容精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同时,采访和报道统一战线领域的杰出人物和知名人士,反映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国家和社会作出的突出贡献,并通过介绍他们丰富多元、生动精彩的人生经历,体现党的统战政策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左右滑动查看
创刊以来,李科达主要从事“探索与实践”“人物述林”等栏目采访编辑工作。
过去杂志在栏目设置上颇下功夫,比方说设置了海内外栏目,“我们请出国的同志来写海外见闻,那时候毕竟出去的人还不多,正好又是改革开放,也需要增加对海外情况的了解。”李科达说。
李科达曾经到莫斯科、意大利、芬兰等地考察,报道当地侨情、发展等情况,通过访问、考察,写了不少文章。
李科达举例道,“有一次经济危机,我们去欧洲考察找当地的华人跟他们一起聊天,了解情况,他们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建议我们可以在中国找一些投资人,促进投资兴业,拉动经济。还有一次,我们去美国考察社区大学,发现美国社区大学的优秀学生有机会被推荐到常青藤大学的成员学校,回来以后我就写了个考察报告,建议希望国内职业院校可以借鉴美国社区大学的做法。这篇报告当时得到部领导的肯定,还批转给上海市教委参考。”
李科达在编辑、采访工作中总是以文会友。“采访都是从交友开始的,进而有更多的了解、交集与信任。人物报道是杂志的一大特色,受访者以党外人士、党派成员为主,还有各个领域拔尖的中青年专家学者。例如我采访过的中山医院心内科医生葛均波,现已成为中国心内科领域的著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有曾经采访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遥感、光电技术专家龚惠兴,他的敬业精神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诸如此类的案例不胜枚举。”李科达说。
在李科达看来,统战部门联系的人物来自各行各业,非常广泛,通过人物报道,可以进一步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扩大影响力、知名度,从而凝聚他们、团结他们。
为了写好人物报道,李科达采访前都要做足案头工作,详细了解他们的专业背景知识和他们取得的成就。“我要预先查询受访人物的专业发展过程,采访时发掘他们人生轨迹的亮点。其次,把握好采访的切入点,有好的角度来切入或者有深度的问题,更容易激发受访人物的认同和兴趣,从而将采访引向深入。”
李科达认为,受访人物能够从宝贵的工作时间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是尊重《浦江同舟》的一种表现。“最终在成文时候,我们要把深奥的专业知识尽可能转化为普通读者能理解的通俗语言。更重要的是尽可能把他们的经历、性格、思想,通过故事和细节展现给读者,既使文章具有可读性,又比较完整表现人物风貌。”
回顾从1989年参与杂志创办到2010年从岗位上退休,李科达直言自己将半生都奉献给了《浦江同舟》杂志,通过一篇篇稿件集中展示了上海统一战线各单位和广大统战成员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他表示,能够从事《浦江同舟》杂志编辑,何其有幸。
采访最后,他还表达了一个个人观点:“在当前的形势下,全社会的干部都应该学会以统战的思维、方法和观点来处理社会矛盾。”
供稿:中新社上海分社
记者:范宇斌
编辑:吴薏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