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湖州,走进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

体娱   2024-11-01 10:01   浙江  

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热播,节目生动呈现传统非遗在新时代迸发出的焕然活力,彰显非遗传承人的匠心独妙、精湛技艺。此前第一季触达观众7.1亿人次,全网覆盖用户超过80亿人次,在全国各地掀起阵阵“非遗热”。为了让更多人能够近距离感受节目中的非遗魅力,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已于今年年初落户浙江湖州南浔,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去开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南浔非遗探寻之旅。


  
这里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的荻港古镇,自南宋以来已有千年历史,至今仍保持着小桥流水、白墙黛瓦的水乡风貌,新建成的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便坐落于此,集中展示了全国各省份的重要非遗项目,让观众得以拥有节目内外联动的沉浸式体验。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古人四大雅事。眼前这两件线条柔美细腻、造型古朴雅致的熏炉,都是苏州铜炉世家陈氏铜炉第四代传人陈冠丞的作品。他在制作中使用了江苏省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青铜失蜡铸造技艺,并复原了失传已久的宣德炉“大红袍”皮色制作技艺,让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到铜炉的传世之美。

  
绿水青山,江南画卷,浙江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57项,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其中,浙江湖州作为丝笔、禅茶、书画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就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1个、省级非遗项目58个,眼前摆放的三套茶碗,展示了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浔三道茶“。

  出产于湖州南浔镇辑里村的辑里湖丝是制作皇帝龙袍的御用丝品,2011年5月,“辑里湖丝传统制作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厅中,摇动装置,就可以了解辑里湖丝的制作过程。

  年近80岁的顾明琪已经和辑里湖丝打交道快70年,如今看到陈列馆专门给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打造了展示空间,顾老倍感欣慰。

  
蚕丝织造技艺(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顾明琪:我看了这个以后很感动,因为这个技艺是千年以前的,如果不保留的话,下一代就不知道了。儿子儿媳都学了这个技艺,我也正在教他们,把这个技艺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听说在湖州南浔像顾老这样的传承人还有很多,记者决定跟随展厅指引,去拜访几位一生守候非遗事业的老师傅。

  位于南浔区双林镇的双林绫绢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双林绫绢织造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小华,正在给来研学的同学展示双林绫绢的织造过程。


  在中国传统的丝织品中,绫绢以“轻如朝雾、薄似蝉翼”而闻名,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2008年,双林绫绢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成为北京奥运会证书的原材料之一。

  在双林绫绢厂,郑小华工作了近45年。2000年,工厂破产拍卖,郑小华四处走访老艺人,从亲戚手里借钱买下了厂房和技术资料,如今,他不仅带着女儿开发融入绫绢的屏风、团扇等文创产品,还筹备了绫绢体验馆和非遗体验课,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绫绢、了解绫绢。

  
丝织造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小华:今年搞了这么一个馆叫学生来体验,绫绢如果不这样抢救,小孩都不知道了,就是要把它传承下去。
  除了辑里湖丝和双林绫绢,提到湖州不能不提的还有善琏湖笔。善琏镇,是湖笔的发祥地和主要产地,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套完整的湖笔制作流程工序多达120多道,其中,“水盆”工艺是最重要、最复杂的工序。

  

所谓“水盆”,就是在水盆中挑拣羊毛、兔毛等动物毛,并通过手工剪裁和整形,完成笔头的制作。为了保持动物毛的形态,水盆里只能用冷水,手长期泡在里面,破皮溃烂也是家常便饭,而单这一道工序,王晓华已经做了43年。为了更好地将湖笔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近年来,王晓华开始协助当地学校开发本土教材,做笔之余,还带领研学队伍,沉浸式地感受湖笔文化。


  
湖笔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晓华:现在面临着年轻人越来越少,而且我也到了这个年纪,技术上掌握得也还可以,通过我自己的技术,通过我自身的带动,能给更多的人一些影响,付出得再多也是觉得值得的。
  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仿佛一扇窗,让更多人得以看到中华民族的瑰宝,体验非遗精湛超凡的技艺。一件件非遗精品承载着传承人的智慧与汗水,生动讲述着非遗匠心传承的故事。让我们相约湖州,感受中国非遗,看见美丽中国!


来源:文旅湖州、央视新闻

湖州交通文艺广播
最爱985 全程为爱导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