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青:站在未来 做当下的教育|庆祝第40个教师节

教育   2024-09-07 14:30   北京  

民小编说


今年是我国的第40个教师节,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师节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引导广大教师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涵养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勤修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树立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践行教师群体共同价值追求。在庆祝第40个教师节之际,本刊邀请四位教师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谈对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感悟体会,以启发和激励广大教师自觉按照教育家精神要求自己,全身心奉献基础教育,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做教师育学生,做校长育教师,退休后育校长,他一生的三个身份都与教育密切相关。“教育是我一生最挚爱的事业,我的‘生命’还能在我的学员和学生中延伸。”让我们一起走进“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杨一青的故事——





人物简介

杨一青,“人民教师奖章”获得者,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原校长。


转眼间,今年已经是第40个教师节了,抚今追昔,有几个教师节让我幸福满满,难以忘怀!


1986年第2个教师节,我作为浙江省唯一的教师代表参加全国教师节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接过金光闪闪的“人民教师奖章”;2004年第20个教师节,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给我颁发了浙江省功勋教师证书;2006年第22个教师节,浙江省委领导到我家里看望慰问……


每当回忆起这些教师节,我在感动、感激和感谢的同时,另一个感受就是责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定还要为小学教育事业继续尽一份力。这种责任意识贯穿我的职业生涯,成为我从教的动力,在这份责任之下我有三个重要的身份,三个身份都相应地做出了一些成绩。


身份一:做教师育学生,研究作文教学,爱是教学的基石


1960年,我从杭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就留在了附属小学(现学军小学前身)工作,当班主任教语文。最初的目标是做一个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同事认可的好老师。1980年,我教五年级一个班的语文。接班第一天,当我问到在语文学习中你们感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时,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作文”。于是我对班级学生做了作文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全班47名学生中竟有40人怕作文,还有4人“恨死了作文”,只有2人不怕作文,很难得有1个人喜欢作文。于是我就从研究儿童写作心理入手,深入调查研究: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害怕作文,怕在何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语文基础差,错别字、病句很多;有的不懂得观察生活,不会积累写作素材;有的学习态度不好……其中多数学生反映,主要困难是“没有东西好写”,这引起了我的深思。


从教师的原因去分析,我也做了调查研究,发现主要有四个方面问题。一是匆匆指导。教师、学生在思想准备十分不足的情况下进行作文教学。二是空洞指导。指导不具体,总讲空话。三是孤立指导。作文不与学生生活结合,不与课内外阅读结合;作文指导、批改、讲评相互脱节,使作文教学成为封闭式的孤立指导。四是态度急躁。特别是对基础差、困难大的学生,往往批评多,指责多,甚至训斥多,致使学生对作文缺乏信心。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任。针对学生“无话可写”的问题,我开展了“放宽题材,引导观察,乐于作文”的实验;针对匆匆指导、空洞指导、孤立指导的通病,我开展了“作文之前有指导,指导课中有讲评,讲评课中再指导”的实验;针对学生评改能力薄弱等现状,我开展了“更新评改观念,指导评改方法,调动评改积极性”的实验;针对学生作文水平悬殊、中下水平学生多的实际,我开展了“尖子引路,带动全体,多层次指导”的实验;针对作文教学孤军作战的实际,我开展了“作文与阅读结合,作文与生活结合,作文与做人结合”的实验;针对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状,我开展了“写中求异,发展思维,多角度指导”的实验,还开展了“多媒体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改革”的实验,每项实验都是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边总结。我总结出“热爱学生是各种教学方法取得成功的基石”的观点,在教学中充满对学生的热爱。通过这些实验,学生普遍喜欢写作文了,习作多次在省和全国获奖,有的被编入教材。我还多次应邀到吉林、广西、陕西、河南、青海、安徽、江苏、四川等地做作文教学介绍或借班上作文课。


我以为,做教师育学生,就要帮助学生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首先要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要成为学生的朋友,真心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其次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和生活实际出发,一点点去试,通过实验不断观察、不断总结,不断调整自己的做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办法。所有的教学问题包括作文,都可以通过这样的路径寻求解决之道,而所有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教师要发自真心地爱孩子,也就是我总结出的“热爱学生是各种教学方法取得成功的基石”,没有对学生真心的爱,就没有教学变革的动力,就不能与学生共情,不能急学生之所急,也不能得到第一手的信息,不能发现各种教学问题的本质,当然更谈不上解决问题。


