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国家点火装置”在绵阳开工建设?规模比美国更大!

百科   2025-02-06 18:08   湖北  

近日,路透社发布了一则重磅新闻:卫星图像显示,中国正在四川绵阳建设一座巨型激光核聚变研究设施,其实验舱的规模将比目前世界最大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大50%。这个消息引发了全球关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项可能改变未来能源格局的尖端科技。

什么是激光核聚变?

在太阳中心极高温度和压力下,氢原子会融合成氦原子,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激光核聚变,就是科学家们试图用强大的激光束来模拟这个过程。

具体来说,科学家们会用多束超强激光同时照射一个装有氢同位素的微小靶丸。这些激光会让靶丸迅速加热压缩,在极短时间内达到比太阳中心还要高的温度,引发核聚变反应。这个过程被称为"惯性约束核聚变"。

为什么这项技术如此重要?

激光核聚变具有几个革命性的潜在应用:

1. 清洁能源:核聚变反应使用的燃料是氢同位素,取之不尽,而且几乎不产生放射性废料。如果能实现商业化,将为人类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

2. 科学研究:这类装置能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等离子体物理、高能物理等前沿科学问题。

3. 核武器研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的今天,这种设施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核武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无需进行实际的核试验。

目前的重大突破

2022年,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实现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首次达到了"科学突破",即核聚变释放的能量超过了投入的激光能量。这证明了可控核聚变是可以实现的。

其后该装置又多次实现了Q值大于1的核聚变,美国此后依托国家实验室、大学和企业,在全国组建了3大激光聚变能研究中心,全力攻关激光核聚变发电。

中国的新设施意味着什么?

路透社报道中国的“国家点火装置”已在绵阳开建,具有4个外延"臂"用于安装激光装置,中央有一个实验舱,内有靶室,将容纳氢同位素进行聚变实验,设计布局类似于美国价值35亿美元的国家点火装置,但实验舱比美国NIF约大50%。

不过中国外交部在被询问时将问题转给了"主管部门",而科技部则未对此事做出回应。

无独有偶的是,我在科技部网站上看到一条新闻,2023年11月,第三届中国磁约束聚变能大会恰恰在四川绵阳举办,所以这可能不是空穴来风。

如果路透社的报道属实,这个项目的规模和性质表明中国在核聚变研究领域正在进行重大投入,这个名为"激光聚变重大装置实验室"的设施将具有重要意义:

1. 技术突破:更大的实验舱可能意味着能够使用更强的激光束,这可能帮助突破目前的技术瓶颈。

2. 自主创新:掌握这项技术对中国的能源战略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国际合作:多个国家都在进行相关研究,中国的参与可能促进国际合作,加速技术进步。

未来展望

虽然商业化的核聚变发电站还需要很长时间,但这项技术的每一步进展都值得期待。如果能够实现可控核聚变,将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一个革命性的方案。

这篇报道再次表明,在清洁能源竞赛中,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布局。我们期待这个位于绵阳的新设施能为核聚变研究带来新的突破,为人类的能源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有趣探索
分享有趣有料的科学知识,咱们一起去探索!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