杨一青在上作文课


身份二:做校长育教师,提炼办学思想,关注人的成长


1984年我担任了校长,我的理想是办一所可以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小学媲美的中国城市小学。1986年我学习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理论,开始认识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深化学校改革,必须全面、综合、系统地考虑学校各项工作。基于这样的认识,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开展了省级课题“小学班级管理综合实验”,并推广拓展到学校整体优化改革。1992年制定出学校的教改纲领“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指明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首先是整体观念。整体考虑学校工作,整体考虑班级工作,整体考虑学生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整体把握教师、学生、教材,研究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优化。在学校管理中要努力实现各个部分的优化组合,促进整体发展。其次是主体思想。学校管理中教职工是主体,要尊重主体人格,承认主体价值,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身心自强、言行自律、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再次是个性发展。人是多元智能的,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品格和特长得到发展,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当前我国教育迫切需要的。曾经有家长找到我,向我申请他的女儿每天只到校上半天课,因为他的女儿手型好、乐感超强,被钢琴教授认为是不可多得的好苗子,下午半天要去练琴。小学阶段这个特例能不能开,很多教师有疑虑,我了解了详细情况后,确认孩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才,当即就同意了。每个孩子都不同,当一个孩子的特长与一个专业方向高度契合时,那就是这个方向上的天才,我们不能阻断。三年后,这个孩子参加世界级钢琴大赛,获得了亚太地区儿童组第一名,得到评委专家的极力推荐,奥地利莫扎特音乐学院破格录取这位12岁的孩子在那里深造,现已成为年轻的钢琴演奏家。最后是和谐关系。包括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和谐,领导与教师的和谐,教师与教师的和谐,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学生与学生的和谐,教师与家长的和谐,学校与社会的和谐。领导、教师、学生、家长间的人际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平等、合作的精神。学校、家庭、社会间关系和谐、配合默契,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和谐关系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把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视作学校教育的生命。我们学校提出,只有人人奉献和谐,才能人人享受和谐。


当前,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交通便捷化的时代,这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未来,站在全球化的视角,发现未来的需要,拥有更宽广的眼光审视当下的教育。于是我在学校这16字教改纲领的基础上,于1999年提出了学校“个性化、现代化、全球化”的办学方向


个性化从本质上讲就是让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开发,是个性品质和个性特长的张扬,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充满个性、充满生命灵气的大有希望的一代新人。


现代化包括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教材的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等多方面内容。我们是站在未来做当下的教育,通过我们的努力,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后,我们的学生能成为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因此,我们很早就意识到现代教育手段的价值,1991年就完成了省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验,其成果由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为课件《杭州市学军小学CAI课件集锦》。一所小学正式出版课件,当时在全省是第一家。1998年,我们被教育部确认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之一。2001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我校的科研成果专著《小学多媒体网络环境教与学》,该科研成果也获得浙江省普教科研成果一等奖。现代化成为了我们学校的一种传承,学校的信息化案例入选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典型案例。从2015年起,学校开始利用钉钉平台改造教学和管理流程,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搭建了具有学军特色的智慧化校园系统:学军大脑。2019年学校被评为浙江省区域和学校整体推进智慧教育综合试点学校,2023年被评为浙江省数字教育试点单位。


全球化其本质是一个视野问题,我们的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要能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要培养出将来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各个领域的人才。改革开放以来,我多次到国外考察学习。学校师生与韩国、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开展交流学习,学生还多次出国参加比赛,在国际舞台上展示风采。


杨一青与加拿大教育专家交流小学作文教学


在做校长的日子里,我逐渐意识到,在办学的各种要素中,最关键的还是人。人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宝贵因素。学校管理中,人、财、物、时间、信息五大板块中最核心的是对人的管理,而对人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一所学校能否发展壮大,最关键的是看这所学校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于是,2003年我又提出了学校的发展愿景:教师成长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培育教师成长的沃土,这才是学校发展的扎实根基。新教师来了以后,每年都会有拜师会、师徒结对活动,对教师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教育教学以及生活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给予全方位关怀。对于党员教师,我们提出了五个不忘:接受任务时,不忘是共产党员;分配报酬时,不忘是共产党员;面对荣誉时,不忘是共产党员;遇到困难时,不忘是共产党员;受到委屈时,不忘是共产党员。党员教师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让老师感到跟着你奋斗是有希望的,在这里工作是幸福的。只有老师有幸福感,学生才有快乐感。至今,我们坚持37年开展青年教师“希望杯”评优课;派出新教师到福利院开展沉浸式师德培训,学习福利院老师对孩子“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的崇高师德;鼓励教师业余进修,派骨干教师到西部地区支教。


身份三:退休后育校长,建校长工作室,帮学校找到发展方向


2007年我退休后继续在学校发挥余热。2009年浙江省教育厅给了我一个任务,就是传播我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成立了“杨一青校长工作室”,培训全省的小学年轻校长。我把校长素质的提高与他们所在学校的发展融合在一起,到学员(校长)所在学校进行现场诊断,一次一个主题,涉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学校发展起来了,校长自己也就提升了。另外,我和学员(校长)的关系亦生、亦师、亦友。学员是我的学生,我也是学员的学生,大家都是学生。我到学员所在的学校去,听他们介绍办学的经验,也是在向他们学习。我是导师,他们也是导师。我们都是朋友,大家很亲切,很好学。在我看来,名校长工作室能让这批年轻的校长聚在一起,就各自办学过程中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难能可贵。校长之间思维的碰撞总能产生一些火花,它能使校长看到学校发展的方向和自己成长的希望。第一期工作室学员结业时,他们要求集体“留级”,而且打出一条5米长的横幅,上面写着“杨老师我爱你”,还写上了学员对工作室的感受:“是一次计划详尽、安排缜密的培训”“是一次多边互动、收获颇丰的培训”“是一次组织务实、注重真情的培训”,参加这个工作室“是踏上了幸福之路”“是思想的盛宴”“是成长的乐园”。


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能再“千校一面”了,要找到自己的特色,形成文化上的自觉,有意识在自己的特长上下功夫,形成一种可以长久弘扬、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积极文化特质,也就是学校的特色发展方向,这是学校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迈出的一步。近年来,我也一直在与一线校长共同寻找学校的文化特质,谋划学校的文化定位,找到下一步的特色发展方向。


我们到每一所学校都会蹲点做现场“诊断”,与校长一起寻找学校的发展点和特色,近年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金华市有一所秋滨小学,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我提出了一个建议,学校可以打造以非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学校原本就有很多非洲的元素,也有热爱非洲文化的教师,而且以非洲为特色的学校尚且空白,非洲在未来的地位也会日益重要,更有利的是,学校边上的浙江师范大学还有一个很有名的非洲研究院,是国内研究非洲的重要机构,秋滨小学完全可以争取到非洲研究院的支持。最终,在浙江师范大学的大力支持下,秋滨小学在校园里建起了“活力非洲园”,还做了大型的露天非洲鼓,开设了非洲扎染、非洲木雕、非洲音乐等多间非洲特色的活动室。再后来,他们还系统化编制了非洲文化校本教材《活力非洲》,教材研发组参照国家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发展为依据,以“非洲文化”为课程内容核心,架构出“探秘非洲”“视觉非洲”“动感非洲”“指尖非洲”“文学非洲”5大系列课程。今天,这所小学的“活力非洲园”已经成为中非基础教育文化交流实验基地,来自非洲5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教育官员、校长以及我国13个省份的百余个团队到该校学习交流,多家国外媒体对此作了报道。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洲中心小学的所在地与著名画家黄公望的隐居地很近,黄公望的名作《富春山居图》一半在大陆,一半在台湾省,在两岸的努力下,一幅画的合璧展出已经做到了,海峡两岸的孩子则更需要交流。于是我建议他们与台湾南投国民小学和基隆市立东信国民小学结为友好学校,学校现在已经成为对台交流的窗口学校;我还建议学校成立公望少儿书画研究院,办出书画特色。杭州市西湖区文溪小学位于蒋村街道,是非遗项目龙舟竞渡的所在地。在我的建议和帮助下,学校建立了少儿龙舟文化研究院。研究院设有7个展厅3个工作坊,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编写了《龙舟文化》校本教材,找到了学校发展的特色点。


我一辈子在一所小学工作,扎根在一个地方不动,其实也是难得的人生机遇。我从教师成长为校长,在我的努力和见证下,这所学校也从杭州走向浙江、从浙江走向全国,成为一所现代科学文明与深厚文化底蕴自然融合的中国城市小学,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学校发展也成就了我的梦想,我的生命与学校的发展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同时,我一生的三个身份都与教育密切相关,对我来说,教育是我一生最挚爱的事业,我的“生命”还能在我的学员和学生中延伸。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4年第17期
文章作者|杨一青
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责任编辑|程路
微信编辑|陶玉祥

庆祝第40个教师节

(点击词条回顾系列内容↓)


李庾南:弘扬教育家精神 长出精神和本领来 | 庆祝第40个教师节


推荐阅读

深圳:体育课每天与学生不见不散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厦门:把学生“心事”当作民生大事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宁波: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跃升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青岛:构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新格局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欢迎订阅


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人民教育
《人民教育》杂志官方订阅号。《人民教育》是教育部主管、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的全国性教育主流媒体,拥有73年历史。定位“思想高地、行动智库”,宣传解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引导社会教育观念,提供专业解决方案,推动教育现代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